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华

作品数:277 被引量:4,21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3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主题

  • 43篇制造业
  • 21篇新兴产业
  • 19篇价值链
  • 18篇生产力
  • 18篇产力
  • 16篇数字经济
  • 16篇产业政策
  • 11篇企业
  • 11篇工业化
  • 10篇中国制造业
  • 10篇人工智能
  • 10篇国制
  • 10篇产业结构
  • 8篇颠覆
  • 8篇颠覆性
  • 8篇颠覆性创新
  • 8篇战略性
  • 8篇战略性新兴产...
  • 8篇中国式现代化
  • 8篇数字化

机构

  • 240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北京邮电大学
  • 3篇工业和信息化...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三明医学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商务部国际贸...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宏观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247篇李晓华
  • 12篇吕铁
  • 8篇史丹
  • 7篇方晓霞
  • 7篇贺俊
  • 5篇黄群慧
  • 5篇杨丹辉
  • 5篇邓洲
  • 4篇渠慎宁
  • 3篇李鹏飞
  • 2篇周维富
  • 2篇吴俊
  • 2篇盛逖
  • 2篇张亚豪
  • 1篇银温泉
  • 1篇杨荫凯
  • 1篇尹彦罡
  • 1篇王昕
  • 1篇肖瑛
  • 1篇李政

传媒

  • 21篇人民论坛
  • 12篇改革
  • 9篇中国工业经济
  • 8篇东北财经大学...
  • 8篇智慧中国
  • 7篇经济管理
  • 7篇中国经贸导刊
  • 7篇财经问题研究
  • 6篇经济纵横
  • 5篇中国党政干部...
  • 5篇当代经济管理
  • 4篇企业经济
  • 4篇中国发展观察
  • 4篇人民论坛·学...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甘肃社会科学
  • 3篇中国邮政
  • 3篇中国国情国力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

  • 12篇2025
  • 25篇2024
  • 17篇2023
  • 22篇2022
  • 22篇2021
  • 16篇2020
  • 13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11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制造业变革的历史进程被引量:3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 年,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技术创新重要来源、人民生活物质保障的制造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制造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七十年的历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并在向制造强国大步迈进,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李晓华
关键词:制成品出口制造强国制造业经济发展史历史性跨越历史进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具有颠覆性技术群体涌现、新的通用目的技术广泛应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加剧等特点,能够通过催生新产业、颠覆旧产业、赋能旧产业、带动旧产业等路径推动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给我国带来新兴产业竞速超车、落后产业换道超车、传统产业优势维持等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落后风险,并可能引发失业、市场垄断、伦理失范与群体极化等多重风险,甚至存在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力突破“卡脖子”瓶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着力改善群众福祉,处理好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等多方面关系,健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李晓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兴产业
美国计算机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启示
2016年
制造企业通过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提供"生产+服务"的完整组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和价值增值。在制造服务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提供全面服务——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服务型制造是当前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型制造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制造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并成为破解制造业发展约束的重要途径。
李晓华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生产组织形式计算机产业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与政策建议被引量:44
2021年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呈现颠覆性创新排浪式涌现、赋能产业的能力增强、国家间竞争加剧、反垄断监管加强等趋势。未来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应坚持补短板与铸长板并重、消费端与产业端并重、自主可控与对外开放并重、效率效益与包容普惠并重、市场机制与制度优势并重、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并重,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李晓华
数字时代的算法困境与治理路径被引量:20
2022年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一个算法社会正在到来。算法在带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丰富和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限制市场竞争、侵害用户隐私、造成算法歧视、形成信息茧房、损害弱势群体、带来伦理挑战等危害和风险。算法困境的成因包括认知局限、企业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平台的数据优势、算法黑箱以及数据素养差异等。要坚持发展与监管两手抓,一方面推动算法的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强化企业自律、实现算法向善,完善算法治理规则、加强算法规制,提升民众数字素养、构建数字友好型社会。
李晓华
关键词:数字经济大数据
复杂产品系统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以大飞机产业为例被引量:20
2018年
复杂产品系统产业是一国制造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各国竞争的焦点。复杂产品系统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和复杂系统集成能力、规模化生产和市场风险防控能力、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参与和治理能力。复杂产品系统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应实施技术研发能力升级、产品市场战略升级、组织运营网络升级、国际规则参与能力升级等路径,促进政府政策与企业发展紧密衔接,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持续升级,促使产品升级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统筹全球化和本地化生产网络布局。
张亚豪李晓华
关键词:大飞机产业
世界主要制造大国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比较
2021年
引言自通用电气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以来,世界主要制造大国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大型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智能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程度。
李晓华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
新兴产业“内卷式”竞争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
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增速快,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内卷式”竞争通常存在于成熟产业,但我国新兴产业也出现了“内卷式”竞争现象。新兴产业的“内卷式”竞争既有产业本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原因,又受到体制性因素的影响,而且两者相互作用,进一步使“内卷式”竞争加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决新兴产业“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方向,既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优势企业成长,又能够推动新兴产业更快和更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保障。建议通过加强信息收集和披露、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切实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等举措,降低投资的盲目性,畅通要素和商品流动,抑制“内卷式”恶性竞争。
李晓华
关键词:新兴产业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工业:发展逻辑、现实条件与政策取向被引量:14
2024年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在向高收入迈进阶段,工业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结构转变特征,具体包括:工业占比较为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增长。但是,后发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多方面挑战。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释放和升级的内需、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奠定了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基础条件,有能力有条件推进工业行稳致远。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高度重视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也要主动布局,积极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多重挑战,把握好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要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政策协同性一致性,坚持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史丹杨丹辉李晓华邓洲
关键词:产业结构中等收入陷阱高收入国家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263
2023年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表现为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的质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巨大跃迁。新质生产力呈现出颠覆性创新驱动、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一般性特征,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质生产力还具有数字化、绿色化的时代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进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同时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李晓华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