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浸出率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为了探索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规律,按水温、冲泡时间双因子与水温、冲泡次数双因子正交对黄山毛峰茶做冲泡试验,并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浓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次冲泡过程中,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的浓度随冲泡时间的延长与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浸出速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温度下有所差异;分次冲泡过程中,茶汤中各成分浸出浓度最大值的出现受冲泡温度与冲泡次数的影响,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 罗文文龚淑英邵晓林张月玲
- 关键词:黄山毛峰茶冲泡条件浸出率
-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通过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双因子的正交实验,对碧螺春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浓度及其浸出比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泡时间与各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均呈对数相关,同等条件下,游离氨基酸与咖啡碱的浸出比率大于茶多酚。比较不同冲泡次数,各成分在第1泡或第2泡时达最高值,而后迅速下降。经5次冲泡后,氨基酸的浸出比率之和与冲泡5分钟接近,茶多酚与咖啡碱则明显高于冲泡5分钟的处理。酚氨比的变化受冲泡时间影响不显著;受冲泡次数的影响很大,达极显著水平。
- 张月玲龚淑英邵晓林
- 关键词:碧螺春冲泡条件浸出浓度
-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 邵晓林龚淑英张月玲
- 关键词:西湖龙井冲泡方法浸出速率水浸出物
- 绿茶水分和茶多酚总量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文以具有良好代表性的绿茶为材料,通过比较多种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绿茶中水分和茶多酚总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水分模型以9点卷积平滑(SG9)结合一阶导,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1486、0.9940、0.1685、0.9925;茶多酚模型以一阶导结合单位长度归一化(Nle),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效果最好,内部交叉验证的定标集、验证集的标准差SEE/SEP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1.086、0.8946、1.093、0.8344。同时以水分为例比较了原始光谱建模和平均光谱建模的效果差异,认为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模型更稳定。
- 罗文文张月玲龚淑英顾志雷
- 关键词:绿茶水分茶多酚近红外光谱技术定标模型
- 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浸出率的研究
- 为了探索黄山毛峰茶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规律,按水温、冲泡时间双因子与水温、冲泡次数双因子正交对黄山毛峰茶做冲泡试验,并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浓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次冲泡过程中,茶汤中主要呈味物...
- 罗文文龚淑英邵晓林张月玲
- 关键词:黄山毛峰茶冲泡条件浸出率
- 文献传递
- 绿茶品质相关成分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初步建立
-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绿茶的近红外光谱特性,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绿茶中水分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总量的定标模型。以此进行快速、大量测定,降低分析成本,提高分析测试水平和效率以及仪器使用率。同时,比...
- 张月玲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绿茶水分含量茶多酚定标模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