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卢梭与尼采文化意识之比较
- 2007年
- 作为叛逆哲人,卢梭与尼采哲学都是批判哲学,都对西方社会的现状及其思想观念做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新的建构,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发展历程上,审美现代性从善与美的角度抗衡启蒙现代性的文化思路。从理想中的现代英雄形象、现实人性问题的诉求和"道德与非道德"的辩白等方面,探究卢梭与尼采哲学对西方社会的诊断和现代性的见解,从而呈现出与以科技与理智为诉求特征的启蒙现代性相异的文化批判风格。
- 李妍妍
- 关键词:卢梭尼采精神家园道德审美现代性
- “自由意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自然”概念
- 2007年
-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往往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席上来加以评判,对“自然”概念的认识亦是如此,他们大多把“自然”与“蒙昧”、“动物本能”联系到一起。然而,卢梭作为启蒙运动思想界的一只奇葩,却从人性完满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他把“自然状态”视为批判现代社会腐朽与堕落的参考系,把“自然”视为人性完满与和谐的终极依据。卢梭在“自然”概念中添加了“自由意志”与“可完善性”的特质,并且更多地把“自然”与“自由意志”的概念联系起来,但是,在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由意志”之间他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使双方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 李妍妍
- 关键词:自由意志均衡论
- 伦理·自然·浪漫——卢梭文艺观被引量:1
- 2006年
- 在18世纪的多数思想家为科技理性摇旗呐喊、倡导人类要充分享用一切文明成果时,卢梭即从人生存的角度对科学和艺术进行反思。卢梭先于康德提出“人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命题,显示了他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而这一人学思想反映到艺术哲学领域,必然体现为标榜伦理、崇尚自然和张扬浪漫的文艺价值观。
- 董晔李妍妍
- 关键词:卢梭道德形而上学回归自然浪漫主义
- 解构与建构: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被引量:1
- 2006年
- 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下,只有抛却传统实用理性的学术史观,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中国古典美学在理论形态上的失语失范;要避免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和错位,就应在源头上舍弃研究中僵固的概念分析及逻辑归纳方法。历史情境重构和整体文化解读,将为古典美学脱离学科困境、形成理论突破,提供新的解构与建构方法。
- 董晔李妍妍
- 关键词:解构古典美学
- 《诗经》和《论语》中的“思无邪”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孔子在《论语》中用“思无邪”对《诗经》作了整体性的评价。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后人对“思无邪”作何种解释,它的意思仍是说:《诗经》中的所有篇章都合乎孔子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由于《诗经》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相当复杂,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之“思无邪”、“一言以蔽之”的原因,就必须考察其在《诗经》和《论语》中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以及由此造成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
- 董晔李妍妍
- 关键词:思无邪《诗经》《论语》孔子
- “思无邪”的双重语境考量
- 2006年
- “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本有着不同含义。而孔子在《论语》中却用“思无邪”对《诗经》作了整体性的评价,即《诗经》中的所有篇章都是“无邪”之作。很显然,如此“一言以蔽之”是与《诗经》自身内容和思想倾向的复杂性相矛盾的,如何把握这一矛盾,已涉及对《诗经》、《论语》双重文化语境的回归和理解。
- 董晔李妍妍
- 关键词:诗经论语思无邪文化语境
- 崇高:康德人类学哲学的有机元素
- 2005年
- 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既是对审美对象特征或艺术品味、风尚的抽绎,同时也积淀着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感受和精神指向。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的诞生,使崇高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它在康德那里不但与优美一并成为解析判断力的两大范畴,更在其“以人为最高目的”的人类学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学哲学的理论视野下,崇高这一文化美学的有机元素,或可在纯粹精神领域里化作各种人生目的和理想,并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寻有限生命的意义和境界。
- 李妍妍
- 关键词:崇高人类学哲学审美理想
- 伦理·自然·浪漫——卢梭文艺价值观探微
- 2006年
- 对文艺功能或价值的看法是卢梭人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探讨卢梭的文艺价值观,有助于澄清在不同语境下造成的种种“误读”,还其思想的本来面目;而且,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愈演愈烈,消费文化日趋泛滥的今天,卢梭的文艺价值观对我们认识文艺的存在及对人生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 李妍妍董晔
- 关键词:卢梭道德形而上学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