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静脉穿刺与护士心理
- 正如临床所见,有些护士穿刺失败,其原因往往不是技术问题,(除静脉特别不显不易穿刺外)而是情绪的改变和心理平衡失调所致.为了提高婴儿静脉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本文就此与护士心理相关的问题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 姚兰杨亚玲
- 关键词:静脉穿刺护士心理静脉输液儿科疾病穿刺成功率
- 文献传递
- 氯锌油治疗静脉注射钙剂外渗被引量:6
- 2002年
- 杨亚玲邵成香
- 关键词:氯锌油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低钙血症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川崎病患儿分别采用单次和分次的方法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比较急性期症状缓解的差异。结果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急性期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分次的方法,冠状动脉的损害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分次的方法。结论: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明显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强调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专科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杨亚玲邓淑珍姜琳陈慧萍
- 关键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护理
- 核因子NF-kappa B信号通道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尹薇刘亚黎彭华邓淑珍杨亚玲赵亚萍黄穗王瑞耕康世秀熊俊惠
- 该项目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转归的新的评价方法。资料显示KD患儿CAG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在评价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对指导临床后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
-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降低假阳性率。方法对2945名新生儿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因素,改进措施后再次检测;结果转为通过者为假阳性,记录并分析该因素。结果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状态、耳道、环境噪声、内噪声、检测仪器等。结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应注重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取安抚新生儿、因人而异放置探头、控制环境噪声、降低内噪声、检测校准仪器等方法,可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
- 乐玮琼郭汉萍杨亚玲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护理对策
- 婴幼儿静脉穿刺与护士心理
- 当今医疗体系中,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必要手段,患儿静脉细小,又不合作,是否能一次穿刺成功,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无凝是决定穿刺成功的关键,对此,传统的护理医学模式以作肯定:然而,要符合现代护理医学模式,则必须是娴熟技术加...
- 姚兰杨亚玲
- 关键词:护士心理静脉穿刺婴幼儿
- 文献传递
- 食道调搏诊断小儿预激综合征的评价
- 2007年
- 目的评价经食道调搏诊断小儿预激综合征。方法食道调搏前按常规描记12导心电图,经鼻腔插入食道电极管,应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诊疗仪,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对26例预激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测定旁道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心房不应期,以及将室上速分类型。结果26例中,高危旁道10例,不应期为(246±23)ms,低危旁道8例,旁道不应期(301±20)ms,其中13例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顺向型。结论食道调搏对诊断预激综合征方法简单,无创性,检出率高,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隐匿性旁道的诊断比较困难,需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
- 杨亚玲熊俊惠嵇民蒋小梅
- 关键词:食道调搏预激综合征
- 川崎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冠状动脉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BN)的改变,探讨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KD患儿、25例急性感染患儿及28例健康儿童血清GCSF、IL8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PBN,观察上述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别,并观察其在KD并发CAL与否者(CAL亚组、nonCAL亚组)的区别。结果KD患儿血清GCSF、IL8及PBN均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GCSF在CAL亚组显著高于nonCAL亚组(P<0.05),而IL8和PBN在KD组的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IL8及PBN均参与KD的发生,其中GCSF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可望作为预测CAL的指标之一。
- 尹薇刘亚黎邓淑珍王瑞耕刘玲杨亚玲孙东明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8
- 冠状动脉造影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检查的效果及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疑有冠状动脉损害的12例川崎病(KD)患儿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在静脉麻醉下采用Se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采用Judkin法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达冠状动脉口,推注非离子造影剂,同时摄影记录。结果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例患儿,检出9例冠状动脉异常,其中左冠状动脉和(或)其分支受累5例,右冠状动脉受累、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受累各2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不尽一致。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损害位置、形状、数目及病变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邵承香杨亚玲胡苑姜琳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川崎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