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文
- 作品数:50 被引量:2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治疗非中央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评估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非中央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4年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的非中央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根据瓣叶是否累及二尖瓣交界区,将患者分为累及交界组和不累及交界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局和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主要终点为出院时手术成功率。结果共纳入59例非中央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年龄(68.6±9.3)岁,其中女性23例(39%)。整体研究人群中,有78%(46/59)的患者为重度二尖瓣反流。不累及交界组42例,累及交界组17例。不累及交界组患者以A1/P1区病变为主,累及交界组患者以A3/P3区病变为主。2组患者的出院时手术成功率(93%比88%,P=0.95)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比6%,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累及交界组2例患者发生单瓣叶夹持,1例中转外科二尖瓣手术;累及交界组2例患者发生单瓣叶夹持,1例中转外科二尖瓣手术。全组随访时间为(15.5±10.3)个月,不累及交界组发生2例死亡和2例再住院,而累及交界组无患者死亡,仅1例患者发生再住院。结论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累及交界的非中央区病变患者同样有效,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魏培坚常钧科马坚锐赵广智董靖王城张凤文李世国段福建欧阳文斌王首正房芳潘湘斌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反流
-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 杨滔欧阳文斌赵广智郭改丽张凤文潘湘斌
- 完全超声引导与放射线引导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 郭改丽刘倩倩欧阳文斌张凤文刘垚邱旭赵广智邹孟轩温彬潘湘斌
-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管理被引量:8
- 2021年
- 随着介入技术的逐步完善,介入治疗因创伤小、预后好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选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患儿情况、操作技术以及导管室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近年来鲜有对此方面的报道,为了解围术期中影响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近20年来在介入术中围术期管理要点方面做了综述,分别对术前、术中和术后三阶段的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强调术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 邓润迪张凤文张戈军潘湘斌
-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管理
- 应用自体颈静脉建立巴马小型猪动脉导管未闭模型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颈静脉建立巴马小型猪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模型的方法和可行性,为PDA封堵器研制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大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体重约45 kg雄性巴马小型猪5头,获取自体颈静脉,经戊二醛固定后,吻合至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之间制作PDA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认PDA通畅情况,术后1周选取2头模型动物行经股静脉PDA介入封堵术,其余动物处死后获取PDA和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头动物均顺利建立PDA模型,成功率100.0%。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的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均显示PDA血流通畅,苏木精-伊红染色见PDA内皮化良好;术后1周2头动物成功行经股静脉介入封堵治疗;肺组织病理检查示肺小动脉内膜及肌层增厚,肺间质增厚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应用自体颈静脉吻合至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建立PDA的大动物模型安全、可行,该模型可用于PDA介入封堵器材研发和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研究。
- 李健李文超张凤文张凤文魏培坚李航张敏李航潘湘斌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肺动脉高压
-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术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超声检查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40例,房间隔缺损大小(11.37±3.61)mm。单纯采用经胸超声引导,于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复查封堵效果。结果37例患儿在普通经胸二维超声监测引导下封堵器置入成功,操作过程简易、安全。3例患儿因经胸超声图像显示不清,于术中行气管插管后,改为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成功。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引导可以完成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而且避免了经食管检查的痛苦及风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逄坤静王浩孟红赵星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刘垚潘湘斌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0例,年龄(7.9±3.O)岁,体重(26.7±7.6)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62.9±11.9)mmHg,肺动脉瓣瓣环直径(14.5±1.5)mm。患儿均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在经食管超声及经胸超声混合引导下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直径1.2~1.5倍。球囊扩张后,通过导管测压并进行超声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儿均成功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球囊直径(19.9±2.3)mm,球囊直径与肺动脉瓣环直径比为1.37±0.06,术后即刻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5.5±4.3)mmHg。2例患儿出现肺动脉瓣少量反流。所有患儿存活,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16.3±4.7)mmHg。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
-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张凤文张大伟刘垚郭改丽逄坤静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超声心动图
- 提高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型动脉鞘管在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健康雄性小猪,自1月龄开始每日口服富含胆固醇(0.5%)的食物及维生素D2(100000IU/d),2个月后通过经胸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压差。选取16只主动脉瓣压差〉30mmHg(1mmHg=0.133kPa)的小猪,按中心随机方法随机分为A、B2组,每组8只,A组采用新型动脉鞘管,B组采用传统动脉鞘管。2组小猪经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插入动脉鞘管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2组小猪均成功实施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术前A组主动脉瓣压差为(41.3±3.9)mmHg,B组为(40.6±3.5)mmH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4)。术后2组小猪主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分别为(12.5±1.6)mmHg和(12.8±1.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23.79,P均〈0.001)。A组导丝通过主动脉瓣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2.6)min比(27.4±4.6)min,t=5.88,P〈0.001]。A组误人冠状动脉的次数(1比10)及发生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损伤的例数(0比5)明显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2.219,P=0.029、0.027)。结论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应用新型动脉鞘管行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较传统动脉鞘管更安全。
- 张凤文欧阳文斌张大伟郭改丽刘垚逢坤静李守军潘湘斌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
- 新型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选1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导丝进行单纯TT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新型导丝的特点是头端为梭形弹性结构,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由3名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封堵手术不超过10例的医生完成。术后即刻通过TTE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TTE和心电图。结果:10例患者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导丝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2±13.5)岁,平均体重(65.5±8.8)kg,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4.9±5.1)mm。平均手术时间为(20.2±8.9)min,导丝从进入股静脉至左心房所需的时间为(3.6±2.6)min。无导丝脱入右心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三尖瓣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可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 李萍周奇赵广智王首正张凤文温彬潘湘斌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治疗
-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
- 目的:为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损伤,充分发挥超声心动图的优势.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入选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35例,年龄(7.4...
- 潘湘斌胡盛寿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逄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