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利
- 作品数:28 被引量:4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柴达木盆地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早—中侏罗世裂陷阶段;晚作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中新世走滑、逃逸阶段;上新世—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
- 金之均张明利汤良杰万天丰李京昌张兵山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 文献传递
-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被引量:24
- 2005年
- 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02 、T4 2 、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 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 0 0 0 m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4 2 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 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 0 0~6 0 0 m以内。T03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 0 0~80 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 0 0~4 0 0 m以下。
- 王子煜张明利
- 关键词:剥蚀厚度剥蚀量
- 柴达木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板内缩短速度的估算及意义
- 张明利万天丰金之钧汤良杰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 新生代构造运动与泰山形成被引量:11
- 2000年
- 通过对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各种表现特征的分析 ,概括了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并指出泰山新生代构造运动是在中生代泰山断块凸起的基础上 ,泰山山前断裂北盘于新生代发生掀斜隆起的上升运动。泰山作为一个年轻的断块山 ,其年龄仅 30 Ma左右。
- 张明利金之钧吕朋菊刘国林
- 关键词:新生代断块地貌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56
- 2004年
- 盆地覆盖区古构造应力场分析一直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在对库车坳陷不同层位地层进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用岩石磁组构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 ,测试结果与构造变形分析相一致 ;用岩石声发射测量系统筛分不同构造运动期次 ,并确定各期次有效最大主压应力大小 ,研究结果表明 ,测试构造期次与研究区构造地质分析期次基本吻合。
- 张明利谭成轩汤良杰江万杨美伶曾联波
- 关键词:构造期次中新生代主压应力磁组构古构造塔里木盆地
-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46
- 2002年
- 根据侏罗纪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史的综合分析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经历了两期不同盆地性质的发育和叠加 ,中侏罗世末期的中燕山运动是盆地性质的转变期。早中侏罗世盆地为南北向伸展构造环境下的断陷型盆地 ,主要表现为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 ,分布在祁连山南侧和阿尔金南缘断裂带附近 ;晚侏罗世 (至白垩纪 )为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下的挤压型坳陷盆地 ,受南祁连山前冲断构造体系控制 ,其沉积范围明显变大。
- 曾联波金之钧张明利汤良杰由福报雷兵足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盆地性质盆地原型燕山运动
- 欢喜岭油田中潜山带成藏期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被引量:12
- 2003年
- 寻找古潜山油藏已成为辽河等老油区重要的勘探方向,潜山带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等直接影响着潜山油藏的储油潜力和规模。针对潜山裂缝研究这一难点,采用有限元程序和自行开发的后处理软件,实现了大比例尺、参数实测条件下二维应力场的精细模拟计算和裂缝的预测评价。以辽河盆地西部坳陷二级构造欢喜岭油田为例,阐述了油田二维应力场及裂缝精细模拟计算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该区中潜山东营组沉积期即成藏期油田应力场分布的基本特征、断裂应力场特点及其控油作用;圈定了中潜山带裂缝发育程度和范围,并作出了合理的评价,为潜山油藏储集和聚油条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周新桂张利容张明利袁加音黄飞梁一平
- 关键词:数值模拟辽河油田
-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断层封闭史分析
- 本文根据东海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特征、沉积特征、褶皱构造组合等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历史,认为西湖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NW-SE向伸展、渐新世-中新世NWW-SEE向挤压、上新世-第四世SWW-NEE向挤...
- 张明利
- 关键词:应力场油气运移断层封闭性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板内缩短速度的估算及意义
- 张明利万天丰金之钧汤良杰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中国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裂陷、拗陷和区域沉降3个阶段,形成T20(上新统底)、T24(中新统底)、T30(渐新统底)等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界面),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对用地质对比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以东海西湖凹陷26条主测线剖面为例,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作了探讨。
- 王震张明利武法东王子煜王林生
- 关键词:剥蚀厚度海盆西湖凹陷盆地地层不整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