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存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济南某校初中生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无网络成瘾初一学生共779名,随机分为研究组446名及对照组385名,研究组进行为期1 a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干预。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共评估4次。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研究组网络成瘾总分(1.24±1.23)分降至(0.91±1.12)分,SCL-90总分由(121.12±31.40)分降至(110.56±1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干预后(第2,3,4评估时点)研究组成瘾总分、SCL-90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初中生上网成瘾,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王盟刘炳伦李仁军王洪军胡岱梅王玮李英存原伟
- 关键词:因特网精神卫生
- 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治疗4周末的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观察组各证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24、HAMA及PSQI评分在时间、组别及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2周末及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HAMD-24、HAMA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各证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归脾汤适用于各种证型的郁证,并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 利敏玲李英存李馨谢一瑾范晓航刘增训
- 关键词:抑郁症归脾汤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中焦
- 济南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干预随访研究
- 目的为探讨医学干预对网络成瘾初中生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共888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检出网络成瘾阳性者57名(同时经两名临床大夫复审确定)(IADDS筛查阳性组)...
- 李仁军刘炳伦王洪军王玮王盟李英存
-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学生干预
- 文献传递
- 米氮平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 目的更年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年龄在更年期(男55-60岁,女45-55岁左右),因精神焦虑、紧张、忧郁等因素而致的综合征。临床症状常见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稍有惊动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哭哭啼啼、自责自罪、主观...
- 王玮刘炳伦王洪军李仁军胡岱梅王盟李英存
- 关键词:米氮平血府逐瘀胶囊女性更年期抑郁症
- 文献传递
- 性别、家族史及起病诱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年龄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究性别、家族史和有无起病诱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年龄的影响。方法 选取1 0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性研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起病年龄,采用Log-rank检验对不同性别、有无家族史、有无诱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起病年龄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儿童期、青少年期起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Log-rank检验显示,男性起病年龄早于女性(P<0.01)。家族史阳性者青少年期起病的发生率高于家族史阴性者(P<0.05),Log-rank检验显示,家族史阳性者起病年龄早于家族史阴性者(P<0.01)。有起病诱因者与无起病诱因者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女性、无家族史患者,有无起病诱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年龄无明显影响。
- 刘腾腾于晓东李丛冉陈洁李馨李英存姚俊翔曹灵霞张嫣红杨楹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性别家族史诱因
- 首次住院双相障碍153例预后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双相障碍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对153例首次住院且经过首次系统治疗达好转或痊愈出院的双相障碍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3年内的总发病时间、发病次数和总服药时间。结果 153例随访患者在第一次出院后3年内平均总发病时间为(0. 84±1. 94)个月,平均发病次数(0. 46±0. 97)次,平均总服药时间为(19. 58±12. 67)个月,3年内有41例复发(26. 8%),其中男12例(16. 0%),女29例(37. 2%);女性总发病时间高于男性(P <0. 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之间总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家族史、酒精依赖、冲动伤人、自伤自杀、诊断分型等因素之间总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总发病时间与总服药时间无相关性(P> 0. 05)。结论首次经过系统治疗的住院双相障碍患者的3年预后不容乐观,女性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 李英存李馨
- 关键词:双相障碍预后随访研究
- 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李英存刘炳伦李仁军王洪军胡岱梅王玮
- 某中学初一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治疗和预防在校初一学生网络成瘾中的作用。方法以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439人完成干预,对照组400人未干预。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干预前后评价。结果研究组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网络成瘾者IADDS总分、SCL-90总分及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初一学生网路成瘾的治疗和预防有显著作用。
- 李英存刘炳伦李仁军王洪军胡岱梅王玮王盟
-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干预初一学生
- 济南某中学初一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 目的 探讨初一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济南市区某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编号,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组,研究组473人、对照组415人.评定工具主要...
- 李英存刘炳伦
- 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
- 李英存刘炳伦李仁军王洪军胡岱梅王玮
- 关键词:网络成瘾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