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铃 作品数:38 被引量:277 H指数:9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哲学宗教 更多>>
欧洲人群膳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20种膳食习惯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以20种膳食习惯为暴露因素,T2DM为结局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选取与20种膳食习惯显著相关(P<5.0×10^(-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法,其中IVW为最主要的方法。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乙醇摄入频率(OR:1.30,95%CI:1.14~1.49,P<0.001)和咖啡摄入量(OR:1.48,95%CI:1.06~2.06,P=0.020)与T2DM发病风险增加有因果关系;而油性鱼摄入(OR:0.78,95%CI:0.62~0.98,P=0.029),奶酪摄入(OR:0.68,95%CI:0.56~0.82,P<0.001)与T2DM发病风险降低有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在欧洲人群中,基因预测的乙醇摄入频率,咖啡、油性鱼、奶酪摄入量与T2DM发病存在因果关系,其中乙醇摄入频率和咖啡摄入量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油性鱼和奶酪摄入量可能是预防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戴燕铃 郑巧玲 张甸甸 邱晨 张海荣 周晓霞 刘蔚楠关键词:膳食习惯 2型糖尿病 因果关联 益肾健骨膏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益肾健骨膏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剂量膏方组、低剂量膏方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低、高剂量膏方组分别给予2 g/(kg·d)、13 g/(kg·d)益肾健骨膏灌胃,阳性药物组灌服6.25 mg/(kg·w)阿仑膦酸钠维D3。治疗12周后检测大鼠腰椎骨密度和腰椎最大压缩载荷,通过Elisa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保护素(OPG)、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Ⅰ),RT-PCR检测腰椎骨组织OPG、RANKL、RANK、TRAF6的mRNA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腰椎Notch1、Notch2、Jagged1、Jagged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益肾健骨膏治疗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膏方组大鼠腰椎骨密度、最大压缩载荷,血清PINP、OPG水平,骨组织Notch1、Notch2、Jagged1、Jagged2的mRNA和蛋白表达,OPG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TRACP、CTX-Ⅰ水平,骨组织RANKL、RANK、TRAF6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剂量益肾健骨膏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强度及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tch通路及OPG/RANKL/RANK系统有关。 刘蔚楠 周晓霞 朱玮 章靓 林家钟 林翔 王荣茂 张燕 戴燕铃关键词:骨代谢 NOTCH通路 薯蓣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薯蓣粥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总院区和仓山院区)和福建省立金山医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144例,采用SAS 9.4软件将G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定期门诊产检、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薯蓣粥,即在保持早餐摄入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用薯蓣粥代替早餐中的碳水化合物[125 g去皮山药热量为70 kcal(1 kcal=4.186 kJ)],薯蓣粥于每天清晨服用,每周5次,连续服用10周。比较2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妊娠结局指标(妊娠分娩方式、妊娠不良结局)。结果:①血糖指标: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4、8、10周后2 h PBG均明显降低,2组干预10周后HbA1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干预8、10周后FBG均明显降低,干预后4、8、10周后2 h PBG均明显降低,干预10周后HbA1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岛素抵抗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干预10周后FINS、HOMA-IR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10周后FINS、HOMA-IR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10周后FINS、HOMA-I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妊娠结局:2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蓣粥可以有效改善GDM患者血糖和IR,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彬彬 葛莉 孔悦 赖玉婷 刘祎如 黄萍萍 郝岚 陈凡 梁世芳 戴燕铃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山药 血糖 胰岛素抵抗 基于OBE理念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中医临床护理学“微课+项目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及效果。[方法]以OBE理念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课程的学习成果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微课+项目式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本科生中开展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期末考试、综合学习能力评价的量表和问卷、学生质性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改革效果。[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显著提高(P<0.01);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学习合作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总分、开放思想维度、分析能力维度和系统化能力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1);解决问题能力中正性问题定向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5),而负性问题定向维度得分显著降低(P<0.05)。质性访谈结果表明,教学改革不仅强化了学生临床沟通与患者关怀的职业素养,而且培养了学生中医护理的专业自信,激发了其守正创新的内在动力。[结论]基于OBE理念的“微课+项目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契合了中医临床护理学多学科整合课程的改革需求,充分融合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达成等学习成果目标的实现。 戴燕铃 张甸甸 郑巧玲 杨柳 李壮苗 吴玲 刘蔚楠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 基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薯蓣粥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薯蓣粥对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TR,10 mL·kg^(-1)·d^(-1)生理盐水)、模型组(Model,10 mL·kg^(-1)·d^(-1)生理盐水)、薯蓣粥组(SYZ,12 g·kg^(-1)·d^(-1))、二甲双胍组(MET,100 mg·kg^(-1)·d^(-1))、联合用药组(COMB,薯蓣粥+二甲双胍,剂量同上),持续干预6周。检测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血脂水平,采用16S rRNA测序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Spearman分析构建差异菌群与差异代谢物的关联。结果与Model组比较,SYZ、MET、COMB组显著降低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P<0.01)。16S rRNA测序表明,薯蓣粥可以降低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且COMB组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显著降低(P<0.05)。SYZ组的优势菌属包括梭菌属(Clostridiaceae)、g_SMB53、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迷踪菌属(Elusimicrobiaceae)等。粪便代谢组学检测出正、负离子模式下SYZ和Model组分别有94个和60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Spearman分析表明肠道多种益生菌与代谢产物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薯蓣粥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 戴燕铃 刘蔚楠 邱晨 李绵利 章靓 庞书勤关键词:肠道菌群 基于CiteSpace分析2003-2023年生酮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前沿趋势 2025年 目的分析生酮饮食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2型糖尿病的饮食模式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生酮饮食和2型糖尿病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检索近2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导出后查重筛选,使用CiteSpace 5.7.R2软件对纳入英文文献的总体发文特征,研究主体及合作网络、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192篇英文文献,2003-2023年生酮饮食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文献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国家间合作较为紧密;高产机构主要是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但中心性较低,机构间缺乏广泛合作,影响力有待提高;Noakes M是最多产的作者。高被引文献主要是生酮饮食在控制肥胖、糖尿病缓解的临床研究、综述和专家共识。关键词共现、聚类显示研究热点集中于生酮饮食缓解糖尿病的机制和实现糖尿病缓解的管理方式。结论生酮饮食与2型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研究重点可关注生酮饮食的长期干预以及促进2型糖尿病缓解等方面。 张甸甸 郑巧玲 刘蔚楠 邱晨 张佳丽 陈铭鑫 戴燕铃关键词:生酮饮食 2型糖尿病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一种心理应激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床 本发明公开一种心理应激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床,其包括治疗床和外接数据分析电脑;所述治疗床包括床架,床架顶部台面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伸缩装置,两个伸缩装置的活动端上铰接有侧围栏;两个侧围栏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气垫组合,气垫组合... 王雅立 庞书勤 陈灵杉 葛莉 陈锦秀 鄢行辉 蔡素芳 戴燕铃 黄晓艳文献传递 芦荟单独外用预防输液性静脉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有80%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炎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引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始动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血管因素及护理过... 杨柳 郑国华 戴燕铃 褚建锋关键词:静脉炎 随机对照试验 硫酸镁湿敷 文献传递 耳穴磁疗对卒中后恢复期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观察耳穴磁疗对卒中后恢复期抑郁患者抑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卒中后恢复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每组31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分别给予磁珠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耳穴均取肝、心、脾、肾、神门、皮质下,每天按压3次,每3天更换1次,双耳交替,治疗4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并于治疗后4周随访评定抑郁情况,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83例完成试验。治疗后及随访,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常规+磁疗组HAMD总分低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和常规组(均P<0.01);治疗后,常规+磁疗组在抑郁情绪、自杀、初段失眠、中段失眠、末段失眠、工作和兴趣维度评分方面低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和常规组(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磁疗组SS-QOL总分增加(P<0.01),常规+王不留行籽组、常规组治疗前后SS-QO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磁疗组、常规+王不留行籽组SS-QOL总分高于常规组(P<0.01,P<0.05),常规+磁疗组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磁疗组精力、家庭角色、情绪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与常规组(P<0.05,P<0.01),个性、上肢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P<0.01);常规+王不留行籽组家庭角色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常规+磁疗组总有效率[72.4%(21/29)]高于常规+王不留行籽组[44.4%(12/27),P<0.05]和常规组[11.1%(3/27),P<0.01]。结论:耳穴磁疗能改善卒中后恢复期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李壮苗 刘芳 罗宝英 戴燕铃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 薯蓣粥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薯蓣粥改善2型糖尿病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粥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薯蓣粥组给予薯蓣粥灌胃,其中山药含量12 g/(kg·d),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100 mg/(kg·d)灌胃,联合用药组上午给予薯蓣粥,下午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灌胃(剂量同上),空白组、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持续干预6周。检测干预前及干预第2、4、6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干预6周后各组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大鼠骨骼肌单磷酸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骨骼肌AMPK、磷酸化单磷酸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p-AMPK)、GLUT-4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粥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干预2、4、6周AUC、FINS、HOMA-IR及干预第4、6周FBG水平均降低,p-AMPK/AMPK,GLUT-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薯蓣粥组比较,联合用药组AUC、FINS、HOMA-IR降低,GLUT-4蛋白及mRNA、AMPK mRNA表达升高,干预第4周、第6周FBG水平显著降低(P<0.05)。薯蓣粥组大鼠FBG水平从干预第2周开始至第6周逐渐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FBG水平从干预前至第6周逐渐降低(P<0.05)。在OGTT试验中,模型组的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回落,薯蓣粥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在0.5 h时血糖出现高峰,1 h时开始明显下降。结论薯蓣粥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及胰岛素功能,且与二甲双胍联用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骨骼肌的AMPK通路相关。 戴燕铃 陈雪花 丁怀利 李绵利 庞书勤 刘蔚楠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代谢 胰岛功能 葡萄糖转运蛋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