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通气
  • 2篇儿童
  • 1篇新生儿肺出血
  • 1篇新生儿急性
  • 1篇新生儿急性呼...
  • 1篇新生儿转运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血症
  • 1篇真菌血症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通气策略
  • 1篇通气治疗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转运
  • 1篇综合征

机构

  • 6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6篇朱秀凤
  • 1篇萨日娜
  • 1篇安彩艳
  • 1篇孟红
  • 1篇王爱琼
  • 1篇吴晓娟
  • 1篇郝朵
  • 1篇刘俊保
  • 1篇苏长海
  • 1篇范小洁

传媒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初始治疗中指导抗生素使用的意义被引量:20
2014年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的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特征(如发热、咳嗽、咳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和传统的评价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胸片等)对下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不能区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而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对临床早期诊断提示性差,导致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
萨日娜王爱琼孟红朱秀凤范小洁安彩艳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儿童降钙素原毛细支气管炎非细菌感染
首选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首选使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首选使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患者15例研究,治疗中15例患者使用的呼吸机,治疗中平均的气道压通常都设定的频通气MAP值增加到2-3cmH_2O,胎龄越小的时候频率就越高,振幅调至平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振动,上了机器后,要根据患儿的经皮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X线胸片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好呼吸机参数问题。结果治疗研究中有11例患儿通气功能出现明显的好转和改善,治愈出院,2例患儿的家属自动放弃治疗,2例患儿死于重度窒息,治愈率是73%。结论新生儿患儿的肺出血情况是新生儿的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要对于患儿使用高频的振荡通气方法,对于新生儿的肺出血问题进行治疗,治疗中要密切观察高频振荡呼吸运行的实际情况,根据患儿的血气分析肺部呼吸的参数,然后进行有效治疗研究。
朱秀凤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
新生儿Candida pelliculosa菌血症院内感染的调查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对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Candida pelliculosa菌血症进行分析,探究暴发原因,并对其感染新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0年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NICU中14名Candida pelliculosa菌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实验组,并以1∶4的匹配方式随机抽取无真菌感染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1,抽取非Candida pelliculosa真菌菌血症患儿18例作为对照组2,进行对比研究,分析Candida pelliculosa在新生儿感染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通过对患儿、医务人员以及环境的检测,分析其感染源。结果Candida pelliculosa感染新生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早产、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其与非Candida pelliculosa的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出生体重<1500 g与机械通气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儿在明确诊断后给予氟康唑治疗,均治愈。在患儿、护理人员手上或环境中均未发现Candida pelliculosa,未明确其感染源。Candida pelliculosa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院内环境定植以及医护人员感控措施不严格所造成。结论Candida pelliculosa为新生儿真菌感染中较为罕见的真菌病原体,与其他念珠菌感染者具有相同的风险因素。由于新生儿较为特殊,医护工作者应严格执行感控措施,更加注意监测暴发的可能性。
刘俊保朱秀凤解沛涛杨飞玉苏长海郝朵
关键词:真菌血症新生儿
基层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年
深入分析与探究创建基层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体系,降低基层危重儿重症死亡率。方法 组建研究小组,学习指南,之后与临床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指标体系框架,再邀请10名相关专家进行两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咨询和筛选工作,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准确计算。结果 最终构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一级指标三项、二级指标九项、三级指标二十三项。专家在两轮咨询中积极参与度为86.9%与100%,三级指标的权重在0.005到0.116之间。结论 科学性是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的特性,有利于准确评价危重新生儿转运质量。
朱秀凤吴晓娟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评价指标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分析
2020年
分析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存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传统通气策略和非保护性通气策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生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所有数据对比均存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儿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朱秀凤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成功救治儿童爆发性心肌炎1例
2014年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12岁,因发热咽痛4天,头晕、呕吐、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4小时,惊厥4次于18:00时入院.人院后再次发作惊厥,表现为双眼上翻,四肢僵直,颜面青灰,约数秒自行缓解,查体:患儿烦躁不安,血压测不出,颜面青灰,鼻导管吸氧下经皮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听诊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低顿,脉搏不能摸到,双肺呼吸音清晰,皮肤湿冷多汗,肝脏右肋缘下4cm.辅助检查:入院时心电图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心包积液,FS 26%.胸正位片颅脑CT均未见异常.心肌酶CK1 140u/L,CK-MB 150u/L,AST173u/L,LDH616u/L,HBDH580u/L.
朱秀凤
关键词:儿童爆发性心肌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