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翠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主题

  • 3篇影视
  • 2篇影视剧
  • 2篇影视剧本
  • 2篇纸张
  • 2篇人物情绪
  • 2篇情绪识别
  • 2篇文化
  • 2篇物情
  • 2篇静电
  • 2篇剧本
  • 1篇导轨
  • 1篇导演
  • 1篇电影
  • 1篇学系
  • 1篇音频
  • 1篇音频编辑
  • 1篇音频检索
  • 1篇影视文化
  • 1篇语言调查
  • 1篇旨趣

机构

  • 11篇西安财经学院

作者

  • 11篇张翠玲
  • 3篇张璐
  • 2篇田子爽
  • 1篇刘新民
  • 1篇朱文丽
  • 1篇叶艳萍
  • 1篇张煜

传媒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黑河学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陕西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生活审美的民族性
2018年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中国古代生活审美的研究较为有限。中国古代生活审美的相关研究多从具体历史时期、具体阶层、具体学派、具体著作、具体实物形态等角度进行,从全局性、整体性角度研究较少。与艺术审美相比,中国古代生活审美具有形式礼仪性、伦理道德性、切身体验性、圆融整一性、内在超越性等民族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和重视生命的生命文化。
张翠玲
同探“诗艺”异之旨趣——贺拉斯与布瓦洛文艺思想之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贺拉斯《诗艺》是西方古典文论的奠基之作,布瓦洛《诗的艺术》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代表之作,两部著作不仅书名相同,而且都强调学习模仿古典,遵从理性,但是两者的含义却各不相同。要仔细辨析表面相同或相近的文论思想背后的相异内涵。
张翠玲
关键词:诗艺古典
一种用于影视剧本人物情绪识别的多纸张扫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影视剧本人物情绪识别的多纸张扫描装置,包括第一放置块,所述第一放置块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压板,且第一压板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
鲁小艳张翠玲张璐田子爽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面部情绪识别功能的智能互动教学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面部情绪识别功能的智能互动教学系统,涉及智能化教学技术领域,包括摄像头和控制台,摄像头采集学生的图像后发送给所述控制台,所述控制台根据学生图像确定每个学生的情绪,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数据将每个学生划分到...
张翠玲张煜鲁小艳张璐朱文丽
文献传递
中国电影“走出去”探析
2012年
影片《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在国外上映时均获得了肯定。本文认为其得到认可的原因在于它们都借用了外国观众熟知的武侠这一中国元素,讲述了两个充满着人性和爱情这些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故事,因此这两部影片才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好地避免了文化折扣,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文化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时如何实现“中国主题,世界元素”这一原则的贯彻实施。
张翠玲
关键词:人性武侠诗意
《金陵十三钗》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耗资6亿元、张艺谋导演,由好莱坞一线名星出演,由世界一流特效设计团队等在内的26个国家的制作团队拍摄的《金陵十三钗》终于和世界观众见面了。
张翠玲
关键词:中国电影金陵导演名星
一种戏剧影视文化宣传墙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戏剧影视文化宣传墙,包括墙体,还包括上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横向平行设置,上导轨下端和下导轨上端设置有相对的导槽,导槽内滑动设置有至少两个宣传板,上导轨和下导轨左右端之间分别连接有左封框和右封框,上导轨、...
张翠玲鲁小艳朱彦雷
文献传递
悲怆:传统文化变革的哀歌——评马玉琛长篇小说《金石记》
2008年
马玉琛的长篇小说《金石记》描绘的是长安城现实与历史遥相对应的生活画卷,展现出的是长安城的精气神。本文主要从人物命运、古董流传、文化精神方面分析小说所蕴含的悲凉、沧桑、悲怆的悲剧性美学内涵。
张翠玲
关键词:人物命运文化精神
一种方言调查、交流与学习的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言调查、交流与学习的系统及其方法,涉及语言调查技术领域,包括:用户终端、云平台和管理员终端,所述用户终端包含第一登录模块、任务接收上传模块、音频采集模块、音频编辑模块、音频储存模块和音频检索模块;所述云...
刘新民叶艳萍张翠玲
文献传递
论“生活审美”的镜域、独特性及其现代性
2018年
"生活审美"是人们不脱离生活母体,在生活原初场域中,对生存性行为和生活所用之物的非对象性的以实用性为基础的审美活动,研究领域包括人们的日常起居、技艺劳作、文化礼仪、实用艺术和节庆假日等,核心功能和价值在于反对人性分化、恢复个体的整一。"现代性"是生活审美研究的内在前提。与纯粹肉身狂欢的"快感"不同,生活审美的感性直观内在包含着超越性和批判性,具有动态性和切身体验性,不受特定阶层、特定时空、特定感官的局限而具有普泛性和普适性。
张翠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