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宗智 作品数:34 被引量:238 H指数:9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脐静脉血流动力学模拟及装置设计 2014年 目的脐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脐静脉的生物功能需要可以同时模拟脐静脉内流体切应力和静脉压力的实验装置。方法利用双层平行平板模型进行结构优化,模拟脐静脉流体切应力;利用密闭储液罐模拟静脉压力。结果通过力学模拟效果计算发现,该装置可以有效模拟脐静脉内的流体切应力及静脉压力。结论该实验装置达到了初步模拟脐静脉内血流动力性环境的目的,可用于体外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 尹宗智 陈素华 艾继辉 吴健康关键词:脐静脉 血流动力学 流体切应力 静脉压力 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价剖宫产手术时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89例,根据剖宫产时下推膀胱的时机不同,分为A组(47例)与B组(42例),A组为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组,B组为娩出胎儿后下推膀胱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年龄、孕次、产次、孕周、胎盘植入率)、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产褥病率、子宫切除、膀胱损伤和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差异。结果A、B组孕产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27.76±356.31)mL、(2859.55±477.80)mL,输血量分别为(861.72±91.58)mL、(1285.73±162.69)mL,手术时间分别为(1.83±0.87)h、(2.71±0.94)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7±1.72)d、(6.83±1.56)d,产褥病率分别为10.64%、28.57%,子宫切除率分别为14.89%、35.7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26%、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娩出胎儿前膀胱下推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美果 王艳玲 尹宗智 陈娅 杨媛媛关键词:子宫切除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出现的发热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的100例患者(观察组)与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未发热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体温变化、初次发热时间、发热时子宫颈口扩张情况,发热时胎心变化、分娩和胎儿结局,产前、产时、产后白细胞计数(WBC)、嗜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宫腔分泌物培养等炎症指标,胎盘病理分析等指标。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患者体温升高多发生在麻醉给药后4~6小时,在24小时内恢复。观察组剖宫产率(60.0%)较对照组(24.0%)高,阴道分娩率(32.0%)较对照组(7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体温升高时宫口扩张<6 cm的患者剖宫产率(88.4%)高于阴道分娩率(11.6%);宫口扩张≥6 cm后发生体温升高的患者剖宫产率(38.6%)低于阴道分娩率(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时WBC、N、CRP、降钙素原升高的比例及产后48小时CRP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0%的患者胎盘存在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表现,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产时胎心>160/min的阴道分娩率(21.3%)低于产时胎心≤160/min的41.5%;产时胎心>160/min的阴道助产率(12.8%)高于产时胎心≤160/min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发生率(29.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导致剖宫产率显著增加,但并不增加产褥感染发生率,不增加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高夏 苏晶晶 李韵 陶瑞雪 张东升 尹宗智关键词:椎管内分娩镇痛 双胎严重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预测与管理 被引量:1 2025年 双胎妊娠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风险高,严重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增加孕产妇死亡率。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双胎严重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预测与管理的最新进展,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赵保静 杨欣怡 尹宗智关键词:双胎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阴道分娩后胎盘滞留及合并胎盘植入患者清宫术治疗胎盘滞留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胎盘滞留患者,以及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直接清宫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清宫,对胎盘滞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阴道分娩后胎盘滞留住院治疗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将其分为A组(n=45,单纯胎盘滞留)和B组(n=40,胎盘滞留合并胎盘植入),2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接清宫,或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清宫治疗胎盘滞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与MRI对胎盘滞留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符合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对2组患者2种清宫治疗方案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腔感染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对胎儿娩出与胎盘娩出间隔时间、胎盘滞留的最大横截面积分别与清宫术中出血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审批文号:2024-01-34)。结果①2组胎盘滞留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次、既往宫腔操作史、胚胎移植者比例及分娩孕龄,分娩医院级别(≤2级、3级),胎盘滞留位置(宫腔、宫底、宫角),胎盘滞留类型(部分、全部),以及胎儿娩出与胎盘娩出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胎盘滞留最大横截面积及清宫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 cm^(2)(41.0 cm^(2),92.1 cm^(2)),175.0 m L(72.5 m L,400.0 m L),均大于A组患者的41.4 cm^(2)(16.9 cm^(2),77.8 cm^(2)),100.0 m L(50.0 m L,200.0 m 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9、-2.10,P=0.007、0.036)。②A组直接清宫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清宫胎盘滞留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出血量≥200 m L、≥300 m L、≥400 m L及≥500 m 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清宫患者术中� 杨娟 杜雪 田旺 吕文杰 杨媛媛 尹宗智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 刮宫术 女(雌)性 早孕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人早孕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建立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Giemsa染色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纯度、数量及生物学活性(侵袭性),并与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和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所得贴壁细胞量分别为(11.69±1.26)×104和(17.21±0.51)×10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分别为(63.20±7.12)%和(92.10±5.1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6.10±3.28)和(66.20±5.1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该实验室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所得细胞总量、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及数量均显著高于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方法。结论:该实验室改良的复合酶消化梯度离心法获得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纯度和数量显著提高。 刘涛 陈娟娟 张丹丹 肖娟 尹宗智 王楠 陈素华关键词:细胞培养 省级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专硕科研现状探讨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丹 张博 赵大海 刘瑛 程攀 尹宗智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 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3 2018年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产妇年龄构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0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分娩数据,比较不同年龄人群在不同时间段的构成变化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变化。结果:两年间,住院分娩人数上升了38.4%,其中≥28岁分娩人群的占比逐渐增加。两年间平均产后出血率5.9%,其中28~34岁和35~40岁组的产后出血率在2016年后显著上升;年龄>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产后大量出血比例在生育政策放开初期显著增加,但随后出现下降趋势。结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使住院分娩人数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比例显著增加;高龄产妇的构成增加伴随产后出血率显著升高,但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可得到有效控制。 尹宗智 杨媛媛 张英 刘晓军关键词:产妇 年龄 产后出血 剖宫产手术中并发产后出血保守治疗 被引量:13 2019年 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常发生出血增多,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术中根据出血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出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极其重要。文章从药物治疗、宫腔填塞、子宫压迫缝合、血管阻断等方面对剖宫产手术中各类止血方案的优缺点和使用时机展开论述,强调止血宜及时,尽早达到止血效果,减少大量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 尹宗智关键词:产后出血 剖宫产 宫腔填塞 血管阻断 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HLA-G基因14 bp插入(Insertion)/缺失(Deletion)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和Pub Med数据库,共检索出216篇文献,按统一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9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RSA患者1 971人,正常对照1 86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HLA-G 14 bp I/D多态性可能与RSA相关(ORI vs.D=1.157,95%CI1.1001~1.337,P=0.049,I2=60.2%;ORII+ID vs.DD=1.299,95%CI 1.031~1.636,P=0.027,I2=54.2%)。排除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的文献后,结果显示,HLA-G 14 bp I/D多态性可能与RSA相关(ORII+ID vs.DD=1.311,95%CI 1.058~1.895,P=0.019,I2=60.2%)。根据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在亚洲人群中,HLA-G 14 bp I/D多态性可能与RSA相关(ORII+ID vs.DD=1.416,95%CI 1.050~1.688,P=0.016,I2=55.2%),但未在欧洲人群中发现此现象。结论在亚洲人群中,HLA-G 14 bp I/D多态性可能与RSA存在关联性。 张旱梅 尹宗智 李惠萍关键词:复发性流产 HLA-G 多态性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