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舜玖 作品数:45 被引量:20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91例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药物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的疗效。
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91例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补液静滴。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在疼痛,肿胀,下肢沉重感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戚韶红 庄舜玖 李黎关键词:阿加曲班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腔内微创技术治疗膝下段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009年 目的:探讨腔内微创技术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患肢顺行穿刺加长球囊,对46例膝下段ASO患者51条肢体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患肢PTA技术成功率88.2%(45/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94.1%(48/51)患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8 2%(45/51)患肢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5条患肢足踝部溃疡愈合;2条患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8±0.13升至术后的0 89±0.15,最近一次随访测量值为0.85±0.14。结论:顺行穿刺加长球囊行PTA技术治疗膝下段ASO近期疗效确切。 崔佳森 庄舜玖 戚韶红 李黎 周俊文 朱华琦 张婉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华东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PTA)及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1月后比较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的改善程度。结果腔内介入治疗后ABI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明显改善。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周俊文 庄舜玖 张婉 李黎 戚韶红 崔佳森 周欣峰 赵雲 祁宁关键词: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 球囊扩张成形术 重视老年病人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被引量:8 2007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血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中DVT的年发病率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我国对DVT的发病率还没有进行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和平均年龄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DVT对静脉系统可产生永久性的破坏作用,导致患肢肿胀、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死于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的病人可达35%~52%。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病人,在白人中是第3位常见的急性致死原因,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于PE者超过600万人。 庄舜玖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老年病人 PULMONARY 年发病率 缺血性心脏病 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转归中炎症因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有关炎症反应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理,探讨老年DVT病人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转归标志物。方法选39例老年急性DVT病人。在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IL-2、sIL-2R、IL-4、IL-6、IL-8和CRP。结果在急性DVT病人中sIL-2R、IL-6、IL-8和CRP在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1天高于正常值(P<0.01),该两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在治疗前后呈现下降趋势(P<0.01),IL-4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sIL-2R、IL-6、IL-8和CRP,可作为老年DVT病人血液中早期炎症标志物的测定,也可作为反映和病情转归的炎症标志物测定。 庄舜玖 周俊文 戚韶红 李黎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质 血清sTREM-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支架植入术的LASO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79例、未狭窄组127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及血压)、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sTREM-1]及下肢病变资料(包括下肢血管病变长度和双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完全闭塞例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1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效能。结果人口学资料共纳入10个因素,两组BMI及有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例数比较P均<0.05,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P均>0.05。两组实验室检查资料共纳入6个因素,两组LDL-C、sTREM-1比较P均<0.05,FPG、TC、TG、HDL-C比较P均>0.05。下肢病变资料共纳入3个因素,两组下肢血管病变长度及双侧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血管完全闭塞例数比较P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血清sTREM-1及下肢血管病变长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是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REM-1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901~0.978),其cut off值为289.51 ng/L,此时其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3%、准确性为89%。结论血清sTREM-1是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测LASO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血清生化指标。 周欣峰 戚韶红 周俊文 黄渌 庄舜玖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 血管再狭窄 80例小切口切除胆囊报告 1997年 微小创伤技术是近年外科发展的方向,本文报告以5cm长为小切口标准进行胆囊切除术,共80例获得成功,与同期大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疤痕小等优点。作者强调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后才能开展。 庄舜玖 李黎 刘绍魁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 胆囊结石 胆囊炎 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治疗腋下术后淋巴漏 被引量:10 2006年 孙建 唐健雄 庄舜玖 程爱群 李蔚萍 袁祖荣关键词:乳腺癌手术 PTA及支架在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ASO)腔内治疗手术的疗效。方法老年下肢ASO患者56例,分为腔内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33例患者48条下肢,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2 w,波立维、培达长期口服,3月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0 d。腔内治疗组23例患者33条下肢,予球囊扩张(PTA)及选择性股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组相同药物治疗。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ABI改善程度,A组有统计学意义,B组无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程度方面A组均优于B组。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改善有效率A组和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老年人下肢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周俊文 庄舜玖 戚韶红 李黎关键词:下肢 踝肱指数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真假腔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主动脉夹层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一种主动脉最常见的疾病。现存普遍认识到,主动脉夹层是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是威胁生命的重要血管疾病。其治疗也极具挑战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此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是以开胸切除病变段血管和血管置换为标准术式。 尹扬军 崔佳森 庄舜玖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修复术后 腔内 主动脉内膜 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