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新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量子
  • 11篇自旋
  • 11篇核磁
  • 11篇核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
  • 6篇磁场
  • 4篇低场
  • 4篇激光
  • 4篇激光泵浦
  • 4篇光泵
  • 4篇亥姆霍兹
  • 4篇亥姆霍兹线圈
  • 4篇核磁共振谱仪
  • 4篇超低场
  • 3篇动力学
  • 3篇自旋体系
  • 3篇量子计算
  • 3篇量子控制
  • 3篇极化
  • 3篇核自旋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合肥微尺度物...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 1篇北京计算科学...

作者

  • 29篇彭新华
  • 7篇杜江峰
  • 5篇李庆
  • 3篇李俊
  • 2篇王鑫
  • 2篇荣星
  • 2篇潘健
  • 2篇余琦
  • 1篇李兆凯
  • 1篇高家红
  • 1篇李辉
  • 1篇黄燕霞
  • 1篇王亚
  • 1篇种波
  • 1篇徐南阳
  • 1篇武杰
  • 1篇刘然
  • 1篇郑文强
  • 1篇杨晶
  • 1篇居琛勇

传媒

  • 7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零磁场核磁共振
零磁场核磁共振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它具有许多突出的优势,例如消除了传统核磁共振对超导磁体的依赖性、高分辨率谱学、丰富的自旋动力学等。然而,零磁场核磁共振面临多方面的困难:首先,在零磁场下,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通常小...
江敏彭新华
关键词:核磁共振量子控制
极弱磁场绝对测量方法
本发明属于磁场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弱磁场绝对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样品放置在极化区内进行极化,使样品达到热平衡状态;通过引导磁场将极化后的样品转移至待测磁场内的测量区;样品自旋在强相互作用以及待测磁场中演化,编...
江敏徐旻翔彭新华
文献传递
基于量子的多频率磁场同时放大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的多频率磁场同时放大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测量模型,包括混合原子蒸气室、无磁加热系统、激光泵浦和探测系统、信号采集系统、磁屏蔽系统以及四组亥姆霍兹线圈;加热并极化混合原子蒸气室内的碱金属原子...
江敏王鑫秦毓舒彭新华
基于量子Fisher信息测量的实验多体纠缠刻画被引量:2
2023年
量子Fisher信息在量子度量与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中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验中的提取却十分棘手,尤其是对于大尺度的量子系统.这里我们发展了利用测量量子态间重叠的方式来高效提取量子Fisher信息的方法,对于纯态而言,这种方法只需要在量子系统中引入一个额外的辅助比特并施加单次测量即可实现.相对于以往的量子Fisher信息提取方法,需要更少由测量带来的时间资源消耗,因此高效且具有扩展性.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经历量子相变的三体相互作用系统中多体纠缠的刻画,并使用核磁共振量子模拟器实验展示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刘然吴泽李宇晨陈昱全彭新华
关键词:量子FISHER
固态自旋体系中动力学去耦序列的实验研究
<正>量子信息处理需要克服消相干的影响——量子体系与环境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导致量子体系'量子性'的丢失。为了抑制这种信息的流失,动力学去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通过对这个量子系统的脉冲操作保持它的量子相干性。我们最先在固...
彭新华
关键词:金刚烷量子体系消相干
文献传递
基于量子放大的磁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量子放大的磁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混合原子蒸气室、无磁加热系统、激光泵浦和探测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和磁屏蔽系统;搭建x、y、z三组亥姆霍兹线圈;开启无磁加热系统、激光泵浦和探测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在...
江敏苏昊文彭新华
编者按:磁共振技术——架起生物医学与量子信息的创新桥梁
2025年
自20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量子力学的第一次革命直接催生了磁共振技术.磁共振技术能够在物质无损的状态下迅速准确地,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提供物资内部结构和动态信息,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之一,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磁共振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就,迄今为止获得多达六次与该技术直接相关的诺贝尔奖.而今,在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浪潮中,磁共振技术也正在突破经典物理极限,开启了一个从经典到量子、从宏观到微观的新范式.
叶朝辉彭新华高家红
关键词:磁共振技术生物医学量子力学
固态核磁共振量子控制及其应用
2025年
作为一种物质表征的重要技术手段,固态核磁共振已经在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得益于固态核磁共振体系中丰富的多体相互作用和多样的脉冲控制手段,该技术逐渐在前沿的量子科技中展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固态核磁共振体系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包括该系统中重要的核自旋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哈密顿量形式,列举了动力学解耦、魔角旋转等典型的固态核自旋动力学调控手段.此外,我们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在固态核磁共振量子控制方面取得的前沿进展,包括核自旋极化增强技术、弗洛凯哈密顿量的调控技术等.最后,我们结合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阐述了固态核磁共振量子控制技术在量子模拟领域中的应用.
赵立强李宇晨尹浩川张晟昱吴泽彭新华
关键词:量子控制
基于强相互作用核自旋系统的量子传感
2025年
相互作用量子系统在精密测量领域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量子关联态的实现以及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为量子资源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了基于相互作用系统的传感技术的深入探索.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物理量的测量,如何利用相互作用系统实现多物理量的精密测量仍亟待实验验证.本研究基于超低场条件下强相互作用核自旋系统,并结合高灵敏的原子磁力计实现信号读出,成功实现了三维矢量磁场的精密测量,测量精度达到10–11 T,方向分辨率高达0.2 rad.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因外部参考场引入的校准误差和技术噪声的限制.通过实验上的优化,基于相互作用的传感器在测量精度上实现了5个数量级的提升,为开发超高精度的新型量子传感器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李庆季云兰刘然Suter Dieter江敏彭新华
关键词:核磁共振
基于量子放大的磁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量子放大的磁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混合原子蒸气室、无磁加热系统、激光泵浦和探测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和磁屏蔽系统;搭建x、y、z三组亥姆霍兹线圈;开启无磁加热系统、激光泵浦和探测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在...
江敏苏昊文彭新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