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娜

作品数:57 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9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8篇小麦
  • 35篇春小麦
  • 21篇春小麦新品种
  • 14篇选育
  • 9篇高产
  • 8篇小麦品种
  • 7篇选育报告
  • 7篇节水
  • 7篇抗旱
  • 6篇丰产
  • 5篇玉米
  • 5篇稳产
  • 4篇性状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4篇水分
  • 4篇农艺
  • 4篇基因
  • 4篇高产优质
  • 3篇杂交

机构

  • 57篇甘肃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甘肃省作物遗...

作者

  • 57篇柳娜
  • 45篇张雪婷
  • 42篇王世红
  • 41篇杨文雄
  • 21篇袁俊秀
  • 11篇虎梦霞
  • 8篇张俊儒
  • 8篇曹东
  • 3篇刘宝龙
  • 3篇杨发荣
  • 3篇张磊
  • 3篇郭莹
  • 2篇杨芳萍
  • 2篇王兴荣
  • 2篇周宽基
  • 2篇杨成彪
  • 2篇陈学君
  • 1篇张朝巍
  • 1篇杜久元
  • 1篇陈伟英

传媒

  • 13篇甘肃农业科技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种业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寒旱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2012年甘...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2015年
对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132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省地两级农业科学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为主要选育单位,95%的审定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每年审定数量有所下降,但审定品种的产量稳步上升,其中2/3的品种达到优质小麦的要求。蛋白质含量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有77个,占审定品种的58.3%;符合中筋小麦的有50个,占审定品种的37.9%。湿面筋含量符合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有31个,占审定品种的23.5%;90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审定品种的68.2%。70%以上的审定品种沉降值大于30 m L。审定品种的容重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柳娜杨文雄曹东王世红刘效华张雪婷
关键词:小麦品种审定
化学杀雄剂SQ-1对春小麦的化学杀雄效果初报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明确化学杀雄剂SQ-1对春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作用,以5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SQ-1不同喷药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幼穗分化时期(Feeks8.0)为春小麦最佳喷施时期;用4.0kg/hm^2的SQ-1进行雄性不育的诱导,所有供试品种的相对雄性不育率平均可达到96.64%。喷施SQ-1后,春小麦的株高明显降低且穗长缩短。另外,基因型的不同导致化杀效果及制种产量有差异。
柳娜杨文雄王世红张雪婷刘效华袁俊秀
关键词:春小麦化学杀雄剂化学杀雄制种产量
甘肃省近年来育成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为进一步挖掘甘肃省冬小麦种质资源潜力,对甘肃省近10年来审定的70个冬小麦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29%;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27%;株高、穗下节长、千粒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为10.00%-15.00%,遗传变异幅度较为平缓。穗下节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最高(2.30),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1.77)。8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0个冬小麦品种在欧式遗传距离D=17处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Ⅱ类群可作为抗倒材料供育种选择。
张雪婷杨文雄王世红袁俊秀柳娜曹东
关键词:小麦聚类分析
利用航天诱变选育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兰航选L623
2025年
为探究航天诱变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加拿大优质春小麦品种Bluesky进行航天诱变,从诱变系群中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抗条锈病春小麦新品种兰航选L623。与亲本Bluesky相比,兰航选L623株高降低、抗倒性增强,小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成株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慢病性;优质中强筋、面包烘烤品质好。利用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和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兰航选L623稳定遗传了亲本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组合(Yr18+Yr28+Yr29+YrZH22+YrZH84)和优质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利用小麦品种真实性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航选L623在2B、2D、4D、7A和7B染色体与亲本Bluesky存在差异位点(遗传相似系数0.86)。兰航选L623的育成证实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促进小麦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等性状的协同改良中具有良好效果。
马瑞何瑞郭莹展宗冰杜久元柳娜柳利龙白斌
关键词:小麦航天诱变抗条锈病
甘肃西部抗旱型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及筛选被引量:18
2018年
为筛选出甘肃省西部地区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本研究选取该区域实际生产中表现较好的5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基础,结合主成分分析、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同时,通过GGE双标图呈现参试品种与各类指标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抗旱性依次为五谷568>五谷704>陇单9号>武科8号>先玉335。GGE双标图显示农艺性状中,百粒重与穗长、穗行数的正相关性较为紧密;生理生化指标中,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光系统PSII中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根活力(RA)与叶绿素含量(Chl)的负相关性较为密切。同时,穗粗、百粒重、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F_v/F_m等多个性状出现在五谷568所在的扇区,直观地从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水平反映出五谷568的抗旱性优于其他品种的原因。本研究为甘肃西部地区玉米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该地区抗旱型玉米品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张雪婷杨文雄柳娜杨长刚王世红王新永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GGE双标图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选育报告被引量:7
2024年
为甘肃省小麦生产提供抗旱、抗病、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以促进小麦更新换代,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以衡7728为母本、陇春27号为父本进行了有性杂交,通过异地生态选择、采用系谱法成功选育出了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2018—2019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074.7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02%。2020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582.6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9.8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株型紧凑,抗旱,抗倒伏,中抗条锈和白粉病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春麦区以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
袁俊秀刘效华王世红柳娜张雪婷杨长刚郭莹杨文雄
关键词:春小麦选育
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4号选育报告被引量:4
2024年
优质、节水、广适品种是河西走廊灌区及相似生态区春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陇春44号是以99W77-6-1-2/龙96-4839//m^(2)48为三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2020—2021年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为8263.8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10.2%;生产试验产量达8753.9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9.0%。节水指数达1.203~1.276,节水级别为2级。成株期田间表现慢锈性,中抗白粉病。品质达中强筋小麦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水地春小麦类型区种植,也可在西北类似生态区种植。
杨长刚柳娜张雪婷王世红杨文雄袁俊秀刘效华
关键词:春小麦节水选育
甘肃粮食稳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通过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登上1000万吨的高台,创造了粮食生产的辉煌篇章,实践了在农业生产条件严酷的西北干旱...
杨文雄柳娜
关键词:连年增产
文献传递
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陇春25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10年
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是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选育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增产技术。甘肃省河西及沿黄灌区是我省最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内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小麦生育期内降雨量少、天气干旱,小麦病虫自然危害较轻,春小麦因此可以以较大的播种密度种植.加之有充分灌溉条件作保障,春小麦的产量高、品质优。
柳娜周宽基张俊儒张永生
关键词:春小麦品种高产优质选育农业增产技术单产水平粮食增产
抗旱节水冬春小麦新品种中试与示范推广
张俊儒张国宏王立明虎梦霞张雪婷杨芳萍王世红李兴茂刘效华袁俊秀柳娜陈光荣倪胜利杨如萍张朝巍
以甘肃省农科院育成的陇春25号、陇春27号、陇鉴301、陇鉴386四个抗旱节水冬春小麦新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主线,以乡镇为基本供种和示范应用单位,科研、种企(含农技站、乡站等)、农户三位一体,建成了育繁供技术,良繁促...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良种繁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