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
- 作品数:2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pcDNA3.1(+)-LYVE-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 构建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LYVE-1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该标志物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提供工具.方法 从本院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所取组织中的淋巴结抽提总RNA,RT-PCR扩增LYVE-1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pMD19-T Simple Vector进行测序,鉴定正确后构建pcDNA3.1(+)-LYVE-1并转染COS-7细胞,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 蛋白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该基因表达在COS-7细胞上.结果 成功获取了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LYVE-1全长cDNA,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YVE-1,转染COS-7细胞后检测出目的 蛋白的表达,并且证明该基因表达在细胞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LYVE-1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LYVE-1在肿瘤淋巴管转移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 杜艳杨婉薇马展杨翠霞刘一文何怡青王颖智高锋
- 关键词:质粒构建非洲绿猴肾细胞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氟维司群治疗对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极化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借助PMA诱导获得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验证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面marker变化;通过RNA-Seq技术对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改变进行分析,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RT-qPCR和趋化因子阵列实验验证氟维司群对巨噬细胞Hub基因中5种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M2相关标志分子表达升高而M1相关标志分子表达降低;RNA-Seq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出现118个差异表达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趋化因子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和Hub基因筛选确定了CXCL8、CCL20、CCL22、CXCL10、CCL7 5个关键的趋化因子;对5个关键趋化因子进行RT-qPCR验证表明其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趋化因子阵列实验证实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的CXCL8、CCL20、CCL22增多,而CXCL10、CCL7减少。结论: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使巨噬细胞M2相关分子CD206表达升高而M1相关分子CD86表达降低,同时使巨噬细胞M2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增多而M1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减少,提示氟维司群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抑制其向M1极化,可能与临床内分泌治疗耐药形成有关。
- 刘宇婷叶敬文刘泊含刘鷖雯何怡青杜艳张国良郭倩高锋杨翠霞
- 关键词:巨噬细胞趋化因子
- 血清S1P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42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30例(良性病变组)、体检健康者38名(正常对照组)。收集结直肠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S1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01),且Ⅰ~Ⅱ期结直肠癌组血清S1P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期结直肠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01)。良性病变组血清S1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有淋巴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1P水平低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其他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血清S1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血清S1P、CEA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24、0.701、0.579和0.943,诊断Ⅰ~Ⅱ期结直肠癌的AUC分别是0.944、0.663、0.611和0.955,诊断CEA和CA19-9单项或同时阴性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919、0.628、0.526和0.932。以良性病变组为对照,3项指标单项和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是0.655、0.720、0.582和0.787。结论S1P或可作为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 江梦颖刘鷖雯何怡青许静杨翠霞高锋杜艳
-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结直肠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
-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洗脱液透明质酸水平在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洗脱液透明质酸(HA)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60例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FNA的患者,收集FNA洗脱液。依据甲状腺结节FNA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24例)和甲状腺癌组(36例)。检测FNA洗脱液HA水平和FNA洗脱液微量细胞中透明质酸合成酶(HAS)mRNA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NA洗脱液H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能。结果甲状腺癌组FNA洗脱液H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01)。甲状腺癌组HA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HAS1 mRNA和HAS3 mRNA相对表达量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NA洗脱液HA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2,最佳临界值为30.30 ng/mL,敏感性为79.41%,特异性为75.00%。结论甲状腺结节FNA洗脱液HA水平在鉴别诊断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有一定的价值,或可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辅助诊断标志物。
- 刘沁青许静刘华刘鷖雯何怡青杜艳张国良高锋杨翠霞
- 关键词: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合成酶甲状腺乳头状癌
- 血清CEACAM-1在消化道疾病的表达应用及机理初探
- 目的探讨CEACAM-1与消化道癌疾病的关系及血清CEACAM-1是否对消化道癌具有诊断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6例上消化道癌、27例下消化道癌、26例消化道良性疾病以及34例正常人群血清CEACAM-1表达情况...
- 周沐青刘鷖雯王颖智何怡青杨翠霞杜艳高锋
- 关键词:消化道癌消化道疾病
- 精英式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医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教育越来越趋于精英教育——既具备扎实的临床功底,又具备缜密的临床科研思维。从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目标、内容、方式3方面对精英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做具体阐述。
- 高锋杜艳杨翠霞刘一文何怡青
- 血清双调蛋白、间皮素对乳腺癌辅助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双调蛋白(AREG)和间皮素(MSLN)水平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良性病变组)和表观健康者35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REG和MSLN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AREG和MSL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REG、MSLN单独和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检测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REG、MSLN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0.637,而血清AREG、MSLN联合CEA、CA15-3检测的AUC为0.757。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血清AREG、MSLN联合CEA和CA15-3检测可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 刘泊含刘鷖雯何怡青卢仁泉杜艳张国良郭倩高锋杨翠霞
- 关键词:双调蛋白间皮素乳腺癌
- 血浆HA与外周血M2型单核细胞/M1型单核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浆透明质酸(HA)与外周血M2型单核细胞/M1型单核细胞比值(简称M2/M1比值)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和41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HA和糖类抗原(CA)15-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1型(CD14+CD163-CD86+)和M2型(CD14+CD163+CD204+)单核细胞的表达,并计算M2/M1比值。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血浆HA、CA15-3水平及M2型单核细胞比例、M2/M1比值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与M2/M1比值、M2型单核细胞比例、M1型单核细胞比例均相关(rs值分别为0.401、0.393、-0.189,P<0.05)。M2/M1比值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且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血浆HA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情况有关(P<0.05),M2/M1比值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R)均有关(P<0.05),CA15-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结论 HA与M2/M1比值联合检测对辅助诊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张波克黄宜刘鷖雯何怡青杨翠霞杜艳张国良高锋
-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糖类抗原15-3乳腺癌
- 条索状透明质酸在乳腺肿瘤细胞BT549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的新存在形式——条索状透明质酸在乳腺肿瘤细胞BT549表面的表达情况,探索该结构在BT549细胞耐受紫杉醇杀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技术观察BT549细胞表面条索状透明质酸的分布情况;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透明质酸的条索状结构被破坏前后,紫杉醇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率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jun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BT549细胞天然表达大量的条索状透明质酸,条索状结构被破坏后,紫杉醇诱导BT549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率显著增高(P〈0.05),凋亡基因c扣n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乳腺肿瘤细胞BT-549高表达条索状结构的透明质酸,这种透明质酸的新存在形式可能在BT549细胞耐受紫杉醇的杀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杨婉薇刘鷖雯何怡青杜艳杨翠霞王颖智高锋
- 关键词:紫杉醇化疗耐药
- 鞘氨醇-1-磷酸在肿瘤转移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2023年
- 鞘氨醇-1-磷酸(S1P)是鞘磷脂代谢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脂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血液及淋巴液中。作为一种分泌型的溶血磷脂,S1P在肿瘤发生时异常增高,通过结合其特定受体(S1P受体1~5)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S1P除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外,还可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中诸多基质细胞促进肿瘤转移。因此,S1P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标志物,并具有药物治疗靶点的潜能。未来,设计靶向S1P及其信号通路的方案将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 江梦颖高锋杜艳
- 关键词: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