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滑红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脾动脉
  • 2篇巨脾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迫止血...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管成形

机构

  • 5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滑红英
  • 3篇何成年
  • 3篇刘晓民
  • 2篇何涛
  • 1篇陈文莉
  • 1篇熊才金
  • 1篇陈曼华
  • 1篇胡晓松
  • 1篇郑宇明
  • 1篇夏文君
  • 1篇屈碧辉
  • 1篇黄小妹
  • 1篇杨锴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从有创治疗中获益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从有创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及冠脉搭桥术(CABG)中获益。方法:200例老年(≥6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经冠脉造影后接受PCI或CABG治疗,为有创治疗组,其中PCI88例,CABG12例。100例接受药物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30d和6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30d和6个月内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患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前提下,30d和6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创治疗组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应积极接受冠脉造影及有创治疗,要比从药物治疗中获益更多。
杨锴陈曼华熊才金滑红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管成形术
巨脾并多发性脾动脉瘤一例
2009年
患者 男,39岁,以间断性腹胀伴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2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出现腹胀,伴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无腹痛、恶心、呕吐、呕血、血便病史,无畏寒、发热、黄疸,患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1998年曾出现肝硬化腹水。体检:腹平软、轻压痛,无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6×10^9/L、红细胞3.2×10^12/L、血小板30×10^9/L,提示全血细胞减少。
何成年刘晓民滑红英
关键词:脾动脉瘤多发性巨脾血白细胞全血细胞减少移动性浊音
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50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既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是一种医师愿意采用,患者乐于接受的止血方法。
夏文君滑红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动脉压迫止血器护理
全脾动脉栓塞术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因脾脏巨大、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脾周粘连严重、韧带分离困难,有引起侧支循环损伤导致大出血而中转开腹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笔者对7例巨脾需要切除的患者行腹腔镜术前经导管全脾动脉栓塞后再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何成年何涛刘晓民滑红英
关键词:巨脾切除术脾动脉栓塞术手术操作空间脾脏巨大中转开腹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费用与生存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腔内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获益。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肾内科为解决长期血管通路且符合静脉造影指征的高危血液透析患者共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结合的方法评估患者双侧中心静脉。将有CVS的患者分为3组:有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17例)、有症状行血管腔内治疗组(6例)及无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24例)。记录不同治疗方案的单疗程费用,并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行生存分析。结果在116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诊断为CVS,从症状出现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间隔大于10个月。与无CVS患者相比,CVS患者中有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史的患者比例较高(87.2%比14.5%,P<0.01)。在需要处理的36例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以维护其血液透析通路,30例患者因担心再狭窄风险及增加治疗费用均采取非血管腔内治疗,其中28例患者改换其他透析通路。有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有症状行血管腔内治疗组及无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6%、88.9%及87.0%,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8.5%、61.0%及53.9%,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考虑到患者的生存获益及相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血管腔内治疗不是中国血液透析患者CVS治疗的首选方案,而仅仅是其中一种治疗方案。
黄小妹何涛何成年陈文莉屈碧辉刘晓民滑红英胡晓松郑宇明
关键词:肾透析费用效益分析缩窄中心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