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白内障伴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开展手术治疗,术后依据3个月内是否发生干眼症将其分为发生组33例和未发生组59例,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程、体重指数、切口长度、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超声能量释放总和、术眼显微镜下暴露时间、睑脂黏度、结膜松弛分级、睑板腺功能障碍、玻璃体积血、用眼卫生情况等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白内障伴PACG患者手术治疗后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发生干眼症的患者有33例,发生率为35.87%。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术眼显微镜下暴露时间、睑脂黏度、结膜松弛分级、睑板腺功能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0、21.874、7.908、15.721、11.246,P<0.05)。合并糖尿病(OR=17.086,95%CI=5.782~50.485)、术眼显微镜下暴露时间≥20 min (OR=9.008,95%CI=3.394~23.912)、睑脂黏度≥3级(OR=3.504,95%CI=1.437~8.546)、结膜松弛分级≥2级(OR=6.192,95%CI=2.421~15.839)、睑板腺功能障碍(OR=12.391,95%CI=2.518~60.978)是影响白内障伴PACG患者手术治疗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OR>1)。结论:合并糖尿病、术眼显微镜下暴露时间≥20 min、睑脂黏度≥3级、结膜松弛分级≥2级、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影响白内障伴PACG患者手术治疗后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需早期识别高危群体,做好防治措施,以降低患者干眼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