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雪梅

作品数:35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疗效
  • 8篇心病
  • 8篇心肌
  • 8篇冠心病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冠脉
  • 6篇心肌梗死
  • 6篇血管
  • 6篇老年
  • 6篇梗死
  • 5篇血压
  • 5篇原发性
  • 5篇高血压
  • 4篇心血管
  • 4篇原发性高血压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综合征

机构

  • 35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35篇彭雪梅
  • 13篇高晓东
  • 13篇张学功
  • 13篇张武宁
  • 11篇余本凯
  • 11篇安永为
  • 6篇胡著涛
  • 5篇袁洪伟
  • 4篇李旭炯
  • 2篇牛玉岭
  • 2篇耿学藩
  • 2篇任全刚
  • 1篇赵璇
  • 1篇窦会东
  • 1篇马长生
  • 1篇沈潞华
  • 1篇王慧
  • 1篇房晓旭
  • 1篇龙德勇
  • 1篇祁娟

传媒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当代医学
  • 2篇智慧健康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医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2
  • 2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于介入治疗后行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还口服曲美他嗪,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的改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2.9%∶80.0%(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复发心绞痛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高晓东张学功李旭炯彭雪梅耿学藩安永为牛玉岭张武宁
关键词:曲美他嗪冠状动脉疾病
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后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AMI合并DM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治疗组(n=51),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tid),观察两组1年后心血管剩余风险(包括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随访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与心绞痛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可降低AMI合并DM患者PCI术后的心血管剩余风险。
高晓东彭雪梅张武宁李旭炯余本凯胡著涛张学功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Adalat)对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三个病区住院资料相对完整的未经治疗的原发高血压患者3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200例和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99例,治疗36周后,观察其临床降压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四项指标的变化。另入选180例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正常组。分别记录所有对象血压、体重指数、心率、血糖、血脂、血尿酸(UA)、血肌酐清除率等。所有受检者均运用动脉硬化仪行ba-PWV和ABI检测对动脉功能进行评估,运用超声诊断仪测定IMT对颈动脉结构进行评估。结果高血压患者的baPWV、IMT及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ABI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在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治疗后,baPWV、IMT及hs-CRP明显下降,ABI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明显降低,拜新同在有效降压的同时,不仅能改善血管弹性功能,而且还可以减缓甚至逆转颈动脉内膜增厚,因而对EH患者的靶器官可能具有额外的保护作用。
张武宁高春飞高晓东彭雪梅张学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硝苯地平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
多部位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文分析了多部位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特点,及其与室壁运动,心功能,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998-2001年对120例急性心梗患者行左室及冠脉造影术,其中42例心电图确诊为多部位 AMI。A组:23例前壁+...
朱海彭雪梅安永为
关键词:冠脉造影心电图
文献传递
芪参益气滴丸对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hs-CRP水平及短期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短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行常规治疗,治疗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hs-CRP含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LVEDD、LVESD均有缩小,LVEF提高(P<0.05),且治疗后NT-proBNP及hs-CRP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恢复更好,血清NT-proBNP、hs-CRP含量有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短期心功能,降低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性因子hs-CRP有关。
张武宁彭雪梅高晓东房晓旭张学功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N端脑钠肽前体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脏指数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长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依从性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00)和对照组(n=200),参照组予以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进行治疗,共治疗24个月,对二组的用药情况和临床事件进行记录及对比。在随访期中,因两组治疗后心绞痛仍无法控制或有缺血加重的客观证据,可以接受介入治疗(PCI)或旁路移植术(CABG)。比较2组全因死亡率、非致死性心梗及卒中、因病情严重需接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需要住院治疗等事件比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观察治疗组用药的耐受性及用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2.3±2.4)个月,研究发现,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1%),慢性冠心病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2%),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患者随访期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明显低于对照组(7%:13%,χ2=12.1,P<0.01),治疗组复发性心肌梗死、接受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17%:31%,χ2=16.1,P<0.05)。但两组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5%:2.5%,χ2=4.1,P>0.05)。入组的40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研究方案全部完成了用药及随访的所有试验要求,未出现因不耐受芪参益气滴丸口服用药脱落的患者,二组的死亡病例及原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除个别有轻度口麻及腹部不适外,无其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期间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芪参益气滴丸(24个月)可明显减少心绞痛事件及其他临床事�
张建辉彭雪梅袁洪伟余本凯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冠心病心血管病
心律失常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对起搏治疗长期结果的深入分析
2024年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对于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70例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提供起搏治疗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实验组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测定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测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对起搏治疗长期了解的保障效果明显,可以促使患者的病症得到长期性、稳定性的控制,值得推广。
周峻礁余本凯彭雪梅
关键词:心律失常起搏治疗长期疗效
B型钠利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B型钠利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的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住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08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LVEF≤40%组和LVEF〉40%组BNP浓度的比较见表1。LVEF≤40%组BNP浓度显著高于LVEF〉40%组。Killip(I~Ⅱ)组和Killip(Ⅲ~Ⅳ)组BNP浓度的比较见表2,Killip(Ⅲ-Ⅳ)组BNP浓度显著高于Killip(I-Ⅱ)组。结论:AMI患者早期检测BNP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心梗之后风险分级的一个廉价而可靠的筛选指标。
彭雪梅余本凯高晓东张武宁
关键词:B型钠利尿肽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反应蛋白在诊疗中的意义进行临床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测定263例冠心病(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142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37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AMI)患者84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30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血清hs-CRP水平ACS患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升高尤为明显。结论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而且能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进展及不良预后的发生。
窦会东彭雪梅安永为张武宁
关键词:炎性反应
临时起搏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临时起搏器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案例。将入选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未提供临时起搏器,基于常...
周峻礁余本凯彭雪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缓慢心律失常临时起搏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