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志超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多时相
  • 1篇心电
  • 1篇心电编辑
  • 1篇血管平滑肌脂...
  • 1篇脂肪瘤
  • 1篇植入
  • 1篇治疗肺癌
  • 1篇肾血管
  • 1篇肾血管平滑肌
  • 1篇肾血管平滑肌...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家族性...
  • 1篇铁钙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脂肪瘤

机构

  • 4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5篇汤志超
  • 2篇籍庆余
  • 2篇刘靖
  • 2篇刘志敏
  • 1篇韩熙渊
  • 1篇张国彬
  • 1篇魏红
  • 1篇刘霞
  • 1篇李永茂
  • 1篇张克实
  • 1篇杨丹
  • 1篇潘小平
  • 1篇杨瑞
  • 1篇魏虹

传媒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包头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5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D多时相重组和心电编辑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后处理方法对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对41例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屏气不足的患者进行扫描,利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组,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患者图像在利用不同图像重组方法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出现心律失常的35例患者中:窦性心律不齐17例、房性心律不齐10例、室性心律不齐8例,35例患者在未行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处理前图像质量均≤3分且无法达到临床诊断需要,采用4D多时相和/或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后图像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53,P<0.05),且同时采用4D多时相和心电编辑重组方法的的图像质量最高。6例屏气不足的患者经4D多时相重组后其图像质量均≥4分。结论:128层螺旋CT特有的4D多时相及心电编辑重组方法可明显提高扫描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屏气不足的受检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检查重复率。
汤志超籍庆余刘志敏魏虹张国彬刘靖杨瑞刘霞杨丹
关键词:X线计算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2005年
李永茂潘小平汤志超张克实韩熙渊
关键词:肺癌
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汤志超魏红
关键词: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3例
2001年
汤志超
关键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
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间质瘤1例
2012年
胃间质瘤为黏膜下肿瘤,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胃肌层,尤其向腔外生长的更少见。现报道1例向腔外生长的胃恶性间质瘤。
汤志超刘靖籍庆余刘志敏
关键词:胃恶性间质瘤黏膜下肿瘤胃间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