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糖
  • 2篇身体活动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死因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空腹
  • 2篇空腹血
  • 2篇空腹血糖
  • 2篇空腹血糖受损
  • 2篇病原学
  • 2篇成人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饮用

机构

  • 10篇乌海市疾病预...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0篇宋阳
  • 4篇刘爱萍
  • 4篇王东平
  • 4篇王培玉
  • 4篇王浩杰
  • 3篇张婷
  • 3篇周景
  • 3篇何海珍
  • 1篇李素珍
  • 1篇许钢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χ2=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徐肖倩高玉敏朱立革宋阳李海玲
关键词:死因分析去死因期望寿命
2009年乌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1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急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85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以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Cox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以后两者交替出现,每2~3年可造成一次流行。现在手足口病以Cox16和EV71型感染多见。
宋阳马春微李素珍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EV71急性传染病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
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的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乌海市8 131名35~7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血糖指标以及其他的协变量信息,采用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乌海市35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18.4%,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均<0.01),且男性均远高于女性(P均<0.01)。含糖饮料的饮用率为30.2%,按每天不同的饮用量分为A(0~m L/d)、B(16~m L/d)和C(237~m L/d)3组,A组占75.4%,B组占21.5%,C组占3.1%;以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4和2.2,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1.2和2.1,两者趋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1,Ptrend<0.01),且调整其他协变量之后,亦是如此。结论:含糖饮料饮用量增加会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性,建议该地区居民合理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量。
何海珍张婷周景王东平王浩杰宋阳朱珠王培玉刘爱萍
关键词:含糖饮料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
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等指标对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7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2.39/10万)高于女性(17.76/10万)。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溺水和自杀。0~14岁年龄组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则是交通伤害,65岁及以上人群则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为主,其次为自杀。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早死指数位居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因交通事故和溺水导致的PYLL分别为12787人年和1891人年,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伤害死亡是乌海市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伤害的主要类型,制定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
李海玲徐肖倩朱浩宋阳
内蒙古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防控措施。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乌海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分别是198、355、1 152和2 479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6/10万、81.8/10万、265.5/10万、465.2/10万,2010年和2011年各报告死亡病例1例。除2009年1、2、3月外均有病例报告,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8.17%,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4.30%(2 272/4 184)、39.17%(1 639/4 184);2010年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2011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差异,应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减少发病和死亡。
宋阳许钢苏存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2015―2018年乌海市恶性肿瘤死因及寿命损失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2018年乌海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寿命损失指标等.结果乌海市居民男性、女性和合计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99.66/10万、122.99/10万和163.02/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6.47/10万、142.68/10万和180.4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和女性的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均为肺癌、胃癌和肝癌.15~岁组死亡率最低(2.46/10万);而85~岁组死亡率最高(3042.28/10万).14岁以前主要恶性肿瘤死因为白血病,15岁以后为肺癌、胃癌和肝癌.恶性肿瘤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占全死因的46.9%,男性和女性中均为肺癌最高;男性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最高是肝癌,女性最高是乳腺癌,其次为宫颈癌.结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乌海市居民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肺癌、胃癌和肝癌是严重危害乌海市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死因,也应重点防治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生.应有针对地开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健康教育工作.
徐肖倩宋阳朱立革王学梅苏雄赵静李海玲
关键词:死因监测恶性肿瘤死亡率
内蒙古乌海市居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乌海市居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14年9-11月对乌海市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糖尿病相关指标及其他协变量信息,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7260人。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长卷测量。结果调查对象中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5.2%,糖尿病患病检出率为8.1%。体力活动充足者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低于体力活动不足者(OR=0.736,P=0.025);<3000 MET-min/week的工作类活动组糖尿病患病检出率低于无工作类活动组(OR=0.642,P=0.007);≥600 MET-min/week和<600 MET-min/week的家务类活动组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低于无家务类活动组(OR_1=0.552,P_1=0.001;OR_2=0.632,P_2=0.003),糖尿病检出率低于无家务类活动组(OR_1=0.647,P_1=0.003;OR_2=0.663,P_2=0.002)。结论充足的体力活动与乌海市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的风险降低有关。工作类活动与乌海市居民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家务类活动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有关。
周景张婷王东平何海珍王浩杰宋阳朱珠王培玉刘爱萍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
2012-2017年乌海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2012-2017年乌海市流行性感冒的分布特征,为乌海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7年乌海市流感监测系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流感病毒监测结果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哨点医院共上报ILI病例7 921例,占门急诊总病例数的0.85%;ILI各年龄组构成有统计学意义(■=341.53,P<0.001),以≤15岁的儿童、青少年为主(81.59%)。核酸检测ILI咽拭子样本3 137份,阳性数为525,阳性率为16.74%。流感病毒分型以季H3亚型(37.14%)、B(Y)亚型(30.09%)、新甲H_1亚型(20.57%)为主。结论 2012-2017年乌海市ILI占门诊就诊比例与其他城市相比结果偏低;流感高发季节在冬春季;在2012年4月-2014年3月以季H_3亚型和新甲H_1亚型交替流行为主,在2014年4月-2017年3月以季H_3亚型流行为主,1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预防的重点人群。
宋阳徐肖倩李海玲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病原学检测
身体活动、静坐行为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综合探究乌海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静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以乌海市18~7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PA和SB时间、饮食摄入、慢性病控制情况、身高、体质量、腰围及其他协变量。成分线性回归分析PA、SB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以及时间重新分配后对肥胖的影响。结果:成分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职业与非职业人群PA、SB的时间占比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的负自然对数(-lnWHtR)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职业人群中,中高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lnWHtR呈负相关(β=-0.008,P=0.022),而SB时间占比与BMI、-lnWHtR呈正相关(β=0.117,P=0.003;β=0.007,P=0.005)。非职业人群中,中高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BMI呈负相关(β=-0.079,P=0.041)。职业与非职业人群中,低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BMI、-lnWHtR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时间重新分配结果显示,10 min的中高强度PA代替低强度PA和SB对肥胖的影响更大。结论:在运动指南的制定以及健康管理的实践中,综合考虑不同人群PA、SB的时间分布对健康的影响,而非简单地增减PA或SB的绝对时间,将取得更长远的健康效果。
那晓娜朱珠陈阳阳王东平王浩杰宋阳马晓川王培玉刘爱萍
关键词:肥胖身体活动
乌海市成人静坐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的静坐时间、身体活动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6521名18~79周岁成人的静坐、身体活动及代谢综合征情况。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长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测量静坐和身体活动情况,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定义代谢综合征。结果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24.8%,组分1项异常、2项异常的检出率为26.45%、21.07%。50岁及以下女性,代谢综合征检出率,静坐时间<4 h/d组低于≥4 h/d组(OR=0.64,95%CI:0.48~0.84);组分1项异常检出率,身体活动高、中等水平组均低于低水平组(OR高=0.75,95%CI:0.58~0.95;OR中=0.71,95%CI:0.56~0.89);组分2项异常检出率,身体活动高水平组低于低水平组(OR=0.69,95%CI:0.51~0.94)。50岁以上女性,代谢综合征、组分1项、2项异常的检出率,静坐时间<4 h/d组均低于≥4 h/d组(ORMS=0.56,95%CI:0.37~0.84;OR1=0.63,95%CI:0.42~0.96;OR2=0.66,95%CI:0.44~1.00)。结论乌海市成人的静坐时间和代谢综合征风险增高有关,而身体活动水平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有关。
周景朱珠那晓娜王东平王浩杰张婷何海珍宋阳王培玉刘爱萍
关键词:静坐身体活动代谢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