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外翻畸形4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的KSS评分、FTA角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进行(47.95±1.52)个月随访,治疗后FTA角度(5.14±0.62)度小于治疗前(22.62±1.21)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88.54±2.61)分大于治疗前(26.54±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该种手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可将其视为膝外翻的有效治疗措施。 张立超 武丽珠 张立敏 吕永明 王智慧 杨阳 徐飞 戴海峰 李嘉 曹向宇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外翻畸形 疗效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骨折 安永胜 李桂萍 刘文涛 吕永明 杨阳 张立超 杜元良膝关节屈伸运动形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骨科中被广泛应用,在膝关节屈曲运动中的研究不多。目的:对膝关节屈曲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膝关节屈曲30°,60°以及120°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膝关节不同屈曲位股骨前移情况、股骨内移情况、胫骨内旋情况和胫骨内翻情况。结果与结论:(1)股骨前移:在膝关节屈曲30°,60°和120°时股骨均出现后移,膝关节屈曲60°时的股骨后移值大于屈曲30°和屈曲120°(P<0.05);膝关节屈曲120°股骨后移值大于屈曲3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股骨内移:在膝关节屈曲30°时股骨外移,在膝关节屈曲120°时膝关节内移,膝关节屈曲120°时股骨内移值明显大于屈曲30°和屈曲60°时(P<0.05);膝关节屈曲30°和屈曲60°时外移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胫骨内旋:在膝关节屈曲30°,60°和120°时胫骨均出现内旋,3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胫骨内翻:在膝关节屈曲30°,60°和120°时胫骨均出现内翻,其中屈曲120°时胫骨内翻不明显,膝关节屈曲60°时胫骨内翻度数最大,明显高于屈曲120°时(P<0.05);膝关节屈曲30°时胫骨内翻度数大于屈曲120°时,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膝关节在屈曲60°时股骨后移最明显,膝关节屈曲120°时股骨内移值最大,膝关节屈曲30°和屈曲120°时胫骨内旋明显,膝关节屈曲60°时胫骨明显内翻。 张立超 张立敏 吕永明 王智慧 杨阳 徐飞 戴海峰 李嘉 曹向宇 武丽珠关键词: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膝关节 力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被引量:3 2012年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倒23例,车祸伤7例,床上坠落伤2例;按照Evans进行骨折类型分类: 杨阳 吕永明 徐飞 张立超 宋莺春关键词: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和旋转平台假体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背景:目前有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方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和接触面积。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压峰值以屈膝0°时最小,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在屈膝0°-90°时均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6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压峰值均高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压峰值(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和外侧接触面积以屈膝0°时最大。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3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面积在屈膝0°-90°时均低于外侧接触面积(P<0.05)。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在屈膝30°-120°时聚乙烯衬垫内外侧接触面积均低于旋转平台内外侧接触面积(P<0.05)。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内外侧聚乙烯衬垫内侧接触压峰值高于外侧接触压峰值,内侧接触面积低于外侧接触面积,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压低于固定平台假体,旋转平台假体的内外侧接触面积高于固定平台假体。 张立超 张立敏 武丽珠关键词:有限元分析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接触压 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手术操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2008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72例,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体温升高与预后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基础资料、疾病资料、手术资料与术后资料进行详细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体温升高9例,发生率为18.8%。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术前,而ESR与CRP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止血带应用、"鸡尾酒"镇痛、氨甲环酸应用、夹闭引流管、棉垫加压包扎是影响术后体温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氨甲环酸应用、"鸡尾酒"镇痛与止血带应用与术后体温升高的发生有明显负向相关性(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患者的Hss评分为92.87±6.2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4.72±5.01分(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伴随有ESR、血红蛋白与CRP的异常,氨甲环酸应用、"鸡尾酒"镇痛与止血带应用与术后体温升高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要积极进行手术改进操作。 徐飞 宋莺春 李霞 邢恩鸿 杨阳 杜元良 张立超 戴海峰 董晓强 何文静 张艳波 吕永明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体温升高 氨甲环酸 止血带 微创结合开放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及微创结合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60例,分析Schatzter分型方法分析各型的发生率;将Ⅰ型以及部分关节面无塌陷的Ⅳ型和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别采取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组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观察两种损伤类型中各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Schatzker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9.2%、47.7%、20.8%、21.5%、29.8%和35.7%,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总体发生率为28.6%。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案相比,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改善(P>0.05),手术疗效(P <0.01)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P <0.05)。结论: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案。 曹向宇 石利涛 张立超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X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HCS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杜元良 肖天洁 徐丛 吕永明 贾立军 徐昆 徐飞 张立超关键词:关节镜 骨折 髌骨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脊柱冠状位线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脊柱冠状位序列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进行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完整的DDH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23±10.07岁。左侧19例,右侧3例。记录术前和术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及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Cobb角、下肢长度、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腰5(L5)倾斜角、CE角。分析冠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下肢长度为83.77±4.33cm,术后下肢长度为84.02±1.0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的下肢对比健侧肢体的长度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倾斜角由术前4.38±5.62度至4.62±5.43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倾斜角术前为58.19±3.20度,术后为51.00±3.8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E角度为19.34±7.17度,术后角度为56.21±9.10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位5.70±4.34度,术后为6.03±3.65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5倾斜角术前为2.75±1.93度,术后为2.47±1.91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骨倾斜角与髂骨倾斜角,L5倾斜角存在相关性(r=0.462,P=0.030;r=0.437,P=0.042)。结论:对于DDH患者在经过人工全髋置换术后肢体长度的差异得到改善,骨盆的冠状位倾斜得到一定矫正,下腰部的力学形态得到改善,可能对于下腰痛有一定的缓解。 罗金伟 张立超 吴迪 武丽珠 张利强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脊柱 骨盆 冠状面 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并观察术后脊柱-骨盆X线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2例DDH患者。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髋关节分型、性别、患侧、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直接前方入路组及后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3d、14d及1、3、12、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髋关节外展及屈曲角度。在站立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及髋关节倾斜角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均优于PLA组。直接前方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外展及屈曲角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外展及屈曲角度较术前比较明显增加,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及髋关节倾斜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直接前方入路组与前外侧入路组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外展及屈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的方式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显著,可改善DDH患者骨盆倾斜程度。 张立超 吴迪 武丽珠 罗金伟 张利强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