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萌 作品数:19 被引量:72 H指数:4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病理变化创新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缺损的新术式 被引量:8 2021年 目前剖宫产切口瘢痕缺损(cesarean scar defect,CSD)的手术效果不尽人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基于CSD的病理变化,即:剖宫产切口局部肌层连续性中断及形成瘢痕缺损,瘢痕缺损部位内膜继发炎症反应、充血、异形血管、息肉形成等,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重建局部缺陷肌层,并处理继发病理变化,不切除任何本就缺陷的肌层,可显著改善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避孕时间短,推荐为治疗CSD的新的手术方式。 毛萌 郭瑞霞关键词:病理变化 缺陷修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瞻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36例。对照组单用GnRH-a治疗,治疗组A给予GnRH-a联合反向添加雌二醇凝胶及地屈孕酮片,治疗组B给予GnRH-a联合反向添加替勃龙片。比较三组不同治疗时期的性激素水平、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统计三组治疗结束后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反向添加治疗后第12、16周,治疗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 E2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M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 KM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5.6%(2/36),治疗组A复发率为2.8%(1/36),治疗组B复发率为2.8%(1/36),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雌二醇凝胶和地屈孕酮片反向添加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王晓楠 郭瑞霞 刘亚娜 张颖 白晶 毛萌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下行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ASC或LSC治疗的重度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术后主观、客观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其中RASC组77例,LSC组155例。与LSC组相比,RASC组手术时间短[126(96,165)min vs 146(118,178)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20(20,50)mL vs 60(50,115)mL,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6.50%vs 16.10%,P<0.05),住院总花费高[(4.72±1.67)万元vs(2.83±0.88)万元,P<0.05]。RASC组和LS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60%和2.60%,客观治愈率分别为97.40%和97.40%,主观治愈率分别为96.10%和9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问卷得分,与术前相比,RASC组(94.07±12.72 vs 12.79±7.64,P<0.001)和LSC组(96.22±13.50 vs 17.18±7.56,P<0.001)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度POP患者,RASC和LSC均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除经济成本较高外,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更高优势。 姜潇薇 张也 毛萌 刘亚娜 付翰林 司露露 王倩 王倩 来天娇 郭瑞霞关键词: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PAX1甲基化检测对细胞学异常(ASCUS、LSIL和ASC-H)患者的分流作用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家族1(PAX1)甲基化检测在细胞学异常女性中的分流作用。方法:选取212例宫颈细胞学(TCT)诊断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病例进行PAX1甲基化检测和高危HPV检测,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AX1和高危HPV检出HSIL+(HSIL和宫颈鳞癌)效能。结果:LSIL组(慢性宫颈炎和LSIL)的PAX1阳性率为7.25%(10/138),显著低于HSIL+组86.49%(64/74)(P<0.05)。LSIL组的HPV阳性率为69.57%(96/138)显著低于HSIL+组89.19%(66/74)(P<0.05)。PAX1诊断HSIL+的敏感性(86.49%)与高危HPV(89.1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特异性、准确性和AUC(92.75%、90.56%、0.896)均显著高于高危HPV(30.43%、50.94%和0.598)(P均<0.05)。使用PAX1甲基化代替HPV检测对细胞学进行分流时,阴道镜转诊率可降至34.91%。细胞学结果分别为ASCUS、LSIL、ASC-H时,PAX1诊断HSIL+准确性(84.21%、91.30%、100.00%)均显著高于高危HPV(63.15%、34.78%、63.64%)(P均<0.05)。结论:PAX1基因的甲基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细胞学异常(ASCUS、LSIL、ASC-H)女性中通过PAX1甲基化检测分流可提高对HSIL+的检出率,其诊断效能优于高危HPV检测,并且能降低一定的阴道镜转诊率。 李碧军 郭瑞霞 刘媛媛 马迪蒙 来天骄 毛萌 白晶 赵孟玲关键词:甲基化 ASCUS HPV LSIL ASC-H 3种不同术式行复杂大子宫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与开腹3种不同术式行复杂大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1例行复杂大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传统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273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组(机器人组)105例,开腹手术组(开腹组)63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除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机器人组[(125.2±65.6)min]短于腹腔镜组[(152.5±60.9)min]及开腹组[(150.5±66.8)min](P<0.001,P=0.012);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67.2±99.0)m L]少于腹腔镜组[(108.0±133.9)m L](P<0.001),且两组均少于开腹组[(238.9±242.6)m L](P<0.001,P<0.001);术后住院时间机器人组[(4.3±1.9)d]及腹腔镜组[(4.2±2.4)d]均短于开腹组[(7.6±5.3)d](P<0.001,P<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机器人组[(1.8±0.4)d]与腹腔镜组[(1.8±0.6)d]均短于开腹组[(2.3±0.5)d](P<0.001,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组(1.0%)低于腹腔镜组(7.3%)(P<0.017),且两组均低于开腹组(17.5%)(均P<0.017);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组最低(P=0.038);治疗总费用(人民币)机器人组[(43143.4±8118.0)元]高于腹腔镜组[(16483.9±7225.9)元]与开腹组[(14519.6±5274.9)元](P<0.001,P<0.001)。3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大子宫,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虽花费昂贵,但在合理选择患者的情况下,更具优势。 郑果 刘亚娜 赵孟玲 付翰林 王倩 毛萌 郭瑞霞关键词:开腹手术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 被引量:25 2010年 毛萌 乔玉环 郭瑞霞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右旋糖酐类 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肿瘤学结局及生育结局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治疗后的肿瘤学结局及生育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SS治疗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非根治性FSS组(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单纯宫颈切除术)34例和根治性FSS组(广泛宫颈切除术)33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根治性FS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根治性FSS组(30.3%vs.2.9%,P<0.05),包括近期并发症(18.2%vs.0.0%,P<0.05)及远期并发症(27.3%vs.2.9%,P<0.05)。两组总复发率为3.0%(2/67),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100.0%(P>0.05)。非根治性FSS组的妊娠率(63.6%vs.36.8%)及活产率(62.5%vs.37.5%)均高于根治性FSS组(P>0.05)。亚组分析,根治性FSS组中环扎组的活产率高于未环扎组(100.0%vs.16.7%,P>0.05),而流产率低于未环扎组(0.0%vs.66.7%,P>0.05)。结论有生育需求的子宫颈癌患者选择FSS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杜欣颖 刘亚娜 付翰林 严淑萍 毛萌 王倩 郭瑞霞关键词:早期子宫颈癌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病灶长径5 cm以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是否联合GnRHa药物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单纯手术切除与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病灶长径5 cm以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272例病灶长径5 cm以内的AW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209例患者设为手术组,术后联合GnRHa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联合用药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结局。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年龄[(33.0±4.5)岁]、剖宫产次数[1(1~2)次]、病灶长径[(24.7±9.9)mm]、多发病灶病例占比[20.6%(13/63)]、出血量[10(5~20)ml]与手术组的年龄[(33.0±4.9)岁]、剖宫产次数[1(1~2)次]、病灶长径[(24.1±10.1)mm]、多发病灶病例占比[14.8%(31/209)]、出血量[10(5~2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评估患者病灶下缘浸润深度,分为脂肪层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四型,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浸润深度[脂肪层型7例(11.1%),筋膜型6例(9.5%)、前鞘肌肉型37例(58.7%)、腹膜型13例(20.6%)]与手术组[脂肪层型29例(13.9%),筋膜型11例(5.3%)、前鞘肌肉型142例(67.9%)、腹膜型27例(1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个月~6年,手术组复发率(3.8%,8/209)与联合用药组(6.3%,4/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长径5 cm以内AWE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使用GnRHa不能降低AWE的复发率。 范阳密 郭瑞霞 王倩 白晶 毛萌 赵倩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的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37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107例)、化疗-放疗组(55例)、化疗-放疗-化疗组(75例),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1个月(95%CI为27.10~34.90)、39个月(95%CI为31.07~46.93)、48个月(95%CI为25.90~70.10),中位OS分别为56个月(95%CI为53.70~58.30)、59个月(95%CI为54.10~63.90)、78个月(95%CI为68.60~87.40)。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PFS及OS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与化疗-放疗组患者(P<0.05)。3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10%、50.90%和6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80%、23.60%和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行化疗-放疗-化疗治疗模式是延长患者PF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单纯化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79倍(95%CI为1.21~2.65,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2.06倍(95%CI为1.01~2.47,P<0.05);化疗-放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58倍(95%CI为1.34~3.23,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1.74倍(95%CI为1.02~2.97,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化疗-放疗-化疗式疗法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未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李思雨 付翰林 毛萌 白晶 王倩 郭瑞霞关键词:晚期 子宫内膜癌 术后辅助治疗 无瘤防御对策在早期宫颈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无瘤防御对策在微创性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肿瘤学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宫颈癌根治术的7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采用无瘤防御对策将患者分为非防御组(378例)和防御组(384例)。非防御组使用举宫器,并于腹腔镜下直接切开阴道壁;防御组用持针器夹持宫底缝扎线悬吊子宫,淋巴结切除后立即装袋,并于腹腔镜下环扎阴道后在其下方切开阴道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手术并发症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Hb变化值、术中输血率、淋巴结切除数、术后24h引流液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御组的手术时间为(218.7±50.7)min,长于非防御组[(207.8±73.4)min](P<0.05)。防御组的2年DFS长于非防御组(99.0%vs 97.1%,P<0.05),两组患者的2年OS无明显差异(99.5%vs 98.7%,P>0.05)。结论:无瘤防御对策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微创手术中不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但是长期预后尚需延长随访时间。 张亚飞 郭瑞霞 付翰林 赵孟玲 毛萌 王倩关键词:早期宫颈癌 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