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富

作品数:86 被引量:775H指数:18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5篇水稻
  • 22篇基因
  • 20篇稻瘟
  • 20篇稻瘟病
  • 20篇瘟病
  • 18篇玉米
  • 15篇土壤
  • 15篇种质
  • 15篇抗性
  • 13篇性状
  • 13篇种质资源
  • 13篇抗稻瘟病
  • 12篇还田
  • 10篇秸秆
  • 10篇秸秆还田
  • 10篇粳稻
  • 9篇玉米产量
  • 9篇宁夏水稻
  • 9篇耐盐
  • 8篇耐盐性

机构

  • 77篇宁夏大学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宁夏农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农产品质...
  • 1篇宁夏智源农业...

作者

  • 86篇李培富
  • 33篇田蕾
  • 22篇杨淑琴
  • 21篇张银霞
  • 13篇侯贤清
  • 13篇王西娜
  • 9篇李荣
  • 9篇王艳丽
  • 8篇王娜
  • 7篇张红生
  • 5篇罗成科
  • 5篇张振海
  • 5篇王建飞
  • 4篇张雪艳
  • 4篇王瑞智
  • 3篇张敏
  • 3篇马宏玮
  • 3篇赵娜
  • 3篇马利奋
  • 3篇王迎超

传媒

  • 8篇西北农业学报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宁夏农学院学...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宁夏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2018中国...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遗传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解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145份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有1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1.13%~28.74%。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单株籽粒总质量的变异幅度较大,方差和标准差值也较大,其离散程度相对较大;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55~1.19,平均为0.97;2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91~2.11,平均为1.62;以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的1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9个特征根中选取8个较大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包括每穗总粒数、单株籽粒总质量、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籽粒长宽比、一次枝梗数、株高、结实率为主要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8%。采用UPGMA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5处可将不同种质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各自只包含1个品种;第Ⅲ类中都为中高秆、穗子较长、着粒密度较高的高产品种;第Ⅳ类为近年育成的一些品种(系),占总数的64%,属于优质常规粳稻,表现为中高秆、散穗、结实率相对较高;第Ⅴ类为地方品种和早期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见,宁夏水稻自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地方品种,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在育种中可挖掘地方品种中的有利基因。
马斯霜李振姣赵璐张倩南李金吉田蕾杨淑琴李培富
关键词:水稻自育品种表型性状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定位被引量:18
2007年
以广谱、高抗稻瘟病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与感病品种苏御糯杂交,产生F1、F2、F2∶3及F5∶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北1接种鉴定。黑壳子粳对北1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的,定名为Pi-hk1(t)。根据不同杂交世代群体对北1的抗、感反应,结合SSR分子标记,将黑壳子粳中的Pi-hk1(t)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与RM7654和RM27381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1.6cM。
李培富史晓亮王建飞刘超张红生
关键词:稻瘟病菌抗性遗传基因定位
水稻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在200bp以上,不具备编码蛋白功能的内源性RNA分子,被认为是许多生物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来,lncRNA是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水稻lncRNAs可以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和RNA)相互作用,在水稻生长发育(如调节水稻生殖过程)、应对生物胁迫(如参与抗稻瘟病和褐飞虱病害)及非生物胁迫过程(如低温、高温、干旱、盐碱、重金属胁迫和营养元素缺乏)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尽管在水稻中研究lncRNAs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为未来水稻lncRNAs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水稻lncRNAs参与生长发育及应对各种胁迫反应过程的分子机制和调节过程依然值得探索和深入研究。对近年来已经发表的重要水稻lncRNAs进行总结,列举可用于水稻lncRNAs分析的主要生物信息数据库,综述水稻lncRNAs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研究水稻lncRNAs的功能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水稻lncRNA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及思路。
于雪然薛欣月田颖杜怀东李培富马天利
关键词:水稻生物信息数据库胁迫反应
人工土壤样品采集土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土壤样品采集土钻,包括钻把,钻把下侧设有单向轴承式逆止器,单向轴承式逆止器通过接头与钻杆的上端连接,钻杆的下端通过接头与钻头连接,所述钻头为下开口的中空圆柱结构,钻头侧壁开有出土口,下沿设有螺旋刀...
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贾彪东文飞
文献传递
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5年
挖掘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相关QTL位点及候选基因,有助于解析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形成的遗传机制,为培育高抗性淀粉含量水稻品种提供帮助。利用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作为研究材料,于2021-2023连续3年种植并测定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结合255501个高质量SNPs标记,通过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关联的QTL位点,其中qRS-8-8在4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该位点表型变异率为33.99%;qRS-11-1在2种环境重复检测到,该位点表型变异率为14.06%。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差异基因表达量和单倍型分析在重复检测到的QTL区间内进一步筛选出2个与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LOC_Os08g28670编码Bet v1-like特殊结构域蛋白,该结构域蛋白在水稻中的功能鲜有报道;LOC_Os11g44950编码糖苷水解酶家族蛋白,该家族成员在植物体内参与糖类代谢、生长发育和抵抗逆境等生理活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形成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帮助。
姚鑫杰张风琴张哲许冰晗王敏胡宁艳邓子豪别思源李培富
关键词:水稻籽粒抗性淀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砂性土壤性质及滴灌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2
2020年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改良和玉米增产的效应,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3种不同腐熟剂[生物秸秆速腐剂(SR+BS)、EM菌秸秆腐熟剂(SR+RJ)、有机废物发酵菌曲(SR+OW)],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处理为对照(CK),研究其对秸秆生物失重率、砂性土壤理化性状和滴灌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腐熟剂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其中SR+RJ的秸秆腐解程度最佳,翻埋130 d后其秸秆生物失重率为49.9%,SR+OW和SR+BS次之,3种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7.1、5.7、5.2个百分点。SR+RJ对改善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效果最佳,较CK显著降低4.2%,同时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及生育中后期土壤贮水量,SR+OW和SR+BS次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明显促进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长,其中SR+RJ最佳。SR+RJ和SR+OW对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最明显,分别较CK显著增产26.9%、23.4%,显著增收28.8%、23.4%。可见,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可有效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以EM菌秸秆腐熟剂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宁夏扬黄灌区还田后促进秸秆腐熟和砂性土壤培肥及玉米高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勉有明李荣侯贤清李培富王西娜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熟剂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滴灌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肥状况的影响
【研究背景】有机肥配施氮肥可改善土壤水肥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通过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有机肥(3000kg/hm~2)和不同氮肥用量(纯氮0,150,300 kg/h...
王艳丽吴鹏年李培富王西娜朱旭
关键词:有机肥氮肥玉米水肥
文献传递
自然条件下气温升高3℃至4℃对地膜玉米根-冠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2025年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及骤旱频发,地膜春玉米早衰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抑制了玉米产量的形成。目前,关于覆膜玉米早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分逆境胁迫与叶片关系方面,而覆膜增温对春玉米根-冠衰老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西北半湿润易旱区的长武(年平均气温>9℃)和杨凌(年平均气温>1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CK),从不改变地膜保水效应的角度出发,设置了透明地膜覆盖(TM)和“透明地膜+黑色聚乙烯网”的双层覆盖(TM+BN)措施。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环境、春玉米根系生长与衰老特性、叶片持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增加了2个地点的土壤蓄水量,且覆盖处理间的平均土壤蓄水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杨凌春玉米从三叶至成熟期(V3—R6)的平均表土温度比长武高2.1~2.3℃。在2个地点,TM下的平均表土温度比TM+BN显著增加2.0~2.2℃。因此,相比TM,TM+BN适度的降温有利于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进而延长了春玉米生殖生长期10~12 d,并增强了生育后期根系抗氧化能力和叶片持绿特性,使成熟期0~40 cm根系干重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8.6%和14.4%,最终春玉米产量较TM增加了18.5%~24.5%。这些结果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3~4℃的大背景下,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旱地农业区,将V3—R6期的平均表土温度保持在26.3~29.0℃有望延缓地膜玉米早衰并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可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张世博李宏岩李培富任瑞华路海东
关键词:物候籽粒产量
水稻STS1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水稻耐盐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STS1蛋白及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水稻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STS1蛋白质为如下(a1)‑(a4)任一所述的蛋白质:(a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a2)在(a1)所述蛋白质的N端或/和C端连接标签得...
田蕾宋佳伟张雪艳段凯蓉朱春艳乔承彬张银霞罗成科马帅国李杰吕建东马天利李培富
基于无毒基因序列的稻瘟病菌指纹类型与致病型的关系初探被引量:13
2006年
基于已克隆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序列和基因组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31个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13个指纹类型。同时将31个菌株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7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和12个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上接种鉴定其致病型,分析菌株指纹类型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病菌的指纹类型与基于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划分的致病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王建飞鲍永美李培富张红生
关键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致病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