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统寅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CT导引纳米刀消融猪肝脏可行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估CT导引经皮纳米刀消融猪肝组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头成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3),全身麻醉下将Nano Knife纳米刀双针电极经CT导引穿刺至肝脏肝门区及肝脏近胆囊处,依标准参数进行消融。术后2 h、2 d、7 d、14 d取材作生化、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过程均顺利,未出现出血、感染、气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实验猪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生化指标检测提示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出现一过性升高,消融后14 d逐渐恢复正常;病理学检查提示消融后2 d内消融区细胞完全死亡,血管内皮轻度损伤,2 d后产生再次内皮化,14 d后平滑肌细胞重新长入。结论纳米刀消融邻近肝门大血管、胆管、胆囊的猪肝脏组织是安全可行的,为纳米刀技术临床应用提供了大动物实验依据。
- 朱统寅孙军辉陈新华彭志毅任志刚聂春晖周坦洋张雄信王伟林郑树森
- 关键词:消融计算机断层扫描动物实验
- 氩氦冷冻消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疗效评估被引量:6
- 2011年
- 氩氦冷冻消融肿瘤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超声、CT及磁共振是目前用于冷热消融过程导引和监控的主要设备。因导引方式的不同,冰球的影像学表现亦不同,并是术后疗效评估的主要手段。
- 柳善刚朱统寅李成利
- 关键词:肿瘤影像学疗效评估
- 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术,然后再行TACE治疗。随访并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2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49岁。肝内单发病灶10例,其中右肝癌8例,左肝癌2例,多发病灶16例。门静脉右支癌栓6例,门静脉左支癌栓3例,门静脉主干和右支癌栓13例,门静脉主干和左支癌栓4例。Child—PughA级20例,Child—PughB级6例。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序贯TACE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支架26枚、^125I粒子链28条(共520粒125I粒子),TACE治疗共55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道出血、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5个月。术后3、6、9、12及15个月的累积生存率为100.0%(26/26)、61.5%(16/26)、53.8%(14/26)、30.8%(8/26)、15.4%(4/26);支架累积通畅率为96.2%(25/26)、76.9%(20/26)、57.7%(15/26)、23.1%(7/26)、7.7%(2/26)。16例死亡患者中,2例死于肺转移,5例死于消化道出血,6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转移,1例死于椎体转移,1例肿瘤侵及心房导致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可获较长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
- 孙军辉周坦洋张岳林李琚聂春晖周官辉朱统寅陈黎明王伟林郑树森
- 关键词:门静脉碘放射性同位素化学栓塞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长期效果
- 2019年
-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FNH位置、大小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可能会限制手术的选择。我们的目标是评估使用碘油和Embosphere微球经动脉栓塞(TAE)的治疗FNH的长期效果。方法:2012.10至2015.08,对6例FNH患者进行超选择性TAE。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2~60岁(34±1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并在组织病理学上证实FNH的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脏造影增强CT / MR和超声检查(US)。 TAE的适应症是FNH大小逐渐增加,或患者上腹部、肝区出现钝痛,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拒绝接受手术的患者。本系列中使用的栓塞材料包括碘油和Embosphere微球。术后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病灶直径的变化和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超声、CT或MRI。结果:单发病灶5例(83.3%),多发病灶1例(16.7%)。病灶直径从3.8cm至14.2cm不等,平均直径为6.4cm(6.4±3.9cm)。所有6例患者均成功用碘油和Embosphere微球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至76月(53.7±12.1月)。根据mRESCIST标准,12月疾病缓解率为100%, 42月疾病缓解率为83.3%。术后一个月,上腹部或肝脏区域的钝痛完全消失。CT或MRI随访检查显示3例完全消退,其余3例直径明显减小,术中及术后3月内无严重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碘油和Embosphere栓塞微球进行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楼建梁周官辉周坦洋朱统寅孙军辉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体外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探讨国产合成的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EPCs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兔外周血中提取EPCs,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用国产合成的SPIO纳米粒子标记EPCs,总铁浓度为20μg/mL。普鲁士蓝染色EPCs,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PCs被标记情况,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细胞内铁离子数量,细胞荧光分析检测EPCs的细胞膜抗原。对标记和未标记的EPCs 的活力和增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PCs可以被国产合成的SPIO纳米粒子有效标记,标记成功率为95%。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SPIO纳米粒子标记于EPCs的内体小泡上。标记和未标记EPCs的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PCs可被国产合成的SPIO纳米粒子有效标记,标记后的EPCs主要的生物学特性不受影响。
- 王宏亮孙军辉张岳林聂春晖艾静周官辉朱统寅王宝泉陈圣群余子牛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标记
- 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DSA诊断及动脉栓塞治疗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价值及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肝胆胰介入治疗中心23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行DSA检查及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DSA表现及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69.6%.DSA表现为造影剂外溢8例,假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合并造影剂外溢2例,局部血管痉挛及动脉管壁不光整3例.7例DSA检查阴性者转行外科止血治疗.16例DSA检查阳性者均实施责任血管的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6/16例.其中12例止血成功.4例栓塞治疗后再发出血,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证实为胃肠吻合口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为胰腺残端坏死出血.结论 DSA检查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具有微创和确诊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 周坦洋孙军辉张岳林聂春辉周官辉朱统寅王伟林郑树森
- 关键词:手术后出血血管造影术
- 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15例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5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术后每月随访1次。15例患者共行23次TACE。结果15例患者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3%,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_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6.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新型HepaSphere微球栓寨治疗不可切除肝痛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伞忡均较好.远期妁果仍需扩大样本讲一击讽察.
- 周官辉孙军辉张岳林聂春晖周坦洋朱统寅王宝泉陈圣群陈黎明王伟林郑树森
- 关键词:TACE肝癌载药微球
- 肝动脉化学疗法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二期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学疗法栓塞(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在肝癌二期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 TACE 或 TACE 联合SPVE 治疗的不能行一期手术切除的右肝癌患者107例。其中采用 TACE 治疗的55例,采用 TACE 联合 SPVE 治疗的52例。观察治疗成功情况与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变化和肝癌手术切除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107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TACE或 TACE 联合 SPVE 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穿刺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胆漏和肝脓肿等并发症。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损伤,肝区胀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治疗后4周,TACE 组与 TACE 联合 SPVE 组肝癌患者右肝及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而 TACE 组患者左肝体积无明显变化,TACE 联合 SPVE 组患者左肝体积明显增大。TACE 组与 TACE 联合 SPVE 组患者治疗前的预计残余肝体积(RLV)分别为(404.0±46.3)cm^3和(393.9±65.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 =0.356),治疗后4周的预计 RLV 分别为(415.4±45.7)cm^3和(567.3±88.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9,P <0.05)。随访3~6个月,TACE组与 TACE 联合 SPVE 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分别为38.2%(21/55)和86.5%(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40,P <0.01)。结论对于不能行一期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在术前采用 TACE 联合 SPVE治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增加 RLV,从而提高二期手术切除率。
- 周坦洋孙军辉张岳林聂春辉李琚周官辉朱统寅王伟林郑树森
- 关键词:肝肿瘤栓塞门静脉二期手术
- 开放式MR导引经椎弓根骨钻活检胸腰椎病变的应用价值
- 目的
探讨0.23T开放式磁共振介入系统导引下经椎弓根入路穿刺同轴骨钻活检诊断胸、腰椎椎体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
方法
入组患者53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8例。在0.23T开放式磁共振及...
- 朱统寅
- 关键词:胸腰椎病变开放式磁共振
- 文献传递
- MR导引与监控下的肾实质肿瘤冷冻消融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冷冻外科手术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物理消融治疗方法。冷冻消融术治疗肾肿瘤的研究最早始于1968年,经皮肾脏冷冻消融术始于1995年。因其独有的优势,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笔者自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应用0.23T开放式MR结合iPath200光学导引系统,对11例肾肿瘤患者行冷冻消融治疗,现将初步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 李成利曹倩倩朱统寅柳明
- 关键词:冷冻消融术肾实质肿瘤冷冻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