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昊书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3篇胃癌
  • 3篇结肠癌
  • 3篇肠癌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多糖
  • 2篇脂多糖
  • 2篇脂肪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点
  • 2篇结石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特点
  • 2篇肠道
  • 1篇代谢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形态

机构

  • 8篇内蒙古包钢医...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牛昊书
  • 7篇陈吉
  • 4篇崔宏
  • 3篇白晓茹
  • 3篇瞿启芬
  • 2篇赵翠娟
  • 2篇陈吉
  • 2篇高美丽
  • 1篇周蕊
  • 1篇孙妍
  • 1篇毛洪刚
  • 1篇高美丽
  • 1篇李俊利
  • 1篇伏亦伟
  • 1篇张秀英
  • 1篇张亚京
  • 1篇李慧
  • 1篇杨洁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年包头地区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演变
目的:了解近十年来结肠癌临床病理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5 年10月至2005年10月10年间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并从结肠癌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后五年结肠癌检出...
白晓茹瞿启芬陈吉高美丽牛昊书
关键词:CARCINOMATREND
文献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发展中ERK1/2信号通路变化及其与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关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发展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变化,并分析其与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关联。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5例U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ERK-1、ERK-2 mRNA转录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肠道机会性感染将105例UC患者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并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其对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ERK-1、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变化随UC患者病情进展而升高(P<0.05)。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疾病活动度重度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ERK-1 mRNA、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0.05),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重度、白蛋白降低及ERK-1 mRNA、ERK-2 mRNA表达上调是影响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ERK-1 mRNA、ERK-2 mRNA及其联合应用模型预测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AUC分别为0.823、0.835、0.907。结论ERK-1、ERK-2表达水平随UC患者病情进展而升高,且其是影响UC患者发生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效能较高。
崔晓婷芦杰牛昊书赵翠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ERK1/2信号通路
司美格鲁肽对M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内蒙古包钢医院内科住院的M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一般资料、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等临床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中LPS。16Sr DNA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采用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物种组成分析及LEfSe分析等来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菌群群落差异。结果:(1) 入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HbAlc、TG、TC、LDL-C、ALT、AST、LPS及BMI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P > 0.05)。(2) 16S rDNA测序结果:① 多样性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但丰富度升高;Beta多样性提示治疗前后患者肠道群落结构存在差异。② 物种组成分析:门水平上,治疗后拟杆菌门、假单胞菌门、放线菌门的丰度下降,芽孢杆菌门丰度升高。属水平上,治疗后拟杆菌属、粪杆菌属、Alistipes的丰度上升,埃希氏菌属的丰度下降。③ LEfSe分析:假单胞菌门、肠杆菌目、巨单细胞菌属、埃希氏菌属在治疗前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治疗后(均P P P P > 0.05)、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上调(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treated with semaglutide. Method: Eleven patients with MAFLD combin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Baogang Hospital in Inner Mongolia between June 2023 and June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 general data,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 h postprandial glucose (2 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alanine amino
孙悦牛昊书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脂多糖
脂多糖与益生菌对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胆总管结石病人口服肠道益生菌前后胆汁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浓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LPS及肠道益生菌在胆总管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选取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并留置塑料支架患者45例为A组,术后随机选取15例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一日3次6月为A1组,余30例为A2组,A1组与A2组均于6月后复行ERCP更换支架或再次取石;选取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无胆管结石的胆管恶性狭窄患者26例为B组,其中行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12例,术后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次,一日3次6月6例为B1组,余6例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未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为B2组。A、B各组均于ERCP下抽取胆总管内胆汁行脂多糖检测,B1及B2组6月后行B超或CT检查观察金属支架置入后继发胆总管结石情况,如继发结石,对比B1及B2组间结石评分有无差异。结果:脂多糖在胆总管结石组中浓度为(19.36±5.23)EU/mL,高于胆管狭窄组中的浓度(9.32±4.48)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P<0.05),置入支架6月后,口服益生菌结石组胆汁的脂多糖浓度为(10.18±2.28)EU/mL,较口服前显著降低(t=6.96,P<0.05),同时显著低于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胆汁脂多糖浓度(18.71±4.23)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P<0.05);置入支架6月后,口服与未口服益生菌组胆总管结石均较前显著缩小(t=3.42,P<0.05;t=3.27,P<0.05),口服益生菌结石组的结石平均直径(19.6±4.14)mm,略小于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的结石平均直径(20.07±4.07)mm,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36,P>0.05),总的结石缩小率口服益生菌结石组为66.7%、未口服益生菌结石组为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LPS浓度与A组置放支架前与置放6月后的结石大小呈正相关(r=0.881,P<0.05;r=0.962,P<0.05)
牛昊书崔宏陈吉侯羽菲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脂多糖益生菌
DACT2、PITX2在结肠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检测DACT2和PITX2基因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结肠癌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DACT2和PITX2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DACT2在三组中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TX2表达在三组中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ACT2与PITX2在三组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DACT2在结肠癌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PITX2在结肠腺瘤-结肠癌过程中可能起到促进其发展的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结肠黏膜癌变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联合检测可能为提高结肠癌早期诊断率及后续的治疗拓展了新思路。
牛昊书陈吉侯羽菲
关键词:PITX2结肠腺瘤结肠癌
胆管塑料支架置入不同更换周期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胆管塑料内支架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支架不同更换周期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1例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经导丝引导放置1根8.5 Fr塑料胆管内支架引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19例患者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B组22例患者每6个月更换1次支架,如果患者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则马上行ERCP,先观察结石直径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取石或更换支架。结果 A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3例,B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4例,A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结石取净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ERCP或B超观察结石大小及数量变化,发现A组和B组共有7例结石数量减少,17例结石缩小,4例结石消失;术后12个月复查,A组和B组共有9例结石数量减少,15例结石缩小,6例结石消失,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结石数量、直径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无支架堵塞发生,B组患者发现堵塞11例,A、B两组支架堵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共有9例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其中A组1例、B组8例,A、B两组急性胆管炎术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塑料内支架是治疗老年复杂性结石患者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牛昊书崔宏陈吉高美丽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孙妍牛昊书李俊利张亚京周蕊毛洪刚
关键词:瘦素脐血胎儿生长发育
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微RNA-143-3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轴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微RNA(miR)-143-3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轴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BGC-823接种至24孔板,然后分为对照组、空载组和沉默组。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空载组和沉默组细胞分别转染control-si、silncRNA UCA1序列。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ncRNA UCA1、miR-143-3p、FGF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空载组细胞各时间点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48、72 h时,沉默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各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组细胞中lncRNA UCA1、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miR-143-3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对照组与空载组细胞中lncRNA UCA1、miR-143-3p、FGF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UCA1低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调控lncRNA UCA1/miR-143-3p/FGF1轴发挥作用。
段聿陈吉崔宏高美丽赵翠娟牛昊书王举
关键词:胃癌长链非编码RNA增殖
十年包头地区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演变
目的:了解近十年来结肠癌临床病理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10年间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并从结肠癌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后五年结肠癌检出率...
白晓茹瞿启芬张秀英陈吉牛昊书
关键词: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类型
文献传递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akayoshi分型及Yokoyama分型对其微血管形态进行判断,将其分为FNP、ILL-1、ILL-2及CSP四型,之后对病变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观察,将ME-NBI观察到的微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36例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32例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化型腺癌组中,FNP型占10%、ILL-1型占60%、ILL-2型占25%、CSP型占5%,ILL-1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LL-2型(χ2=5.013,P<0.05);未分化型腺癌组中,ILL-2型占43.7%、CSP型占56.3%,CSP型发生率高于ILL-2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LGIN组中,FNP型占62.5%、ILL-1型占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P>0.05);FNP、CSP、ILL-1、ILL-2型在不同分化程度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4,P<0.05)。100%的FNP型及80%的CSP型存在于凹陷型病变中;50%的ILL-1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50%存在于隆起型病变中;91.7%的ILL-2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结论应用ME-NBI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可帮助我们评估早期胃癌的分化情况。
牛昊书陈海华伏亦伟崔宏陈吉杨洁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微血管形态胃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