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才
- 作品数:3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更多>>
-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主汽压的神经网络系统辨识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国内某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现场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用神经网络辨识方法对主汽压模型进行系统辨识,得到主汽压的神经网络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基本上反映热工对象的实际运行状况;并对主汽压进行神经网络预测,仿真结果显示实际输出与预测值误差很小。
- 张力岳中石李书才闫英俊
-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神经网络系统辨识
- 基于前馈补偿的发电厂凝结水系统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前馈补偿的发电厂凝结水系统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利用凝结水流量实测值构建第一馈控制器,作为热井水位控制的前馈信号;利用凝结水压力实测值构建第二前馈控制器,作为除氧器水位控制的解耦控制信号;利用除氧器水位...
- 魏静张力陈志强李书才刘卫华张冰薛广伟卢伟李炜王斐赵亮宇岳中石宋庆浩葛宗年
- 一种基于氨逃逸监测的全工况脱硝控制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氨逃逸监测的全工况脱硝控制系统及方法,将氨逃逸浓度监测信号引入脱硝控制逻辑,系统接收到仪表吹扫状态信号时,系统选择烟囱入口NOx控制回路,否则,选择脱硝出口NOx控制回路;吹扫时,氨逃逸量大于预设值时...
- 魏静张力陈志强刘卫华李书才薛广伟张冰卢伟李炜岳中石赵亮宇马建伦张华
- 联合循环机组不设启动锅炉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实践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轴系的不同配置特点,论述了机组不配置启动锅炉的适用性及可行性。结合某工程实践,在无启动锅炉、无外来蒸汽情况下,通过余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作为启动蒸汽,研究了机组辅汽系统设计及其实际应用状况。
- 李书才魏静张力
- 关键词: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启动锅炉
- 一种基于5G专网的智慧电厂生产管控物联网集成箱
-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慧电厂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5G专网的智慧电厂生产管控物联网集成箱,包括管控室,管控室的侧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排风孔、第二排风孔、制冷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排风孔与第二排风孔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排风...
- 刘卫华张力魏静卢伟陈志强李炜张冰薛广伟李书才张华赵亮宇张博
- 大型火电机组锅炉跳闸硬回路的可靠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目前火电机组锅炉跳闸硬回路设计特点和应用现状,介绍锅炉跳闸硬回路典型设计原理,着重分析锅炉跳闸硬回路的可靠性。对典型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尽可能避免保护系统拒动和误动,为火电厂完善锅炉跳闸硬回路控制方案提供参考。
- 魏静张力陈志强李书才
- 关键词:MFT可靠性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启停系统设计被引量:5
- 2017年
- 本文结合某涉外工程单轴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介绍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APS成功实现的方法和经验,并对无外来启动蒸汽和启动锅炉的特殊难点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经过设计、组态和调试,实现了机组从全停状态至联合循环带负荷的一键启动以及从额定负荷至机组停机的一键停机功能,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机组快速响应。
- 李书才张力张华
- 关键词:APS
- 基于迭代继电反馈的多变量PID控制器自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PID控制是工业过程中最常用的控制方法,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控过程往往是多变量、有耦合的,常规PID控制器参数往往整定不良、性能欠佳,对运行工况的适应性较差。为此,将迭代反馈理论和继电整定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适用于存在耦合的多变量系统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运用该方法整定PID参数,不需要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而且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
- 李书才刘红波
- 关键词:多变量系统继电反馈PID控制
- 顾及磨煤机运行状态的协调控制系统燃料量前馈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顾及磨煤机运行状态的协调控制系统燃料量前馈控制方法,包括:对所有给煤量投入自动的磨煤机,分别选取各磨煤机电流与磨煤机给煤量比值的代表值、一次风压与各磨煤机给煤量比值的代表值以及各磨煤机给煤量的代表值;分别...
- 张力刘晓玲赵亮宇李炜岳中石陈志强魏静邵旻马建伦李书才
- 文献传递
- 5G-A车联网确定性网络中的语义通信系统
- 2025年
- 针对现有语义通信(SC)系统编码时间较长,无法直接应用于5G-Advanced技术框架下,需要处理大量高实时性、低延迟数据的智能车联网系统(V2X)中确定性网络(DN)的问题,提出针对5G-Advanced智能车联网中确定性网络设计的截止时间敏感的语义通信系统(DDA-SC).该系统采用截止时间敏感的语义编码器,通过控制编码深度适应数据截止时间,确保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编码与传输.为了提高各编码截止时间下的传输可靠性,提出基于编码深度的信噪比感知网络.该网络在训练时将SNR映射为编码深度相关的相关信噪比(R-SNR),利用注意力机制进行R-SNR感知,以在不同编码截止时间下更好地抵御信道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当编码截止时间<5μs时,该系统在CARS-196汽车识别任务上的准确度较不考虑截止时间的系统提高80.31%以上.结果表明,DDASC可以在极低编码截止时间下完成一般语义通信系统无法完成的任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栾宏之李书才李屹钱传杰梅琼
- 关键词:联合信源信道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