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良花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1篇电话回访
  • 1篇用药
  • 1篇身心
  • 1篇身心健康
  • 1篇神经内科
  • 1篇球麻痹
  • 1篇球麻痹患者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患者
  • 1篇胃管
  • 1篇胃管固定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患者
  • 1篇内科
  • 1篇护理分析
  • 1篇护理质量
  • 1篇护士
  • 1篇护士身心健康
  • 1篇回访

机构

  • 4篇厦门市第二医...

作者

  • 4篇曾良花
  • 1篇高艳琴
  • 1篇陈阿真
  • 1篇林淑燕
  • 1篇夏友华

传媒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神经内科安全用药护理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加强对神经内科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用药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药物不良反应1例,为呕吐;对照组6例,其中呕吐2例,头晕2例,发热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水平的提高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曾良花
关键词:神经内科安全用药护理
不同夜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夜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对本院6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种夜班模式期间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次数,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改良式(小夜17:00~00:00,4~5 d后大夜00:00~8:00)CMI总分≥40分临界值者6名,占9.4%;M-R得分≥20分者4名,占6.3%。传统式(第1 d大夜00:00~08:00,第2 d小夜17:00~00:00)CMI总分≥40分临界值者18名,占28.1%;M-R得分≥20分者12名,占18.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患者满意度较传统式患者满意度高(P<0.05),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减少。结论合理安排护理夜班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改善。
曾良花林淑燕
关键词:护士护理质量
电话回访及上门访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康复期居家护理进行电话回访及上门访视,根据护理内容制定调查问卷表,其主要内容包括有饮食习惯干预、服药依从性指导、运动康复锻炼、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家属心理干预等各项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该研究干预先后各发放132份调查表,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达99.72%(129/132);电话回访以及上门访视干预后发现,患者在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良好运动锻炼意识、遵嘱按时服药、保健康复知识和家属良好情绪的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119.1,50.4,96.3,47.6,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居家康复的过程中进行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锻炼能力,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高艳琴曾良花
关键词:电话回访脑卒中患者干预
球麻痹患者2种胃管固定方法效果比较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曾良花陈阿真夏友华
关键词:球麻痹患者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