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君

作品数:26 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移植
  • 8篇术后
  • 7篇移植术
  • 7篇移植术后
  • 7篇肝移植术
  • 7篇肝移植术后
  • 4篇西罗莫司
  • 4篇细胞
  • 4篇免疫抑制剂
  • 3篇药物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移植物抗宿主...
  • 3篇植物抗宿主病
  • 3篇肾功能
  • 3篇排斥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免疫性
  • 3篇结石
  • 3篇抗宿主病

机构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25篇张晓君
  • 19篇傅志仁
  • 9篇丁国善
  • 9篇王正昕
  • 9篇郭闻渊
  • 6篇李瑞东
  • 6篇施晓敏
  • 5篇傅宏
  • 5篇倪之嘉
  • 4篇肖亮
  • 4篇张昕辉
  • 4篇刘芳
  • 4篇谢江平
  • 4篇付军
  • 4篇张军
  • 3篇姜新春
  • 3篇石奎
  • 2篇王桂华
  • 2篇宋少华
  • 2篇朱有华

传媒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第五届全军器...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由移植物中成熟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而致敏激活,进而增殖分化,攻击受体皮肤、消化道、骨髓等靶器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多见于骨髓移植和小肠移植术后,肝移植术后发病率仅为1%,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本文对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liver transplant-associated GVHD,IJTx-GVHD)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和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张晓君傅志仁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综合疗法
西罗莫司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肾功能损害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目前主要的免疫抑制药物钙神经素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如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均具有肾毒性,给术后康复带来困扰。西罗莫司(sirolimus,SRL)作用机制与CNIs不同,无肾毒性,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减少及肾功能损害。我中心对20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改用SRL预防排斥反应,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张晓君傅志仁王正昕郭闻渊李瑞东傅宏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肾功能衰竭西罗莫司
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周韧带及胃短血管,最后离断脾蒂.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用紧贴胃和食管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式,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结果 手术治疗6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4) cmH2O,术后降至(28±4)cmH2O.平均手术时间为(232 ±15)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530±37) 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胰漏、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12 ~36个月,无再出血及肝昏迷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结论 采用三贴近法进行原位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简单,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
张晓君周敏张军姜新春张昕辉
关键词:脾切除术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西罗莫司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西罗莫司(sirolimus,SRL)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具有抗增殖、抗肿瘤及无肾毒性等特性。其作用机制与传统免疫抑制剂FK506和CsA不同且互补,丰富了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使临床获得了防治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慢性排斥反应、肿瘤复发和提高移植物长期存活的新途径。
张晓君傅志仁
关键词:西罗莫司肝移植免疫抑制剂
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方法收集国内资料完整的符合肿块型AIP诊断标准的45例病人结合我院诊治的一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结果男35例,女11例。好发年龄于50~60岁之间。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黄疸(70%)、上腹部不适或疼痛(52%)和消瘦乏力、发热等(17%)。43例接受血清学IgG4检查有30例升高。46例CA19-9检查中23例(50%)升高。影像学检查:46例中43例肿块位于胰头部(93%),3例位于胰体尾部(7%)。1例肿块型AIP患者行诊断性治疗确诊;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患者术后未服用激素,随访未见复发;5例行胆肠吻合术,8例行剖腹探查+活检术,8例行EUS-FNA,病理诊断为AIP,予以激素治疗后肿块缩小或消失,其中6例患者复发,再次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肿块型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以梗阻性黄疸就诊,血清学检查IgC4多有升高,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激素治疗有效,复发再次激素治疗,症状仍能缓解。
付军孔臣臣石奎袁博张晓君张军张昕辉戴炳华杨甲梅齐敦峰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癌
西罗莫司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替换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肝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转换组。对照组29例,继续采用Tac(或CsA)、MMF及Pred的方案,血Tac(或CsA)浓度调整在治疗窗范围的下限;转换组33例,用SRL替换原方案中的Tac(或CsA),SRL的起始用量为2mg/d,以后根据血SRL浓度及不良反应作相应调整,Tac(或CsA)减少至原用量的1/3~1/2,3d后停用,MMF和Pred的用法不变。转换治疗后,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进行随访监测,并观察患者在转换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9例患者痊愈或者好转,13例死亡,对照组死亡8例,转换组死亡5例。随访9~51个月,转换组存活患者肝功能稳定,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两组存活患者肾功能恢复后均未再出现反复,且转换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果较好。转换组存活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肾功能不全时,采用西罗莫司替换原免疫抑制方案中的CN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张晓君郭闻渊王正昕丁国善朱有华傅志仁
关键词:肝移植西罗莫司
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由移植物中成熟 T 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而致敏,进而增殖分化,攻击受者皮肤、消化道、骨髓等靶器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该...
张晓君傅志仁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肝移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文献传递
TH17型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在不同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作用下,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TH1型、TH2型、TH17型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共同诱导下分化为TH17型细胞,分泌IL-17和IL-6等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近年来发现,TH17型细胞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现就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综述如下。
张晓君王正昕傅志仁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化TREG细胞
免疫抑制剂撤除治疗肝移植术后重症感染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对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重症感染患者,在检测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的前提下,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发生重症感染后是否停用免疫抑制剂,将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7例).试验组参考所检测CD4+T细胞及ATP数值,停用免疫抑制剂;在感染得到控制后,逐渐恢复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等进行随访监测,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39例患者痊愈,12例死亡,其中对照组死亡9例,试验组死亡3例.试验组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时间为6 ~22 d,平均(15.5 ±4.8)d.CD4+T细胞计数由(65.60±32.58)/μ1回升至(103.04±12.39)/μl,ATP由(79±23)μg/L回升至(112±11)μg,/L;与此同时,患者体温由38.3℃±1.2℃降至36.4℃±1.1℃,白细胞计数由(15.7±4.4)×109/L降至(6.3±3.8)×109/L,C反应蛋白由(153.4±37.1) mg/L降至(16.5±4.8)mg/L.在围手术期停用免疫抑制剂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肝功能恢复不良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存活例数高,且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分别F=5.32,8.37,9.12,均P<0.05).结论 可以根据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撤除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张晓君蒲晓煜陈国勇傅志仁李瑞东张昕辉姜新春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
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院自1996年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迄今为止住院手术病人已达600余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80%~90%。我院近来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回顾整个诊治过程,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此汇报该病例,权做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讨论,以期在肝移植术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一凶险并发症的病因、机制、预防、诊断、治疗及其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之间关系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共识。谢谢!
张晓君傅志仁丁国善王正昕郭闻渊施晓敏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住院手术病人诊治过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