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炯

作品数:37 被引量:147H指数:9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5篇蛇纹石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玉器
  • 4篇蛇纹石玉
  • 4篇化学特征
  • 3篇岩石
  • 3篇岩石矿物
  • 3篇遗址
  • 3篇玉料
  • 3篇石矿
  • 3篇翡翠
  • 3篇矿物
  • 3篇拉曼
  • 3篇拉曼光谱
  • 3篇古玉
  • 3篇光谱
  • 2篇地质
  • 2篇游商

机构

  • 37篇泰山学院
  • 28篇中山大学
  • 10篇桂林理工大学
  • 5篇上海博物馆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故宫博物院
  • 2篇广东省珠宝玉...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番禺职业技术...
  • 1篇广东省博物馆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山西博物院
  • 1篇泰安市国土资...

作者

  • 37篇杨炯
  • 6篇彭淑贞
  • 4篇丘志力
  • 3篇王卫
  • 3篇谷娴子
  • 2篇程鹏
  • 2篇陈国科
  • 2篇丁敏
  • 2篇李榴芬
  • 2篇赵敬民
  • 2篇张爱国
  • 2篇罗涵
  • 2篇王辉
  • 2篇李志翔
  • 2篇张伟
  • 1篇牛健
  • 1篇孟华
  • 1篇王雷亭
  • 1篇王铎
  • 1篇庞奖励

传媒

  • 8篇宝石和宝石学...
  • 4篇宝石和宝石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高教论坛
  • 1篇泰山学院学报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泰安市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被引量:2
2009年
结合泰安市城市化的进程,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提出了泰安市要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杨炯丁敏王卫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城镇化
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俗语有云"玉出云南",云南省是与世界最重要翡翠产区关系最密切的中国省区。云南省的珠宝产业,特别是其翡翠产业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本文在重溯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发展历史、研判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珠宝玉石产业上,与其它省区相比,云南省具有明显的区位发展优势,良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和政策优势等,这些有利条件成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同时,由于品种及市场结构相对单一,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没有形成内生型产业集聚,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更大规模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云南省应抓住当下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机遇,丰富市场结构,增强以翡翠产业为主导的云南珠宝产业的集聚能力,培养和引进专业高端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珠宝产业与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多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根植于本地的内生型玉器产业集聚,构建起完整的珠宝产业链条,获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李志翔杨炯丘志力李榴芬刘桂菊
蛇纹石质”泰山玉”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产地来源分析
玉矿发现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玉矿位于泰安市城区西北约6km的泰安市与济南市交界处,是鲁西隆起北缘2.6~2.7Ga雁翎关绿岩带中的蛇纹石质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张跃峰杨炯丘志力贾东亮
关键词:矿物组成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特征及气候意义——以关中平原西部梁村剖面为例被引量:39
2010年
利用K-MinoltaCR-400色度仪分别测试研究剖面土壤色度指标(亮度、红度和黄度),并与研究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磁化率、CaCO3和Rb/Sr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红度和亮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敏感,能够揭示全新世早中晚三个阶段千年尺度的季风演变和气候变化,对于次级变化即百年尺度的变化也有明显指示;红度指标对气候响应更为敏感,变化幅度大,波动多,有助于揭示气候的转折和弱成壤古土壤的存在,但也具有一定的气候局限性;亮度指标大致可揭示区域降水量的多少;黄度指标在本剖面对气候的响应有限.
丁敏庞奖励黄春长彭淑贞杨炯陈栋栋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全新世关中平原环境演变
基于p-FTIR和p-XRF测试组合的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无损检测及产地溯源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FTIR,带漫反射附件)+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ortable X-ray flourescence,p-XRF)技术组合对山东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大汶口文化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以及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大汶口文化的蛇纹石玉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其中7件玉器(M1005:3,M1006:4,M1013:12,M20:30,M11,T333:2B①:2,M49:04)属于超基性岩型,Fe,Cr和Ni含量较高,含较多磁铁矿包体,磁性较强,Cr/Ni值小于1且多数小于0.7,与现代泰山玉的产地特征基本一致,最大可能就地取材于附近的泰山山麓,为泰山玉的使用时间提前到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另外4件玉器(M2004:1、B型环、M25:26、M26)具有低Fe,Cr和Ni含量,为富镁碳酸盐接触交代变质类型,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研究结果确认p-FTIR和p-XRF结合能够实现对考古现场及馆藏多数未知玉器材料的快速鉴定,具有无需制样、矿物类型和元素组成可相互验证、无荧光干扰等优点,对部分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出土玉器/材料可进行产地来源分析,是一种有优势的出土玉器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杨炯杨炯孙波谷娴子谷娴子高明奎白洞洲陈铭家
高品质危地马拉绿色翡翠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其产地标型
2025年
危地马拉新发现的高品质绿色翡翠的品质可与缅甸高端绿色翡翠媲美,逐渐成为国内珠宝市场重要的高品质绿色翡翠首饰主要材料来源,但业内对其岩石矿物学特征及产地标型的研究仍较为薄弱。选取中国市场上已大量出现的高品质危地马拉绿色翡翠及成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其矿物组合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玛雅绿”翡翠主要由绿辉石矿物组成,次要矿物包括金云母、多硅白云母、黝帘石等。绿辉石分为Omp-Ⅰ、Omp-Ⅱ、Omp-Ⅲ这3个不同的形成期次,其中Omp-Ⅲ为该翡翠的主体矿物,其成分具有低Mg(平均7.59%)和Fe(平均1.57%)、高Cr(平均0.24%)、端员硬玉组分X_(jd)>0.5(平均0.53)等特点。现有研究显示,危地马拉莫塔瓜断层带不同区段的翡翠有各具特色的矿物组合,但本文研究的国内市场上高品质危地马拉绿色翡翠成品的矿物较为单一,主要由较纯的绿辉石所组成,可含有辉铜矿和红砷镍矿两种特殊的金属矿物包体,端员组分和矿物成分特征与其他产地的高绿翡翠具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可以为有效区分高品质危地马拉绿色翡翠和缅甸传统绿色翡翠以及其他产地高品质绿色翡翠提供岩石矿物学标型的重要特征参考。
邓子旭骆郑臣丘志力陈松军杨炯杨炯陈珊徐志徐志彭雨帆
关键词:翡翠绿辉石岩石矿物学
结合拉曼光谱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进行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探索被引量:1
2024年
蛇纹石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玉石之一,开展蛇纹石玉的产地溯源探索,对认识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历程,重建古代玉石贸易路线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蛇纹石玉产地众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的判别技术。以产自陕西汉中、甘肃敦煌、河南栾川、辽宁岫岩、山东泰安、甘肃武山6地的蛇纹石玉为研究对象,在66块样品上共采集到200个高质量拉曼光谱数据,并在对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判别分析(LDA)的产地判别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蛇纹石玉的矿物组成有所差异,汉中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有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两种;敦煌蛇纹石玉则为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的均匀混合型;泰安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有利蛇纹石(墨玉)和叶蛇纹石(碧玉和翠斑玉)两种;河南栾川、辽宁岫岩、甘肃武山蛇纹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均为叶蛇纹石。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将拉曼光谱数据结合PCA+LDA分析可以对不同产地的蛇纹石玉进行区分,所建立的LDA判别模型的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的产地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6.25%和92.50%。这显示出利用无损检测拉曼光谱技术进行蛇纹石玉产地溯源具有潜在价值。将拉曼光谱无损检测数据结合统计学或机器学习方法来构建判别模型可能是解决蛇纹石玉产地溯源瓶颈新的技术路径。
叶旭杨炯杨炯岳紫龙
关键词:蛇纹石玉拉曼光谱
蓝田玉:基于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与宝石学视角的多重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蓝田玉曾经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现代蓝田玉多指产于陕西蓝田玉川、红星一带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中的蛇纹石化大理岩,但历史上的“蓝田玉”到底是什么?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通过对蓝田及周边相关地区考古发现及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陕西蓝田现今所产蓝田玉样品进行宝石学测试,探索从古至今“蓝田玉”的材质特征、文化内涵、使用历史、演变过程,为蓝田玉的市场开发和内涵发掘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根据新石器晚期蓝田新街出土玉器的测试,早期使用的“蓝田玉”是蛇纹石质的玉石,可能为史前“玄玉”之一;(2)依据对历史文献的考据,“蓝田玉”的质地细腻润泽,秦汉以后的“蓝田玉”很可能是透闪石玉;(3)由本文及前人对现代蓝田玉的测试结果显示,蓝田玉至少包括粒状结构为主的蛇纹石化大理岩玉和纤维状结构为主的蛇纹石玉两种;(4)不同历史时期“蓝田玉”的材质经历了蛇纹石玉石-透闪石玉-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的变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蓝田玉”的内涵发生过明显的改变,如果只是简单依据当下区域产出玉石资源进行蓝田玉命名,确认为单一的蛇纹石化大理岩,可能会严重制约“蓝田玉”文化内涵价值的实现。
彭雨帆梁婷丘志力邵晶杨炯
关键词:考古发现历史文献
广作牙雕:17-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交流被引量:1
2021年
象牙雕刻与玉雕、景泰蓝、雕漆曾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也是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艺术符号之一。17-19世纪期间,广作牙雕是深受西方世界欢迎的中国工艺“国粹”之一,对此,前人已有专著和文章展开过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广作牙雕和“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关系的探索仍较薄弱。本文通过对广作牙雕原料来源、技艺特征、源头及外销发展历程的梳理,探讨了广作牙雕海外市场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提出如下认识:(1)广作牙雕的历史很长,其材料来源既有本地也有外域,唐宋以后,特别是17-19世纪中期,外销牙雕制品所用象牙材料主要是通过以南海为起始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交易获得;(2)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典型器物包括象牙球、象牙提篮、象牙扇、象牙首饰盒、象牙针线盒、象牙名片盒、象牙信插、象牙胸针等,品类相当丰富,尽管在数量上不及外销瓷器之类的外销品,但其材料价值高、雕刻技艺难度大,在艺术性、观赏性及文化兼容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是当时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3)广作牙雕精湛的技艺、式样及装饰纹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对海外创新技艺的吸收,并受到其时欧洲消费文化的强烈影响。17-19世纪外销的广作牙雕实际上是广府工匠参照海外客户的需要,进行工艺设计融合和定制生产的产品(ODM),是中国能工巧匠技艺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4)17-19世纪广作牙雕对外贸易的成功,显示工艺产品跨文化交流、互鉴,是其可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要素,甚至可能是关键要素之一,为当今我国其它材质的宝玉石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典型范式。
丘志力薄昊楠杨炯杨炯罗涵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跨文化交流
利用青金石追溯古代跨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出现以前,中国就已和其它的古代文明有诸多的交流,如何揭示和追溯这种交流的存在,是跨文化交流研究需要探索的问题。青金石在国内并无产地,是外来宝玉石材料,因此,我国古代发现的青金石实物均是中外跨文化交流重要的实物证据...
赖舒琪杨炯丘志力
关键词:古玉器贸易路线跨文化交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