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娇婷

作品数:2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农业
  • 3篇依赖度
  • 3篇林缘社区
  • 2篇低碳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碳排放
  • 2篇农村
  • 2篇农业碳排放
  • 2篇评价指标
  • 2篇综合评价
  • 2篇
  • 2篇城市
  • 1篇低碳化
  • 1篇休闲
  • 1篇蚁群
  • 1篇蚁群算法
  • 1篇障碍度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森林公园

机构

  • 17篇贵州财经大学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理工学院
  • 1篇扬州红硕环境...

作者

  • 21篇彭娇婷
  • 2篇苏志华
  • 1篇杜建雄
  • 1篇徐婷婷
  • 1篇潘少兵
  • 1篇李莉
  • 1篇周毅
  • 1篇任晓冬

传媒

  • 7篇农业与技术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园艺
  • 1篇农业技术与装...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MDI模型的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种植业碳排放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双重积极意义。研究根据IPC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了2005—2022年贵州省种植碳排放,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贵州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子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碳排放总量和密度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出达峰回落“倒U型”增长趋势,排放总量在2016年达峰值163.45万t,化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最大碳源,占比55.59%。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促进了碳排放,而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规模抑制碳排放,且研究期内农业经济增长为种植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子(+408.19万t)。基于研究结论,对于贵州省种植业低碳化转型,得出3点政策启示:实施差异化减排政策、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优化种植产业结构。
康雄申丽彭娇婷张克新袁玉婷杨雯珺
关键词:LMDI模型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满意度评价
2023年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建立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以凯里市老鸦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2个方案层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组织管理落实成效、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成效、农村生活垃圾运输成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效进行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满意度为满意,并得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发展中的优势与弱势,针对不同象限提出重点发展、保持发展和后续持续发展的3种发展策略,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环境绿色发展。
龙立果彭娇婷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评价指标满意度
1960—2019年河西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河西地区1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公式计算河西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C值),对河西地区气候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河西地区C值的年际变化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03/10a,年C值呈现出上升−下降−略微上升的状态;该地区季节C值呈现出秋季开始逐渐变大、次年春季达到最大、到夏季又迅速减小的变化特征。②河西地区多年平均C值范围8.7~132.9,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研究区C值最大值位于西北部的马鬃山,中部地区C值相对较小,最小值出现在研究区东部的武威。③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年C值在1984年发生突变,而春、夏、秋、冬四季C值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3年、1984年、1987年和1988年;突变前和突变后C值差异明显;④河西地区气候因子对C值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其中风速是首要驱动因子。
张克新赵莉彭娇婷纪燕罗佳佳
梵净山保护区森林依赖度评估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生态保护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保护区农户与保护区的关系又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发挥。为了探索保护区农户对森林的依赖,本文构建了保护区农户对森林依赖度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了经济、社会、生态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和20个四级指标,并且根据单个指标值和指标权重评估森林依赖度综合值。结果表明森林依赖度综合值为52.2%,单个指标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社会、生态依赖3个方面存在差异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相互联系性。梵净山保护区社区森林依赖度的评估为缓解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彭娇婷
关键词: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试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运作被引量:10
2006年
森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森林生态产品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其价值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体现为森林的经营者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虽然给第三方带来生态利益,但却没有得到经济回报。如何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森林经营者获得经济补偿,从而提高他们提供森林生态产品的积极性,是加强生态建设的关键。许多学者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诠释了为什么要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怎样补偿、补偿多少等问题,拓展了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阐述。
潘少兵彭娇婷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
贵阳市交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子分解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基于贵阳市2011—2016年人口、交通经济发展和能源等方面的数据,运用IPCC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方法和LMDI分解法(对数平均指数法),对贵阳市2011—2016年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2011—2012年间贵阳市交通碳排放总量整体下降了5.1199万t, 2013—2016年间交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06%;柴油是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影响贵阳市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交通经济发展效应、人口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在上述碳排放影响因素中,交通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效应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王凤彭娇婷
1978-2016年青藏高原湖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湖冰物候是反映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基于青藏高原126个湖泊1978~2016年湖冰物候数据集和气象数据,对青藏高原湖泊湖冰物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1978~2016年湖冰物候指数的变化特征呈现出结冰时间显著推迟、融化时间显著提前、冰期显著缩短的变化趋势。(2)青藏高原湖冰物候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大多数湖泊的结冰时间、融化时间和冰期持续时间呈现出显著提前、推后和缩短趋势,仅有少数湖泊的湖冰物候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3)青藏高原湖冰物候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从南到北呈现出湖泊结冰日期提前、融冰日期推迟、冰期持续时间延长的分布模式。(4)温度是影响湖冰物候指数的关键因素;降水、纬度和湖泊面积则对开始日结冰日和完全结冰日具有显著影响;开始融化日和完全融化日则主要受到风速、纬度和海拔的共同作用;而冰期和完全结冰期的长短则主要受到风速、降水、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湖泊自身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张克新赵莉汪田归曹立国彭娇婷杜建雄纪燕
关键词:影响因素青藏高原
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耦合发展研究与障碍因子识别——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农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作用。研究基于贵州省2013—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贵州省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12—2021年期间,贵州省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状态表现为中高度耦合和高度耦合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经历了由中度失调转变为轻度失调又转变为濒临失调3个阶段,整体来说,贵州省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间相互作用程度较高,但是二者的协调度还有待提升;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十年中制约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二级指标主要障碍因子为农业投入产出水平,制约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的二级指标中生活富裕障碍度最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农村高质量发展。
袁玉婷彭娇婷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耦合度障碍度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农业碳减排对于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2013—2022年的统计数据,引入岩溶渗漏修正系数对IPCC法进行改进从而测算农业碳排放量,利用熵权法构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农业技术进步率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2013—2022年间贵州省农业技术进步率呈现“波动上升、增量受限”的特征;农业技术进步每提升1单位,农业碳排放增加52.799单位;农业现代化水平每提高1单位,碳排放减少26.074单位。据此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贵州省农业碳减排。
王衍周蝶袁礼伟彭娇婷张克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
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4年
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有利于找准产业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贵州省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以及综合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薯类、油料比较优势均大于1,为均衡比较优势作物。烟叶、茶叶EAI>1、SAI<1、AAI>1为效率主导优势作物,这两类作物可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稻谷、玉米、糖料EAI<1、SAI>1、AAI<1为低效率劣势作物,要在保证生产目标下寻求最适宜的生产规模。此外,小麦、大豆比较优势均小于1,为绝对劣势作物,应在保证基本需求基础上,适当减少此类作物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选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思考,促进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科学发展,提升贵州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贵州省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钟自王红桃彭娇婷
关键词:主要农作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