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艳玲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神经病变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周围神经病变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性功能障碍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水平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8篇毛艳玲
  • 8篇何芳
  • 5篇彭雪峰
  • 3篇蒋建家
  • 2篇林毅辉
  • 1篇牟伦盼
  • 1篇孙炳庆
  • 1篇苏劲波
  • 1篇朱焱
  • 1篇杨进
  • 1篇洪天配
  • 1篇林振忠
  • 1篇明德松
  • 1篇庄玉君
  • 1篇张雅萍

传媒

  • 2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0月就诊笔者所在医院的81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乳酸浓度以及出现MODS的例数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因素为血乳酸浓度(P<0.05,OR值=2.353)、糖基化血红蛋白(P<0.05,OR值=1.824)。结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发病近期血糖控制越差,就诊时血乳酸浓度越高,其病死率越高。
彭雪峰何芳毛艳玲林毅辉蒋建家
关键词: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神经肌电图仪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图仪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4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组)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EMG检查,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异常发生率(87.5%、62.5%)显著高于对照组(50.0%、6.25%),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仪可以利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判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有效的鉴别,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方靖雯毛艳玲彭雪峰朱昭昭何芳
关键词:糖尿病
基于网络平台的“家庭-社区-医院”照护模式在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合照护模式应用在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合照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家庭-社区-医院”联合照护模式应用在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中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毛艳玲陈强柳建忠何芳彭雪峰方靖雯朱昭昭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网络平台
不同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3
2018年
探讨不同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孕妇血红蛋白(Hb)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相关性。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首次产检时诊断为SCH并最终分娩的62例孕妇,根据首次产检时间,分为妊娠早期组(24例)、妊娠中期组(17例)、妊娠晚期组(21例)。所有SCH孕妇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并收集首次产检时和分娩前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Hb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首次产检并诊断SCH的孕妇中,与基线时相比,L-T4治疗后TSH水平显著降低,Hb水平显著升高,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及总胆固醇显著下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无论在全部SCH孕妇还是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亚组的SCH孕妇中,Hb水平均与TSH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4、-0.308、-0.537及-0.453,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SH和体重指数是SCH孕妇Hb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在SCH孕妇中,TSH和体重指数水平升高与贫血发生风险增加相关;L-T4治疗可减轻SCH孕妇的妊娠期贫血。
毛艳玲杨进何芳蒋建家施晓明洪天配
关键词:妊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红蛋白左旋甲状腺素
艾塞那肽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 评估艾塞那肽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8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5岁,体质指数(BMI)>25 kg/m2,腰围男>90cm,女>85 cm,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10.5%,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治疗达12个月以上,二甲双胍剂量至少达1000 mg/d,磺脲类剂量达最大剂量一半以上.4周进入期结束后,按随机、开放、平行分组法,将符合人选条件的80例受试者分入艾塞那肽组(试验组,n=40)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n=40),进行为期16周的临床观察.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16周时,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7例)HbA1c分别为(7.6±0.9)%、(7.2±1.0)%,较基线时[(9.0±1.1)%、(9.2±1.0)%]降低(t=-3.6,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HbA1c降至6.5%的比例分别为16.7%和37.8%(X2=4.1,P<0.05),HbAlc降至7.0%的比例分别为47.2%与54.1%(X2=0.3,P=0.6).试验组体质量减轻(3.4±1.7)kg,对照组体质量增加(2.7±1.4)kg.16周时,试验组8例受试者发生24例次低血糖事件,无重大低血糖事件发生.对照组15例发生60次低血糖,2例因重大低血糖事件、2例因反复夜间低血糖而中止试验.试验组消化道不良事件更多见.试验组收缩压、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两组舒张压、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塞那肽在控制体质量、改善血脂代谢、降低低血糖风险上存在优势.
蒋建家牟伦盼苏劲波孙炳庆林振忠毛艳玲庄玉君何芳明德松
关键词:肥胖
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1目的分析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2方法将纳入研究的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硫辛酸治疗,对照组仅予弥可保、硫辛酸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性评估。3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和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评分较对照组及治疗前降低(P<0.05);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腓总神经MCV、SCV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升高(P<0.05)。4结论木丹颗粒同弥可保、硫辛酸在治疗DPN上具有协同效应。
张雅萍彭雪峰何芳毛艳玲蔡少雅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木丹颗粒弥可保硫辛酸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培养出病原菌136株,其中细菌131株,真菌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检出的60.3%。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茵,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何芳毛艳玲林毅辉朱焱
关键词:糖尿病病原菌
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早发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及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60岁T2DM患者237例,根据糖尿病确诊年龄分为早发型T2DM(EDM组,发病年龄≤40岁)72例和迟发型T2DM(LDM组,发病年龄〉40岁)165例。收集两组疾病家族史、性功能障碍评分等相关临床资料并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DM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1)EDM组[62.50%(45/72例)、45.83% (33/72例)、4.17%(3/72例)、87.00% (60/72例)]吸烟、饮酒、抑郁症阳性家族史比例及抑郁状态比例均高于LDM组[41.82%(69/165例)、27.27%(45/165例)、0(0/165例)、23.60%(39/165例),χ^2=8.589、7.821、14.888、79.922,均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EDM患者中,初诊年龄、体质指数(BMI)、动脉粥样硬化、C肽水平、性功能障碍是出现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0.699(0.592-0.824)、2.112(1.392-3.205)、0.000(0.000-0.007)、0.984(0.976-0.993)、101 473.811(535.586-19 225 546.110),均P〈0.001]。结论EDM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比例更高,T2DM初诊年龄、BMI、动脉粥样硬化、C肽水平和性功能障碍可能是EDM男性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
毛艳玲何芳彭雪峰孔东燕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性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