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肝炎
  • 2篇艾滋病
  • 2篇病毒
  • 1篇低钾
  • 1篇低钾型
  • 1篇地平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血脑
  • 1篇血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6篇成都市传染病...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6篇李文俊
  • 10篇辛隽
  • 6篇毛碧容
  • 6篇李晓灵
  • 2篇商慧芳
  • 2篇张玲
  • 2篇王丽
  • 2篇陈仕晓
  • 2篇田浩
  • 2篇陈红
  • 1篇庞无恨
  • 1篇任丽
  • 1篇刘凌
  • 1篇刘大凤
  • 1篇王林
  • 1篇蔡林
  • 1篇蔡琳
  • 1篇张仁凤
  • 1篇刘亚玲
  • 1篇孙寿华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1篇成都医药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四川生殖卫生...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暴发型流脑2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暴发型流脑的疗效。方法临床诊断为暴发型流脑的23例患者在足量抗感染治疗基础上使用山莨菪碱0.3~0.5mg/kg,10-30分钟静脉注射,对治疗后血压回升、升周循环障碍解除、汞量进行观察.结果治疗3小时至5天后显效8例(34.8%),有效12例(52、2%),无效3例(13.0%),总有效率87.0%。结论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暴发型流脑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辛隽毛碧容李文俊
关键词:山莨菪碱暴发型流脑疗效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48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问题。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SDS)作为筛查工具。HAM ILTON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测试。结果:80例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60%。漏诊率50%。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发生率左侧大脑半球(58.3%)较右侧大脑半球(31.3%)高,额叶较其他部位高。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漏诊率高,值得高度重视。
毛碧容李文俊辛隽商慧芳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漏诊率
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60例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应用尼莫地平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以60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尼莫地平8mg+250-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qd,两周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观察其血管痉挛发生率,与尼莫地平临床应用前文献报告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是有效的。
毛碧容宋晓玲李文俊辛隽商慧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病毒性肝炎229例血清PAB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PAB水平及其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肝炎患者 2 2 9例 ,根据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 ( 69例 ) ,慢性肝炎组 ( 65例 ) ,重型肝炎组 ( 95例 )。入院时及住院 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PAB(前白蛋白 ) ,TB1L、ALT、AST、ALB等项指标 (死亡病例系入院及死亡前结果 )计算均值并动态观察血清水平变化与病情转归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入院时三组血清PAB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下降 (P <0 .0 5 )分别为 :急肝组 x15 7.9± 2 3.9mg/L ,慢肝组 x14 1.5± 2 1.5mg/L ,重肝组 x116.8± 2 9.7mg/L。动态观察结果急肝组 1月后血清PAB恢复正常 x318.5± 2 9.7mg/L ,慢肝组 x2 49.± 31.2mg/L ,重肝存活组 x132 .0± 30 .0mg/L ,与入院比较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死亡 34例血清PAB无变化或呈下降趋势 ,个别病例降至 0水平。结论 血清PAB水平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早期及较灵敏的指标 ,动态观察血清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
庞无恨李文俊张仁凤王林孙寿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预后转归
艾滋病19例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9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AIDS死亡患者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48.30±46.47)cells/mm3,可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感染,63.16%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呼吸衰竭是HIV死亡的常见原因。
陈红李文俊刘亚玲刘大凤张玲
关键词:艾滋病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静注,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
辛隽李文俊任丽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疗效
167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6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131例(78.4%)伴发热,91例(54.5%)累及臀部,125例(74.8%)为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应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李文俊李晓灵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儿童
复方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临床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安哥拉罗安达总医院收治的恶性疟1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8例,口服复方蒿甲醚片,每天80mg,首剂加倍,连用7d后,接着服用磷酸伯氨喹片39.6mg(相当于伯氨喹22.5mg),连用4d;对照组86例,单用复方蒿甲醚片治疗,所用剂量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治愈率为98.86%和94.18%;平均退热时间为(42.4±9.8)h和(45.1±13.2)h;复燃率为5.68%和29.07%。[结论]蒿甲醚片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李文俊李晓灵
关键词:恶性疟
结核与艾滋病感染相互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9月住院的6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同期住院的艾滋病患者146例及结核病患者118例之间的T淋巴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组、艾滋病组与结核病组比较,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组与艾滋病组比较,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D4+细胞计数﹤35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88.71%,当CD4+细胞计数﹥35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1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与结核病比较差异显著,但与艾滋病比较则无明显差别。同时,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合并结核病感染的几率不同,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T淋巴细胞尤其是CD4+细胞计数可作为艾滋病患者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重要参考指标。
李文俊李晓灵蔡琳辛隽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免疫功能
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用天晴复欣苦参素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qd;1月后改为天晴复欣胶囊口服200 mg,tid,疗程5个月;总疗程6个月。对照组92例,给予甘利欣、肌苷、维生素等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19%,HBVDNA转阴率为28%,肝功复常率为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晴复欣苦参素注射液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功能,具有价廉、无毒、效佳的特点。
李文俊毛碧蓉李晓灵辛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天晴复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