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维乔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外语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主题

  • 2篇多恩
  • 2篇新教
  • 2篇新教伦理
  • 2篇约翰·多恩
  • 2篇伦理
  • 2篇马洛
  • 2篇克里斯托弗·...
  • 2篇浮士德
  • 2篇爱情
  • 2篇悲剧
  • 1篇新教伦理与资...
  • 1篇心灵
  • 1篇伊甸园
  • 1篇英国文学
  • 1篇神学
  • 1篇生命
  • 1篇圣经
  • 1篇时间观
  • 1篇所罗门之歌
  • 1篇飘流

机构

  • 6篇滨州学院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崔维乔
  • 2篇孟宪印

传媒

  • 2篇滨州学院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构建心灵的伊甸园——《多情牧童致爱人》主题探寻被引量:1
2011年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马洛的牧歌情诗《多情牧童致爱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田园抒情诗之一。诗人通过牧羊人对爱人的爱慕和山川景色的赞美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珍贵和美好,表达了此时期人文主义者理想的爱情境界。透过诗中纯朴的爱情和优美的田园风景可以发现,诗人所要力图构建的是现实世界的伊甸园。
崔维乔孟宪印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马洛伊甸园牧羊人牧歌
《别离辞·节哀》中爱情的对立与和谐
2012年
约翰·多恩在诗歌《别离辞·节哀》中因以圆规比喻恋人而成为经典的爱情比喻。这一爱情之中包含了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对立与和谐,世俗之爱与宗教之情的相互融合。而圆规意象更是将瞬间的爱情化为永恒的爱恋。
崔维乔
关键词:约翰·多恩
《一条未走的路》的矛盾性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崔维乔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悖论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崔维乔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马洛浮士德悲剧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对《鲁滨逊飘流记》的再解读被引量:5
2008年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崔维乔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莫瑞森《所罗门之歌》对《圣经》的戏仿被引量:1
2012年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瑞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
孟宪印崔维乔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圣经》戏仿
《别离辞·节哀》中爱情的对立与和谐
2012年
约翰.多恩在诗歌《别离辞·节哀》中因以圆规比喻恋人而成为经典的爱情比喻。这一爱情之中包含了肉体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对立与和谐,世俗之爱与宗教之情的相互融合,而圆规意象更是将瞬间的爱情化为永恒的爱恋。
崔维乔
关键词:约翰·多恩
生命的冲突——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研究
本文在导论部分说明了本研究的前提、价值和目标。浮士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其悲剧带有此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色彩。浮士德的精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新知识、世俗权力和财富的追求以及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反抗。浮土德的求知神话...
崔维乔
关键词:浮士德英国文学悲剧主题宗教神学新教伦理
文献传递
末世论与《致他羞涩的情人》的时间观被引量:1
2013年
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羞涩的情人》是一首充满时间概念的抒情诗。从基督教末世论的角度来考察诗中的时间属性,创造者与破坏者,直线运动与圆形运动,瞬间与永恒,可以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该诗是诗人对处于时间支配下的生命的感受,是对世俗伊甸园的追求。
崔维乔
关键词:安德鲁·马维尔末世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