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兆森

作品数:31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艾滋病
  • 8篇病毒
  • 7篇影响因素
  • 5篇性行为
  • 5篇高危
  • 5篇高危行为
  • 5篇HIV感染
  • 4篇人类免疫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缺陷病
  • 4篇梅毒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4篇HIV/AI...
  • 3篇行为者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感染者
  • 3篇安全套

机构

  • 26篇钦州市疾病预...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崇左市疾病预...
  • 3篇贺州市疾病预...
  • 2篇南宁市疾病预...
  • 2篇百色市疾病预...
  • 2篇北海市疾病预...
  • 2篇玉林市疾病预...
  • 2篇灵山县疾病预...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防城港市疾病...
  • 1篇贵港市疾病预...
  • 1篇河池市疾病预...
  • 1篇南宁市妇幼保...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梧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6篇林兆森
  • 11篇王卫军
  • 9篇庞耀
  • 8篇刘春秀
  • 8篇傅朝阳
  • 6篇邹刚
  • 5篇陈欢欢
  • 4篇李剑军
  • 4篇梁浩
  • 3篇冯毅
  • 3篇邢辉
  • 3篇叶力
  • 3篇沈智勇
  • 3篇廖玲洁
  • 3篇蓝光华
  • 3篇陆华湘
  • 3篇黄秀清
  • 3篇阮玉华
  • 3篇吴兴华
  • 2篇何东娇

传媒

  • 6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内科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艾滋病高发区一般人群对包皮环切术认知宣教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在广西艾滋病高发区一般人群中评价包皮环切术推广的效果,为推广包皮环切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贺州、钦州市招募590例固定社区居民,填写知情同意书,进行基线调查后运用各种宣传材料和方式进行现场干预,问卷采用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如果研究对象愿意接受手术且无手术禁忌证,则安排其到课题组指定的医院进行手术。在干预后第6个月、9个月进行随访,了解相关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知、信、行变化情况。结果:一般人群第1、2次随访相对于干预前,手术原因、手术益处、手术并发症知晓率、手术接受意愿以及手术率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随访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道包茎或包皮过长是手术原因从干预前66.1%分别提高至第1、2次随访的81.9%、79.8%;知道手术可预防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从干预前28.0%分别提高至第1、2次随访的77.4%、78.6%;知道疼痛、出血、感染是手术并发症从干预前29.5%、19.3%、39.3%分别提高至第1次随访72.5%、58.2%、59.4%以及第2次随访75.0%、57.0%、63.0%;手术接受意愿从干预前35.3%分别提高至第1、2次随访的59.6%、61.3%;手术率在第1、2次随访时分别提高到12.7%、16.1%。结论:包皮环切术的推广对广西艾滋病高发区一般人群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的干预效果显著,适宜在一般人群中应用。推广材料和方式的改进可考虑着重宣传艾滋病、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危害和手术安全性相关知识。
韦富梅杨晓波蒋俊俊袁湘意陈义海林兆森黄秀清庞耀韦所苏徐娜韦波张志勇梁浩
关键词:艾滋病包皮环切术干预效果
钦州市吸毒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及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钦州市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的感染状况,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钦州市辖区内活动的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5.0 mL静脉血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3 14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37.9:1;平均(32.66±7.59)岁;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7%、59.5%和3.6%;女性HCV和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采用注射方式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则明显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1岁(OR=9.50, 95%CI:1.25~72.38)、离异或丧偶(OR=1.83, 95%CI:1.06~3.17)、曾经共用针具(OR=2.95, 95%CI:2.06~4.22)和感染HCV(OR=6.43, 95%CI:3.32~12.46)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在婚(OR=0.64, 95%CI:0.42~0.97)和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0.55 95%CI:0.34~0.87)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钦州市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各个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
林兆森植建陈慧莹蒋家晓陈裕鸿梁冰玉
关键词:吸毒人群HIV梅毒影响因素
钦州市3355名暗娼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钦州市暗娼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并制订适合暗娼干预的措施及策略。方法:通过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平台,在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情况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信息,采集血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梅毒感染率为5.42%;达到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2 979例,占88.79%;最近一次性交易使用安全套2 982例,占88.88%;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2 851例,占84.98%。年龄、国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最近一次性交易是否使用安全套与梅毒感染率均存在关联。结论:既往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干预服务措施效果欠佳,应改善干预措施及策略,努力提高暗娼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
林兆森傅朝阳庞耀于建共刘春秀陈裕鸿
关键词:暗娼梅毒影响因素
2017-2019年广西钦州市部分新报告HIV/AIDS感染者病毒亚型及细胞嗜性研究
2021年
目的了解2017-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钦州市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IDS)中病毒基因亚型、耐药及细胞嗜性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9年钦州市部分新报告HIV/AIDS,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并对HIV的pol、env基因区进行扩增、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基因亚型。利用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判定新报告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利用Geno2pheno判定嗜性,并采用非参数Wilcoxon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亚型、不同嗜性之间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764例新报告感染者中,CRF01_AE、CRF08_BC、CRF07_BC分别占比50.1%(383/764)、31.2%(238/764)、10.9%(83/764)。CRF01_AE中第1簇(Cluster1)、第2簇(Cluster2)分别占18.3%(70/383)、72.3%(277/383)。48例新报告感染者发生治疗前耐药,耐药率为6.3%;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个/μL的占51.4%;CRF01_AE、CRF08_BC与CRF07_BC 3种基因型之间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M(P_(25),P_(75))分别为205(41,303)、238(105,336)、308(179,394)且计数水平不全相等(P<0.0001);辅助受体利用预测有108例为CXCR4(X4),656例为CCR5(R5);X4嗜性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R5嗜性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结论2017-2019年钦州市新报告HIV/AIDS中存在多种病毒亚型,耐药水平较高,病毒嗜性预测分析将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沈建洋曹志强陈欢欢沈智勇王卫军林兆森黄荣叶李梅陈锦妹赵慧华蒋丽萍吴福宝冯毅阮玉华邢辉廖玲洁李剑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
钦州市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特点及HI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钦州市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的特点,初步评估嫖客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钦州市的暗娼场所内,对男性嫖客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和商业性行为学等信息,采集5mL全血标本用于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196名嫖客,65.05%来自低档场所,74.92%的嫖客从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安全套,22.07%的人在嫖娼时使用"壮阳药",79.52%的人近30天内嫖娼次数〉2次,平均花费为40元/次(中位数),商业性行为方式主要是阴道性交(97.32%)和手淫(28.18%)。HIV和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17/1196)和9.95%(119/1196)。离婚/丧偶/分居[比值比(OR)=5.552,95%可信区间(CI):1.792~17.201]、未婚(OR=5.653,95%CI:1.329~24.054)、在城郊农舍嫖娼(OR=3.333,95%CI:1.189~9.341)、使用壮阳药(OR=4.027,95%CI:1.456~11.135)和梅毒阳性(OR=9.042,95%CI:3.232~25.293),是嫖客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钦州市男性嫖客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商业性行为具有消费低档、形式多样、频繁暴露、使用药物和缺乏防护等特点,其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离婚/丧偶/分居、未婚、使用壮阳药物、梅毒阳性和在城郊低档场所嫖娼。
刘春秀傅朝阳庞耀吴兴华陆华湘林兆森邹刚何东娇杨益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商业性行为
广西8市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9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广西8市2010—2018年HIV抗体阳性母亲使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PMTCT)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对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的影响,为国家改进PMTCT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8市作为研究现场,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为广西8市2010年1月—2018年12月"全国母婴阻断系统数据库"中使用PMTCT药物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使用PMTCT药物的历史卡片和母婴阻断资料及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对照组为相同8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健康母亲及所分娩婴儿,收集分析其18月龄幼儿体检资料。幼儿身体发育不良定义为身高、体重和头围3项指标中至少1项指标低于正常值范围。结果病例组的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分别为91.38%(2811/3076)和96.41(2954/3064),病例组18月龄幼儿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21%(37/3064)、死亡率为2.28%(70/3064)、HIV母婴传播率为2.21%。病例组满18月龄健康体检时发现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4.57%(301/2066);对照组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为10.39%(563/5419),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广西8市近9年HIV抗体阳性母亲及所分娩婴儿使用PMTCT药物率高,可能导致满18月龄幼儿身体发育不良率较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葛宪民蓝光华朱金辉蒋武梁旭邓鑫晖林兆森覃熙茂韦宁农爱丹郭伟贵陈欢欢李彬温平镜李江恒林倩覃允孟琴罗柳红邓月琴李珊珊刘帅凤吴秀玲黄精华
关键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身体发育
HIV-1耐药性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和推广,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HIV-1型病毒(HIV-1)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且其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已成为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治工作的突出难题。鉴于HIV-1耐药问题的重要影响,现就HIV-1耐药的产生和进化、耐药现状及其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林兆森王卫军
关键词:耐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钦州市中低档暗娼高危性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并比较中低档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感染状况。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调查中档暗娼166例和低档暗娼178例,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中低档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13%和52.81%;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7.35%和54.49%;HIV感染率分别为0.60%和1.69%;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3%和23.60%。结论:低档暗娼预防艾滋病的意识薄弱,应重点提高低档暗娼的高危行为干预力度。
林兆森傅朝阳庞耀刘春秀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安全套高危行为
2013-2017年广西钦州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为了解钦州市结核病流行状况,掌握当地结核病发病规律及其特征,确定高危人群,为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钦州市疾控中心,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钦州市2013-2017年结核病报告登记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钦州市共报告结核病病例16 516例,发病率为40.99/万。报告病例年龄集中在20~70岁,为14 921例,占全部病例的90.34%,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40~60岁,发病率为20.13/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间发病比2.86∶1。钦州市两县两区中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钦南区(15.00/万),钦北区发病率最低(4.39/万)。2013-2017年5年中发病率趋于稳定,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季稍高于其他季节,占全部病例的26.99%。结论 2013-2017年钦州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并注意防范季节性疾病发生。继续提升医疗服务的工作质量,加强结核病临床诊疗工作的规范。
黄虞远李慧敏林兆森王卫军叶力梁冰玉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防控对策
广西钦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黄莹莹黄秀清庞耀林兆森颜景德于建共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疫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