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东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一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把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及FXB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6-keto-PGFl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1以及TXB2均显著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P均<0.05);而6-keto-PGF1a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症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处于相对的高激活状态,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和DIC的危险,以及血小板激活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 彭晓东陈骥王立毅
-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栓素B2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分成4组,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应用B超分别检测其肱动脉舒张期内径,比较各脉压组在不同状态下其肱动脉舒张期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随脉压增大,肱动脉扩张系数(DC)、横断面顺应性(CSC)逐渐减小,而硬度指数(β)逐渐增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在4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脉压与FMD呈显著性负相关(r=-0.878,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的指标。
- 彭晓东吴铿徐晓红
-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内皮功能超声显像肱动脉
-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IL-6 IL-8 MMP-9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清中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7例HSPN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中IL-6、IL-8、MMP-9的水平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HSPN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中IL-6、IL-8、MMP-9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
- 余振彭晓东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 1日急救呼叫服务的 65 1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5 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高发年龄组为 2 1岁~ 4 0岁和 5 1岁~ 70岁。急救病种依次排序前 5位为创伤 2 0 4例 ( 3 1 3 % ) ,神经系统急诊 13 0例 ( 19 9% ) ,心血管急诊 91例 ( 14 0 % ) ,消化系统急诊 4 2例 ( 6 5 % ) ,呼吸系统急诊 4 1例 ( 6 3 % ) ,其中一般急诊 4 3 1例 ( 66 2 % ) ,危重患者 179例 ( 2 7 5 % ) ,死亡患者 4 1例 ( 6 3 % )。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 9时~ 12时和下午 3时~ 6时 ;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周围市区和农村地区。一年内 9月~ 11月院前急救人次略高于年平均水平。
- 王立毅梁标潘超雄窦敬权彭晓东孙杰吴金波
- 关键词:危重患者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病种年龄组
- 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36例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以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并把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器官功能不全组和器官功能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血症患者CD62P和CD63及TXB2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6-keto-PGF1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CD62P和CD63以及TXB2均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P均<0.01);而6-keto-PGF1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处于高激活状态,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血小板激活指标可作为判断脏器功能损害的指标之一。
- 彭晓东陈骥
-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
- 联合应用药物加超长时程心肺复苏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并且进行超长时程心肺复苏(CP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肾上腺素组)、治疗Ⅰ组(肾上腺素+超长CPR)、治疗Ⅱ组(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Ⅲ组(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超长CPR),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结果治疗Ⅲ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并且进行超长时程CPR可提高CPR的成功率。
- 洪充吴小良彭晓东
- 关键词:心脏骤停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
-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分成四组,同时测定每个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情况。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ET-1呈显著性正相关(r=0.185,P<0.01),与NO呈显著性负相关(r=-0.162,P<0.05),与ET-1和NO的比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和预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指标。
- 彭晓东吴铿黎倩陈梅
-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肺水肿形成前后血浆TNF-α与ET-1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肺水肿形成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查者(对照组)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作对比。结果: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前、肺水肿发生时和肺水肿控制后血浆TNF—α与ET—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肺水肿发生时升高最为显著(P<0.01);肺水肿发生时的血浆TNF—α、ET—1水平高于肺水肿前、肺水肿控制后的TNF—α、ET—1水平(P<0.05~0.01),但肺水肿发生前的ET-1与肺水肿控制后的ET-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AOPP患者发生肺水肿时血浆TNF—α与ET-1的水平均升高,两者可能参与了AOPP致肺水肿的病理过程。
- 彭晓东孙杰王立毅
- 关键词:急性病内皮缩血管肽类
- 得必泰与山莨菪碱对休克并发应激性胃肠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观察得必泰与山莨菪碱对休克状态下应激性胃肠出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28例休克患者入院后联用得必泰与山莨菪碱,对照组24例用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应激性胃肠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用得必泰与山莨菪碱对防治应激性胃肠出血和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 王立毅梁标窦敬权潘超雄彭晓东孙杰吴金波
- 关键词:休克应激性胃肠出血得必泰山莨菪碱
- 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单药降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性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性。方法 :硝苯地平控释片 ( A组 ) 4 5例、依那普利 ( B组 ) 4 2例、硝苯地平片 ( C组 ) 4 3例进行 12 m o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 :A,B,C组降压谷峰值比率分别为 ( 10 1± 12 ) % ,( 65± 9) % ,( 3 6±9) % ;单药降压控制率分别为 93 .3 % ,76.2 % ,65 .1% ;治疗依从性比率分别为 86.6% ,5 4 .8% ,3 4 .9% ;A,B,C组的单药降压控制率、治疗依从性比率均与谷峰值比率呈正相关关系 ,r分别为 0 .83 ,0 .79,0 .80 ,0 .76,0 .78,0 .77。A组明显优于 B,C组 ( P<0 .0 5 - 0 .0 1)。治疗依从性差原因中 ,因无效、病情加重、不良反应、漏服药的发生率 ,A组明显少于 B,C组 ( P<0 .0 5 -0 .0 1)。仅降压费用高一项 A组更为明显。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单药降压控制率高、不良反应少、治疗依从性好 。
- 吴铿彭晓东吴金波回皓升
-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依那普利硝苯地平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