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莹莹

作品数:22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预后
  • 5篇综合征
  • 5篇基因
  • 4篇血小板
  • 4篇细胞
  • 4篇冠脉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综合征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病
  • 2篇心房

机构

  • 20篇天津市胸科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张莹莹
  • 10篇付乃宽
  • 9篇郭绪昆
  • 9篇吴冬燕
  • 8篇刘园园
  • 8篇卢凤民
  • 7篇许静
  • 7篇曹月娟
  • 6篇刘寅
  • 6篇郑君毅
  • 4篇陈永利
  • 3篇张莹
  • 3篇刘婷
  • 3篇王瑞莹
  • 3篇马静
  • 2篇毛用敏
  • 2篇丛洪良
  • 2篇梁蓉
  • 1篇关欣
  • 1篇崔让庄

传媒

  • 7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付乃宽许静卢凤民吴冬燕王瑞莹曹月娟张莹莹刘园园关欣王惠中
关键词:经皮穿刺支架术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结果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付乃宽曹月娟吴冬燕陈永利程爱娟张莹莹刘园园卢凤民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直接死于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PT),另有10万人的死因与之相关。遗憾的是作为一项常规治疗措施,溶栓治疗后24h的血管阻塞率仅降低35%,第7天时则与单纯抗凝治疗无异。因而,我们着重研究了APT患者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后24h和7d凝血、纤溶指标与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以期为该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付乃宽陈永利张敬霞曹月娟吴冬燕张莹莹刘圆圆王佩显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纤溶指标PULMONARY血管内皮细胞功能THROMBO
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对NSTE-ACS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系,并评价不同基因型对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462例,依据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间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的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和光比浊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PAG)两种方法来评价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反应性。全部患者随访2年,以全因死亡、支架内再狭窄、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CYP2C19基因型、PRI、PAG等指标对MACE的预测能力。结果快代谢型158例、中间代谢型246例、慢代谢型58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PRI分别为48.6±10.5、56.7±12.6、65.3±11.4,PAG分别为67.4±8.5、71.9±8.2、78.4±6.1,三者两两比较P均<0.01。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MACE发生率分别为2.5%、9.8%、43.1%,三者两两比较P均<0.01。Cox回归分析显示,PRI(HR:1.05,95%CI:1.03~1.07,P<0.01)和CYP2C19基因型(HR:1.84,95%CI:1.09~3.12,P<0.05)为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YP2C19基因型与NST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反应性相关,慢代谢型可作为NSTE-AC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张莹莹郑君毅刘婷张莹马静刘寅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冠心病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心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为无活性的前体药物,需要经一系列的酶降解转化才能发挥抗血小板活性。而编码关键酶的基因存在多态性,间接影响了氯吡格雷的药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最为合理的P2Y12受体拮抗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三种常见P2Y12受体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的遗传决定因素及氯吡格雷临床治疗策略分析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张莹莹郭绪昆刘寅
关键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基因多态性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L型钙通道变化同心肌细胞结构改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与相关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5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窦律组),房颤患者27例(房颤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测定细胞直径。电镜检查超微结构变化。提取组织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L-钙通道α1亚基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同窦律组比较,房颤组L-钙通道α1亚基mRNA水平降低,细胞直径增加,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溶解现象。细胞直径同心房大小呈正相关,L-钙通道α1亚基mRNA水平与细胞直径呈负相关。结论:L-型钙通道α1亚基表达变化同房颤后细胞结构改变有关。
吴冬燕许静付乃宽卢凤民王瑞莹毛用敏刘园园张莹莹
关键词:心房颤动细胞结构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接受PCI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成功接受PCI的老年UAP患者514例,根据ROC曲线分析NLR预测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最佳临界值4.86,将患者分为高NLR(NLR≥4.86)组81例和低NLR(NLR<4.86)组433例,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升高(226.0±86.7 vs 137.8±51.3,P=0.000),MACE发生率升高(44.4%vs 8.1%,P<0.01)。Cox分析显示,NLR和年龄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HR=1.434,95%CI:1.282~1.604,P<0.01;HR=1.040,95%CI:1.010~1.071,P<0.01)。结论NLR增高和高龄是老年UAP患者PCI后远期MACE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莹莹郭绪昆郑君毅刘婷张莹马静刘寅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循环miR-223水平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期间血小板反应性的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在临床实践,即使应用了标准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可发生血栓事件。此现象可能与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highon-tr...
张莹莹
关键词:氯吡格雷不稳定心绞痛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反应性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及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 252例,将未发生心肌再梗死的患者2 176例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且以男性为主。与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和夹层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再梗死的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陈永利许静付乃宽卢凤民曹月娟吴冬燕刘园园张莹莹丛洪良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
循环microRNA-223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反应及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血浆microRNA-223(miR-223)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08例,术前均接受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AP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浆miR-22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根据PRI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RI组(PRI≤56.3%)和高PRI组(PRI>56.3%),各104例。比较2组患者血浆miR-223表达水平和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随访2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浆miR-223表达水平、PRI、肌钙蛋白I(TnI)、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通过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miR-223、PRI对MACE的预测能力。结果miR-223表达水平与PRI呈负相关(rs=-0.420,P<0.05)。低PRI组患者血浆miR-223表达水平高于高PRI组[(1.15(0.58,1.80)vs.0.64(0.26,1.08),Z=0.471,P<0.05]。30例(14.4%)患者发生MACE,低PRI组MACE发生率低于高PRI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23和PRI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miR-223和PRI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95%CI:0.609~0.791,P<0.05)和0.710(95%CI:0.606~0.815,P<0.05)。结论循环miR-223表达水平与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PRI呈负相关,循环miR-223和PRI是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张莹莹郭绪昆郑君毅刘婷张莹马静刘寅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微RNAS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