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晋历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体层摄影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性病
  • 2篇血管
  • 2篇占位
  • 2篇占位性
  • 2篇占位性病变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占位
  • 2篇颅内占位性病...
  • 2篇脑出血
  • 2篇股骨
  • 2篇CT表现
  • 2篇CT定位
  • 2篇病变
  • 2篇出血
  • 1篇蒂扭转
  • 1篇动脉瘤

机构

  • 14篇济南市第三人...

作者

  • 14篇李晋历
  • 6篇侯宗来
  • 5篇谢良军
  • 4篇杨兴峰
  • 3篇许淑芹
  • 3篇刘玉萍
  • 3篇张云霈
  • 3篇王韶玉
  • 3篇侯晓华
  • 2篇司霞
  • 2篇颜欢欢
  • 2篇钱道芝
  • 1篇张立花
  • 1篇周波
  • 1篇许淑琴
  • 1篇张合林
  • 1篇赵书水
  • 1篇齐再利
  • 1篇温长慧
  • 1篇郭刚

传媒

  • 4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妇儿健康导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磁共振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2月—12月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头颅磁共振(MRI)、DWI-MRI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MRI及DWI-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对比常规MRI及DWI-MR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检出率;对比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患侧及健侧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MR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检查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32);DWI-MRI检查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7)。不同检查方法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患侧ADC值低于急性期,健侧ADC值高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MR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通过对ADC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李晋历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
CT定位帽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自制CT定位帽在小骨窗穿刺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制CT定位帽并用于5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结果术前均能对快速颅表面病灶定位,准确性高,且能避开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及静脉窦等结构。结论自制CT定位帽用于小骨窗穿刺术能最大限度减轻穿刺对周围脑组织的二次损伤和再出血。
侯宗来刘玉萍杨兴峰谢良军李晋历王韶玉许淑芹侯晓华
关键词:颅内占位性病变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成像
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先后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直视下血肿清除手术,随机将其分为自制球囊引流组(观察组)和血肿腔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分时段复查CT,按ADL分级观察术后1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两组间再出血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再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4例;观察组较常规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明显减少(P<0.05);按ADL分级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观察组优良率达87.1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谢良军侯宗来郭刚张合林齐再利张云霈颜欢欢李晋历
关键词:手术后出血
64排螺旋 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本实验主要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4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MSCTA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MSCTA检查的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MSCTA检查的准确率为97.50%,漏诊率为2.50%。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检出率,值得推广。
李晋历
关键词: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附86例报告)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8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86例患者发现10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表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结论:螺旋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侯宗来谢良军杨兴峰李晋历许淑琴侯晓华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屏蔽组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屏蔽组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核磁共振仪本体,所述核磁共振仪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架,所述控制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
钱道芝司霞李晋历
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脑血管疾病应用CT以及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诊治的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格。结果:脑出血、脑梗死患者采用CT和MRI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患者应用MRI诊断检出率高于CT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各有优势,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断方式,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李晋历
关键词:CTMRI脑血管
CT征象及相关参数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目的:探讨CT征象以及相关参数在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中的评估价值。征象以及相关参数在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收集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CT检查且有完整的临床诊治记录,对血肿扩大以及CT检查相关征象、定量参数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n=36)与非血肿扩大组(n=44),比较两组CT检查结果,分析CT征象及相关参数的评估价值。象及相关参数的评估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组岛征、黑洞征以及混合征的检出率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形态不规则、破入脑室、中线移位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OR=1.183)、高低密度差(OR=1.259)、混合征(OR=3.921)、黑洞征(OR=6.777)、岛征(OR=6.690)是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岛征、黑洞征、混合征评估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75、0.740、0.640、0.693、0.662。0.693、0.662。结论:CT检查获得的岛征、黑洞征、混合征等主要征象,以及高低密度差、血肿体积对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风险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李晋历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CT征象
多层螺旋CT在卵巢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
2018年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卵巢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卵巢蒂扭转患者120例,观察组患者为常规CT患者,对照组患者多层螺旋CT患者,将患者诊断准确率作为检验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卵巢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诊断效率、诊断准确率,提高诊断质量。
李晋历
关键词:螺旋CTCT增强扫描卵巢蒂扭转
MRI与CT检查对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MRI与CT检查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不同解剖分型、Garde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0月收治的87例FNF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并在本院完成手术治疗,经手术确认解剖分型与Garden分型。将临床诊断结论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FNF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在解剖分型诊断中,CT、MRI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0.864、0.942),准确率分别为91.95%(80/87)、96.55%(8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8,P=0.193)。在Garden分型诊断中,CT、MRI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0.807、0.936),准确率分别为86.21%(75/87)、95.40%(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36)。结论:CT与MRI对FNF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均有利于术前解剖分型、Garden分型的判断,但MRI在鉴别损伤程度较轻,患者的临床分型时有一定的优势,可考虑将其作为CT检查后未见异常的可疑患者的补充检查项目,提高诊断准确率。
李晋历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临床分型计算机体层摄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