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枫
- 作品数:61 被引量:13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1.5kW近衍射极限全光纤窄带超荧光光源被引量:8
- 2015年
- 搭建了一个全光纤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近衍射极限输出的超荧光源,线宽为亚纳米量级,最大输出功率为1509 W,输出斜率效率达到85.2%,光束质量因子稳定在M2=1.4。后向回光功率与输入功率呈线性关系,系统很好地抑制了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并且对环境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整个输出功率范围内,没有观察到自脉冲和弛豫振荡现象。
- 刘广柏杨依枫雷敏胡曼郑也刘驰漆云凤何兵周军魏运荣楼祺洪
- 关键词:掺镱光纤放大器放大自发辐射光纤布拉格光栅
- 后向动态光散射系统的像差分析与校正
- 2012年
- 针对后向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系统信噪比较低的问题,从光学系统的像差入手,采用Zemax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提出了校正方案。首先介绍了后向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光学系统,从校正像差的角度出发,采用Zemax对后向动态光散射系统进行仿真,并对其像差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校正方案,采用Ze-max设计了方案中的参数,得出了理论上的校正结果。最后采用优化好的结果进行后向动态光实验,得到了实验数据。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分别达到了1.52%和1.24%。满足国标均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小于2%的要求。
- 邢世通杨晖郑刚杨依枫
- 关键词:像差ZEMAX
- 光纤激光SBS效应的抑制装置和抑制方法
- 一种光纤激光SBS效应的抑制装置和抑制方法,装置包括待调制激光光源、相位调制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信号发生器、射频低通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和光纤放大器系统。本发明通过射频低通滤波器控制激光光源输出线宽,根据纵模间隔关系式选取...
- 何兵刘美忠杨依枫邹星星王汉斌李炳霖咸昱桥
- 文献传递
- 三色光源共光轴颗粒粒度测量装置
- 一种三色光源共光轴颗粒粒度测量装置,包括三色光源、循环样品池、接收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四部分;三色光源由光纤激光光源、He‑Ne激光管、LED光源、短焦距傅里叶透镜、闪耀光栅、宽带反射镜和长焦距傅里叶透镜组成;循环样品池以...
- 何兵牛夏夏杨依枫
- 文献传递
- 激光分束器栅线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一种激光分束器栅线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光源、分束镜、反射镜、缩束器、待检测激光分束器、成像系统和图像探测系统。本发明将激光光源分束成检测光和参考光,两束光共同入射待检测激光分束器,可将栅线垂直度情况转换...
- 何兵刘美忠杨依枫王汉斌李炳霖咸昱桥邹星星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反射膜、LED晶片阵列、散射膜、棱镜膜组;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底面;LED晶片阵列镶嵌于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散射膜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方;棱镜膜组设置于散射...
- 韦晓娜杨依枫李晓沛李臣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环形腔主动光反馈的DOE相干合成的激光光源
- 一种基于环形腔主动光反馈的衍射光学元件相干合成的激光光源,主要包括全光反馈的被动环形腔和调谐范围不同的双级主动控制光学回路。特征在于将多路窄线宽的光纤激光器通过全光反馈共孔径相干合成的方式组合成一束高能激光空间输出,加入...
- 周军柏刚沈辉杨依枫何兵牛夏夏刘美忠
- 10.6GHz线宽保持随机光纤激光种子源被引量:3
- 2017年
- 在基于主振荡放大结构的光纤放大器中,窄线宽、时域稳定的种子源对抑制非线性效应和获得数千瓦窄线宽的激光输出至关重要。随机光纤激光器基于瑞利散射和拉曼增益,在时域稳定性上独具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将基于自研光纤光栅搭建的1018nm光纤激光作为抽运源,采用半开放腔随机激光形式输出1067.6nm激光,并基于窄带光栅滤波和三级放大结构,实现了42.8 W、10.6GHz线宽的激光输出,线宽在放大过程中保持不变,此光源特别适合作为数千瓦级窄线宽光纤放大器的种子源。
- 陈晓龙郑也李璇皮浩洋赵纯刘恺全昭沈辉杨依枫何兵周军
- 关键词:激光器随机激光瑞利散射受激拉曼散射
- 基于光谱合束波长自适应反馈控制系统
- 一种基于光谱合束波长自适应反馈控制系统,包括:N个不同波长的种子源、N个光纤放大器阵列、N个光纤端帽、聚焦系统、合束用衍射光栅、采样反射镜、平面反射镜、第一色散用衍射光栅、第二色散用衍射光栅、成像透镜、线阵CMOS图像传...
- 周军 童健旭何兵杨依枫
- 万瓦级多子束高功率密度新型激光吸收体研究
- 2025年
- 为了满足高功率激光系统研制过程中多路高能激光的有效管控需求,对测试系统中的激光吸收体进行了设计、光场特性仿真及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典型多路高功率密度光纤激光的扩束反射、吸收及杂散光抑制原理,设计了万瓦级三通道高功率密度新型吸收体。再采用光束追迹法,仿真分析了三路激光入射光场耦合叠加后其内部吸收面的光场分布,通过分析各区域内的辐射通量、辐照度,得到了内部光场峰值强度、位置的分布规律,并计算了锥尖半径对内部光强分布的影响。最后搭建测试系统对仿真数据进行验证。在测试中,三路激光的出光功率为10.4kW,持续时间为135 s,最大反向回光功率低于0.13W。在未开启制冷的情况下,外部最高温度低于80℃,且内部无明显损伤。这表明实现了多路高功率密度激光的高效吸收和回光抑制。
- 时伟黄新赵家旺袁志军袁志军杨依枫何兵侯霞
- 关键词:高功率激光高功率密度激光损伤激光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