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相位角与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并计算相位角预测其营养不良的切点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190例,记录其基础数据、膳食调查结果、人体测量数据,使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的人体成分测量结果计算相位角,营养不良的诊断采用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标准。结果共入组190例患者,其中男性111例(58.4%),年龄60~90(70.44±7.01)岁,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为65.8%,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3.2%。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相位角呈降低趋势(P<0.001)。相位角在营养不良组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01)。相位角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去脂体重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全天摄入总能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体重丢失百分比呈负相关(均P<0.05)。相位角预测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切点值为4.42°,敏感性80.0%,特异性58.4%,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621~0.775,P<0.001)。低相位角(≤4.42°)与营养不良的发生显著正相关(OR=9.133,95%CI:2.894~28.826,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相位角可能是预测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
目的评价标准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操作系列技术在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94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57例)和对照组(486例),研究组应用标准化PICC操作系列技术完成以肠外营养输注,对照组选择肘下穿刺在超声引导或直接穿刺,对比观察PICC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总成功率均为100%,其中研究组一针成功率(92.6%比72.2%,xˉ=66.229,P<0.001)和导管留置时间[(25.4±2.3)d比(21.6±3.1)d,t=21.271,P<0.001)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比11.52%,xˉ=21.490,P<0.001)。结论建立并执行PICC标准化操作规范是提高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