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朋
- 作品数:18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薄皮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旨在探究薄皮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为培育甜瓜理想株型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皮甜瓜高代自交系M125和M30为试验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利用遗传模型分析软件包对茎粗及节间长进行遗传模型的分析,并计算24种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值(MLV)和赤池信息量(AIC),采用AIC最小原则进行模型初选,各性状分别选择3个模型作为备选模型。对备选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选取差异显著量最少的备选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并计算出最优模型的一阶和二阶遗传参数。【结果】统计分析表明,F_(1)植株茎粗及节间长均值均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明显偏向于母本。由F2群体植株茎粗及节间长频次分布可知,2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为偏态分布。薄皮甜瓜植株茎粗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一阶遗传参数表明,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51,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0.39,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0.06,2对主基因的显性度(|h_(a)/d_(a)|、|h_(b)/d_(b)|)分别为0.26和0.04,表明2对主基因呈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绝对值之和大于显性效应绝对值之和,表明甜瓜茎粗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正向效应为主,并具有增效作用。二阶遗传参数表明,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27%,多基因遗传率为3.21%,B_(1)和B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75%和52.1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7%和0。节间长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一阶遗传参数表明,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3.26,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17.17,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4.38,2对主基因的显性度分别为1.29和0.33,表明第1对主基因呈超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呈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绝对�
- 陈英达孙浩于文慧刘瑞梅荣维瑞韩靖漪潘玉朋刘振宁张宁
- 关键词:薄皮甜瓜茎粗节间长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
- 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3
- 2011年
- 采用31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25份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5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77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2530.889,平均0.552。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遗传多样性指数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7〉2〉5〉3=4〉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3〉6〉4〉2〉1〉7。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0.340.85,平均为0.61,SSR标记能将25份小麦品种相互区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9处,可将供试品种聚为5大类,其中80%的品种被聚在第Ⅰ类,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的品种大致聚在一个类群里。表明黄淮麦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
- 潘玉朋李立群郑锦娟王培冯毅李学军
- 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品种SSR标记
- 春季大棚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 陈书霞李许真程智慧孟焕文潘玉朋杨玉婷张婷婷孙银辉薛婉钰杨晓沛
- 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生长对湿热胁迫的反应
- 2023年
- 为明确黄瓜幼苗生长对湿热胁迫的反应,对3个生态型71个品种的幼苗进行湿热(42℃/32℃+RH 95%)处理,测定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湿热胁迫下68个品种的苗高增长都被促进,67个品种的茎粗增长都被抑制,所有品种的叶面积和苗干质量增长都被不同程度抑制,与对照条件(28℃/18℃+RH 75%)相比,这些指标相对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9%、7.9%、12.5%和9.5%;湿热处理品种间和生态型间苗高、叶面积和苗干质量均呈显著差异。71个品种湿热害指数平均值为0.354,变异系数为49.6%;其中华北型、华南型和欧洲温室型的湿热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76、0.409和0.260,变异系数分别为49.1%、43.3%和56.8%;品种间和生态型间均呈显著差异。综上,黄瓜幼苗生长对湿热胁迫的反应,主要体现为品种特性,也与生态型有关。
- 仝培江孟焕文潘玉朋刘汉强程智慧
- 关键词:黄瓜耐湿热性品种资源生态型幼苗期
- 黄瓜耐湿热性鉴定方程的建立被引量:3
- 2023年
- 针对黄瓜耐湿热性鉴定方法鲜见报道的情况,以8个耐湿热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为试材,在人工湿热(42℃/32℃+RH 95%)和常温常湿(28℃/18℃+RH 75%)条件下采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在夏季大棚湿热和露地种植采集成株期生长和结瓜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构建独立向量,逐步回归分析构建方程。结果表明,8个品种间14个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1%。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含不同变量的4个预测方程,以含4个自变量的方程预测效果最好,Y=3.586+1.021X_(dw)+0.369X_(hf)+0.635X_(tr)-3.064X_(ci),R=0.999,R^(2)=0.998,式中X_(dw)、X_(hf)、X_(tr)和X_(ci)分别为苗干质量、采瓜数、蒸腾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的相对值;Y值越大,耐湿热性越强。以4个耐湿热性不同的品种验证表明,该回归方程预测准确度高于96%,可用于黄瓜耐湿热性鉴定。
- 仝培江孟焕文潘玉朋刘汉强程智慧
- 关键词:黄瓜耐湿热性
- 黄瓜耐湿冷性鉴定时期和鉴定指标筛选
- 2025年
- 为筛选黄瓜耐湿冷性鉴定时期和鉴定指标,分别对耐湿冷性不同的3个品种3个苗龄期,耐湿冷性不同的8个品种2叶期苗,在人工气候箱9℃/5℃(昼/夜)+空气相对湿度(RH)95%条件下进行湿冷处理,以25℃/18℃+RH 85%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对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及其相对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冷处理显著抑制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代谢,诱导抗氧化、渗透调节和酶保护反应。湿冷胁迫下,2叶期、3叶期和4叶期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能较好反映品种耐湿冷性,但早期鉴定以2叶期更好。综合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变异分析,黄瓜耐湿冷性苗期鉴定,形态指标可首选苗高、苗鲜质量、苗干质量,次选茎粗和真叶1的长和宽;生理指标可首选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次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电子传递速率、实际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 丁圆圆潘玉朋刘汉强孟焕文程智慧
- 关键词:黄瓜
- 陕西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研究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的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3对SSR引物,对31份陕西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微卫星标记位点扫描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38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化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4.1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幅为0.110~0.827,平均为0.481。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D>B>A,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则为D>A>B。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1>5=7>3>2>6>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6>3>5>2>7>1>4。20世纪90年代育成小麦品种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最高。在遗传相似系数(GS)0.55处,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31份小麦品种聚为2大类,其中27个品种均被聚在第Ⅱ类,第Ⅱ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又分为5个亚类。【结论】陕西大部分小麦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小,近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
- 李学军潘玉朋王小利李立群王培冯毅王辉
- 关键词:小麦品种
- 黄瓜耐湿冷性苗期湿冷害指数鉴定方法的建立
- 2025年
- 为建立黄瓜耐湿冷性苗期形态学鉴定方法,分别以耐湿冷性不同的8个试验品种和5个验证品种的2叶1心期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温度9℃/5℃(昼/夜)+空气相对湿度RH95%条件下进行湿冷处理,以25℃/18℃(昼/夜)+RH85%为对照,处理7d后逐株统计湿冷害等级,计算湿冷害指数,并测定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湿冷条件下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叶片黄化、失水萎蔫或死亡的症状,湿冷害指数可准确反映各品种耐湿冷性,验证试验与方法建立试验结果一致;根据各品种湿冷处理与对照条件下株高、叶长和叶宽指标的相对值等对其耐湿冷性进行聚类分析,与湿冷害指数分类也一致。因此,苗期湿冷害指数可以用于黄瓜品种资源耐湿冷性鉴定,0<湿冷指数≤0.250的为强耐湿冷型,0.250<湿冷指数≤0.550的为中耐湿冷型,0.550<湿冷指数≤0.750为弱耐湿冷型,0.750<湿冷指数≤1.000的为湿冷敏感型。
- 丁圆圆刘汉强潘玉朋孟焕文程智慧
- 关键词:黄瓜品种资源
- 高温和高湿环境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 仝培江孟焕文潘玉朋刘汉强程智慧
- 关键词:黄瓜生态型高湿幼苗生长
- 利用PPT或Kan叶面喷施法建立番茄转基因阳性苗筛选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三叶一心期Micro-Tom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PPT或Kan后采用RLA法评估叶片受伤害程度,划分分级标准,确定PPT或Kan筛选的适宜浓度,建立转基因抗性苗筛选体系,并用带有bar或nptⅡ的转基因T_(1)番茄幼苗进行抗性筛选验证。结果表明,PPT和Kan对Micro-Tom番茄幼苗的伤害均可分为7级;PPT浓度为1.50~1.75mg·L^(-1)、Kan浓度为120~150mg·L^(-1)时,番茄植株反应明显,且不会产生不可逆伤害,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抗性苗筛选的适宜浓度;T_(1)转基因番茄幼苗的叶面喷施PPT或Kan抗性筛选结果与利用标记基因bar或nptⅡ的PCR克隆验证结果高度一致。
- 邓瑞潘玉朋杨羽清崔海兵郑玉洁程智慧
- 关键词:转基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