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蓉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控制偏头痛在家族性梅尼埃病眩晕发作治疗中的意义初探
- 2016年
- 目的:探讨控制偏头痛能否改善家族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方法:将16例家族性梅尼埃病患者分为不伴偏头痛组与偏头痛组。对偏头痛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控制偏头痛干预,与不伴偏头痛组对照观察眩晕控制情况。结果:不伴偏头痛组给予梅尼埃病治疗后,眩晕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偏头痛组。而偏头痛组患者在加用预防性偏头痛治疗后,眩晕发作明显控制,控制水平与不伴偏头痛组相当。结论:联合偏头痛治疗对伴偏头痛的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 戴晴晴尹蓉郑虹
- 关键词:梅尼埃病偏头痛眩晕
- 成都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结果分析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标准化变应原对286例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检查怀疑患有变应性鼻炎的门诊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0.8%,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6.4%)、粉尘螨(65.0%)、杂草(36.4%)、霉菌Ⅱ(25.2%)、霉菌Ⅰ(21.3%)。不同性别之间变应原分布无差异,儿童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绝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多个变应原皮试反应阳性。结论:成都地区变应原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特殊性一致,尘螨是最重要的变应原,应重视对尘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开展。
- 孟娟尹蓉张虹婷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对30例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22例(73.3%),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4例(13.3%)。治疗当日,症状完全消失者9例(30%),改善18例(60%),无效3例(10%)。1周后痊愈19例(633%),改善9例(30%),无效2例(6.7%)。3个月痊愈26例(86.7%),改善3例(10%),无效1例(6.7%)。3个月内复发3例(10%),再次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效果好。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孟娟尹蓉郑虹刘世喜
-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耳石复位法
-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双温试验及纯音测听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双温试验及纯音测听结果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BPPV患者54例,于手法复位前行双温试验及纯音听阈测试,分析原发性BPPV患者的双温试验、纯音测听结果的临床特点。结果 40例患耳无半规管轻瘫,其病程为(4.25±2.75)周,14例患耳半规管轻瘫,其病程为(9.21±5.85)周,两组间平均病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5);39例后半规管BPPV中11例患耳半规管轻瘫,15例水平半规管BPPV中3例患耳半规管轻瘫,两组患耳半规管轻瘫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679,P>0.05);39例后半规管BPPV中16例患耳听力下降,15例水平半规管BPPV中7例患耳听力下降,两组患耳纯音测听异常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141,P>0.05)。结论原发性后半规管BPPV与水平半规管BPPV半规管轻瘫及纯音听阈异常发生率相近,病程长者更易出现半规管轻瘫。
- 李代波戴晴晴尹蓉郑虹
- 关键词:听力
- 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质含量用于变应原的标准化
- 1989年
-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检测17种变应原的蛋白质含量,与重量/体积法对照,发现按后者配制的变应原皮试液蛋白质含量悬殊。认为以蛋白质含量作为衡量变应原浸液强度的标准较为合理。此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使变应原的标准化程序简化。本文还探讨了皮试液的合宜浓度。
- 龙如章郑艳尹蓉
- 关键词:蛋白变应原
- 我国西部四城市变应性鼻炎门诊患者相关情况调查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获得我国西部四城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广西省南宁市)鼻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伴发疾病情况、经济支出以及生活质量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鼻腔专科检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等对四城市AR门诊患者进行相关调查。采用SAS9.13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共完成有效调查2267人次,AR患者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的发生率分别为88%、89.19%、85.58%、83.58%。被调查人群中43.80%有家族过敏史,其中25.50%有家族性AR史,13.45%有家族性哮喘史。被调查人群中46.98%患者有个人过敏史,合并哮喘的占10.50%。分型分析表明,除乌鲁木齐市以季节性AR和轻度间歇性AR为主外,其他城市以常年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为主。约50%的患者出现反复吸鼻、总感到不舒服、总是需要携带纸巾,40%患者睡眠不好,近10%以上的人情绪受影响。结论获得了我国西部四城市AR门诊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等流行病学资料,为AR标准化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
- 尹蓉刘世喜梁传余洪苏玲
- 关键词: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 成渝两地空气中致敏真菌调查结果被引量:2
- 2002年
- 曾继红洪苏玲尹蓉梁传余
- 关键词:致敏真菌
- 成渝两地空气中致敏真菌调查比较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比较成都、重庆两地空气中真菌的飘散规律。方法 应用暴片法和暴皿法对两地空气中真菌的飘散作了1年的调查。结果 成都共收集到真菌孢子 62 1 8粒 ,数量多少依次为交链孢霉、黑粉霉、附球霉、单孢枝霉 ,占总数的 84 9%。重庆共收集真菌孢子 940 9粒 ,数量多少依次为交链孢子霉 ,黑粉霉、锈菌夏孢子、附球菌 ,占总数的 54 1 %。结论 两地温度、湿度 ,空气中真菌飘散规律有相同处 ,而重庆地区的空气中真菌相对数量更大。
- 尹蓉梁传余洪苏玲白燕黄江菊
- 关键词:真菌气传真菌
- 成渝两地空气中霉菌调查比较
- 目的:研究比较成都,重庆两地空气中霉菌的飘散规律.方法:应用暴片法和暴皿法对两地空气中霉菌的飘散作了一年的调查.结果:成都共收集到霉菌孢子6218粒,分属24个属种,数量多少依次为交链孢霉、黑粉霉、附球菌、单孢枝霉,占总...
- 尹蓉梁传余洪苏玲白燕
- 文献传递
- 脂质体包被粉尘螨变应原的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为提高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脱敏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采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被粉尘螨变应原,制备为一种具有靶向性及缓释性的制剂。结果:①制备的螨脂质体经G-25层析后得到一个洗脱峰;②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呈圆球形,直径约0.18~0.28μm;③微孔滤膜无菌过滤,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且形态无明显变化;④皮肤试验提示脂质体包被后的螨变应原仍有活性,与未包被的螨粗制液相比变应原活性有下降(P<0.01)。本研究为变应原的剂型改革探索了一种新方法,对变应性疾病的脱敏治疗有重要意义。
- 郑艳梁传余梁传余尹蓉贺英菊
- 关键词:脂质体粉尘螨变应原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