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蓝

作品数:57 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5篇流感
  • 35篇病毒
  • 25篇禽流感
  • 19篇禽流感病
  • 19篇禽流感病毒
  • 16篇基因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0篇疫情
  • 8篇遗传进化
  • 8篇流感病毒
  • 7篇基因组
  • 7篇病原学
  • 6篇禽类
  • 6篇禽类市场
  • 6篇全基因组
  • 6篇监测分析
  • 5篇流感样病例
  • 5篇进化
  • 5篇基因重组

机构

  • 50篇广州市疾病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6篇曹蓝
  • 41篇陈艺韵
  • 41篇李魁彪
  • 33篇刘艳慧
  • 32篇狄飚
  • 31篇陆剑云
  • 24篇鲁恩洁
  • 22篇夏丹
  • 20篇马钰
  • 12篇张周斌
  • 9篇刘文辉
  • 8篇陈宗遒
  • 6篇苏文哲
  • 5篇刘静雯
  • 5篇李铁钢
  • 5篇焦培荣
  • 5篇廖明
  • 4篇杨智聪
  • 4篇袁润余
  • 3篇亓文宝

传媒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华南预防医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年广州市禽类市场休市期间外环境H5N6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禽类市场休市期间外环境中H5N6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评价实行活禽市场休市措施对控制H5N6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效果。方法 2017年2-3月春季休市期间,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随机选取3个禽类市场,采集不同类型拭子标本,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A型、H5亚型和N6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外环境中H5N6禽流感病毒的三间分布情况。结果共检测的4 160份标本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57份(15.79%),H5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82份(1.97%),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77份(1.85%)。经2月份休市,H5N6阳性率从最高的27.78%开始下降,在休市的3天内H5N6阳性率缓慢下降,从复市开始,将近两周的时间内H5N6病毒几乎一直处于未检出的状态。中心城区H5N6阳性标本28份(1.28%),周边城区H5N6阳性标本39份(2.71%),两区域H5N6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816,P=0.002)。饮水类标本H5和H5N6检出率最高(7/178,3.93%),污水、称台、冰箱和光鸡标本H5和H5N6检出率最低(未检出)。结论广州市H5亚型禽流感病毒以H5N6亚型为主,禽类饮用水标本中H5N6病毒污染最为严重。建议在H5N6禽流感高发的冬春季节及时实施"休市",特别是针对污染率较高的周边城区,从而降低人感染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风险。
曹蓝鲁恩洁刘艳慧马钰陈艺韵夏丹李魁彪陆剑云狄飚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
广州市两株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H5N6禽流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为研究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本文对广州市两株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分子变异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两毒株各基因片段同源性存在差异,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8.3%,PB2基因同源性最低为85.2%。A/Guangzhou/41641/2014(H5N6)病毒的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聚合酶碱性蛋白2(Polymerase basic protein 2,PB2)基因与猫源毒株A/feline/Guangdong/1/2015(H5N6)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可能起源于共同祖先。两株病毒均为禽源高致病性病毒,HA和NA表面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裂解位点和耐药位点未发生变异。内部基因重要位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以41641病毒变异较大,并发生PB2蛋白E627K突变。两株病毒均发生与不同亚型病毒之间的重组现象,41641病毒的内部基因分别与H5和H9N2/H7N9发生重组,其中PB2和PB1基因分别与2013年暴发的华南分支和华东分支H7N9禽流感病毒亲缘关系相近,A/Guangzhou/37845/2015(H5N6)病毒的内部基因与H5N1/H5N6病毒发生重组。因此,广州市两株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进化起源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基因型,本研究推测2013年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在新型H5N6重组病毒的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曹蓝李魁彪刘艳慧陆剑云陈艺韵苏文哲鲁恩洁夏丹狄飚张周斌
关键词:基因重组进化
广州市2014-2019年H5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与基因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H5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及基因进化和变异特征,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9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H5亚型流行情况,随机选取48份(46份来源于环境和2份来源于病例)H5阳性标本进行HA和NA基因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分子遗传特征。结果2014-2019年监测的52284份环境标本中,检出H5亚型阳性标本1094份,阳性率为2.0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A基因属于Clade 2.3.4.4.C分支,NA基因主要归属于欧亚谱系H6N6进化分支,HA和NA基因的进化以时间聚类为特点,相近年份流行株聚成一个进化分支。分子特征显示,48份毒株裂解位点呈现高致病性分子特点,受体结合位点仍为禽源受体,但普遍发生S123P、S133A和T156A倾向结合人源受体的位点突变。抗原位点变异主要出现在B、E区,并表现时间分布的特点,同一年份流行株常发生与上一年份流行株不同的抗原位点变异。2017年开始所有毒株出现由氨基酸缺失导致的糖基化位点的增加(140-NHT)。结论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5亚型禽流感病毒长期流行,且阳性率占比逐渐升高。测序分析提示,广州市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为Clade 2.3.4.4.C分支H5N6高致病性病毒,并且持续进化和变异,特别是普遍出现与人源受体结合能力增强的突变,需加强监测。
曹蓝刘艳慧李魁彪陆剑云鲁恩洁陈艺韵夏丹狄飚张周斌
关键词:禽流感遗传进化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曹蓝李魁彪陆剑云陈艺韵刘艳慧鲁恩洁马钰夏丹刘文辉狄飚
关键词:基因变异遗传进化
基于风险分析的H7N9流感防控策略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结合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从时间分布、家禽生产和流通环节分布以及种间分布对H7N9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冬春季节、活禽交易市场特别是活禽零售市场,以及鸡、污水、饮水、砧板分别是H7N9流感发生和存在的高风险时段、高风险环节以及高风险种类。建议在今后的H7N9流感防控过程中采取基于风险分析的监测和防控,切实降低人感染H7N9流感的风险。
曹蓝张海明李魁彪
关键词:防控策略
2014年-2018年广州市流感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2014年-2018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数据,掌握广州市的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方法对流感监测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4年-2018年广州市共采集流感监测标本19005人份,阳性率为12.7%;流感病毒H1型、H3型和B型在2014年-2018年呈交替流行状态;5岁~14岁是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流感病毒各型别的主要感染人群不同,H1型为25岁~59岁人群,H3型为15岁~24岁人群,B型为5岁~14岁人群。结论每年的10月-12月是最佳的流感疫苗接种时间,疫苗接种人群应该面向各年龄层人群;在流感高峰时期,在学校开展晨检工作,有助于流感的防控工作。
陈艺韵曹蓝鲁恩洁李魁彪刘文辉狄飚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鹅MDA5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分布研究
在2002 年,MDA5 被发现是一种干扰素诱导的RNA 解旋酶,它在人的黑色素瘤细胞中有双链RNA依赖的ATP 酶活性和抑制黑色素瘤生长的性质MDA5 能够识别并结合5’ 带有三磷酸基团的单链RNA(ssRNA)分子和...
韦良孟焦培荣宋亚芬韩翡曹蓝任涛廖明
广州市2015—2016年儿童流感疫情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病原学流行特征,为防控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集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咽拭子标本3 259份,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累计采集流感病例样本中,B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23.57%),其次为H3N2亚型(7.43%),最低为H1N1亚型(2.49%)。在208起儿童流感疫情中,有25起疫情存在不同型别或同一型别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的情况,占12.02%。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均有2次流行高峰,大高峰在每年春季3—6月,小高峰在每年冬季12月。大高峰流行期均以B型流感为主,伴有H3N2和H1N1交替出现。不同性别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平均为34.88%。9岁儿童流感检测阳性率最高(39.33%)。结论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种类。小学是儿童流感疫情重点监测区域,其中小学二、三年级学生是儿童流感疫情的高发人群。
曹蓝陆剑云陈艺韵鲁恩洁马钰刘艳慧夏丹李魁彪狄飚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儿童
2017—2018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流行及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对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变异和进化分析,为H3N2流感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7年1月-2018年9月流感监测标本进行H3N2病毒检测和分离,并对H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变异和进化特点。结果所监测的8 535份标本中,检出H3N2流感阳性标本386份,阳性率为4.52%。对其中16株分离株H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同年度疫苗推荐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2017年广州H3N2病毒A 区抗原位点变异频率较高,多发生于140位、144位和150位,其中有7株病毒发生新抗原漂移,变异毒株占比43.75%。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主要发生在前壁,位于T131K位和T135K(N)位。糖基化位点变异同样多发生于A区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前壁。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均位于3C.2a分支,但分支内又进一步进化形成3个不同的小流行分支,包括3C.2a1分支,以及与2016年北京、2017年美国分离株亲缘相近的另外两个小分支。结论 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HA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表现遗传多态性,特别是在抗原性上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基因进化上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呈现多分支进化特点。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流行毒株的进化趋势,以期及时对疫苗株的匹配性进行有效评估。
曹蓝鲁恩洁陈艺韵马钰李魁彪陆剑云狄飚
关键词:血凝素基因变异基因进化
2017年广州市16株H3N2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耐药基因遗传进化和变异情况。方法对广州市2017年H3N2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选择16株病毒对流感病毒耐药相关的NA(Neuraminidase,神经氨酸酶)和M2(Matrix protein 2,基质蛋白2)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使用DNA Star和MEGA软件对耐药基因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6株毒株在M2蛋白上均表现为对烷胺类药物耐药,NA蛋白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用位点均未发生突变,表现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但监测发现3C.2a.1分支内1株病毒在NA蛋白催化位点发生R224K变异。与疫苗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16株毒株抗原位点和潜在糖基化位点都发生较大变异,抗原位点变异多发生在D339N,所有毒株在245位增加了一个糖基化位点NAT。基因进化分析发现,2017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呈现多分支进化特点,提示进化来源较为多样。结论监测发现3C.2a.1流行分支内出现酶活性位点变异毒株,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变异株是否会随着3C.2a.1分支的流行而进一步扩散,以及酶活性位点的变异是否会降低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
曹蓝鲁恩洁李魁彪马钰陈艺韵刘文辉狄飚
关键词:耐药基因进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