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贵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1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被引量:40
- 2002年
-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
- 樊后保林德喜苏兵强刘春华蒋宗垲沈宝贵
- 关键词: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森林凋落物
-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Ⅱ.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被引量:19
- 2003年
-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 樊后保苏兵强刘春华林德喜蒋宗垲沈宝贵
- 关键词:马尾松林凋落物林下套种阔叶树养分归还
- 林业少耕法栽培杉木营林模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建立少耕法栽培杉木的营林模式 ,改变传统林业的营林措施 ,采取生态林业结合化学除草等营林技术 ,减少了对林地的人为干扰 ,维持了物种多样性。与传统营林措施比较 ,杉木幼树的生长无显著差异 ,营林成本可以降低 5 2 5 %。
- 沈宝贵
- 关键词:少耕法营林模式化学除草杉木人工林生态林业
- 35年生栓皮栎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对 35年生栓皮栎人工林及相邻荒山的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荒山营造栓皮栎后 ,林地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强 ,林地养分得到富集 ,土壤生物活性加强 .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较好改良林地肥力的功能 。
- 沈宝贵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肥力
- 珍贵阔叶树种香叶树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 刘春华刘爱琴潘标志蒋宗垲沈宝贵
- 该项目通过对香叶树栽培生物学特性、采种、育苗、造林、生产力、生态效应及材性二十余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香叶树的物候、分布与适生环境、栽培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纠正了人们对香叶树认识的偏差,解决了香叶树种子贮藏和育苗的技...
- 关键词:
- 关键词:香叶树栽培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技术
- 拉氏栲栽培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造林技术研究
- 刘春华潘标志刘爱琴沈宝贵陈德叶
- 通过对拉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系统调查,研究了拉氏栲分布、适生环境、栽培生物学特性、物候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拉氏栲人工造林技术研究,筛选出可供林业生产上应用的拉氏栲人工林经营技术,在我国南方林区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
- 关键词:
- 关键词:栽培生物学特性人工造林技术
- 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解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了炼山、清除和劈条带3种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处理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炼山处理杉木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但叶和枝生物量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炼山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小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为此,提出了炼山处理在杉木幼林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其长期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沈宝贵
- 关键词:采伐剩余物树高生物量杉木
- 氮沉降对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研究氮(N)沉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亚热带典型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个N沉降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N(LN,40kg·hm^(-2)·a^(-1))和高N(HN,80kg·hm^(-2)·a^(-1))。[结果]在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高N和低N处理总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低N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27.4%,而高N对土壤有机碳无显著影响;在10~20 cm土层,N沉降(低N和高N处理)对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总微生物及各类群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分析表明,N沉降导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全氮(TN)、C/N和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是驱动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关键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N沉降显著改变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对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结论]在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中,短期低N沉降增加能够提高土壤碳储量,但长期N沉降对土壤碳吸存的影响仍不清楚。
- 刘春华吴东梅刘雨晖陈辉沈宝贵蒋宗垲刘小飞
- 关键词:亚热带氮沉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
-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37
- 2004年
- 林德喜樊后保苏兵强刘春华蒋宗垲沈宝贵
- 关键词: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针阔混交林
- 老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被引量:6
- 2020年
- 杉木是中国南方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水土保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杉木中心产区福建三明的50年生杉木人工林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坡位林下植被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50年生杉木林共有154种林下植物,分别隶属于76科117属;群落生活谱型以小高芽和中小型叶片植物为主;下坡位林下植被比上、中坡位分布更均匀,多样性指数更高。老龄杉木人工林的这种林下植被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与本区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相适应。
- 蒋宗垲籍烨刘雨晖陈辉沈宝贵苏素霞李丽红陈德叶沈彩霞刘小飞
- 关键词:不同坡位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