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岸弢

作品数:76 被引量:39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贫血
  • 26篇再生障碍性贫...
  • 26篇障碍性贫血
  • 26篇生血
  • 24篇慢性
  • 21篇中医
  • 18篇慢性再生障碍...
  • 17篇骨髓
  • 16篇生血颗粒
  • 15篇补髓生血颗粒
  • 14篇细胞
  • 11篇补肾
  • 10篇贫血患者
  • 9篇血小板
  • 9篇紫癜
  • 9篇补肾生血
  • 8篇慢性再生障碍...
  • 7篇单个核细胞
  • 7篇骨髓单个核细...
  • 7篇核细胞

机构

  • 41篇黑龙江中医药...
  • 38篇黑龙江中医药...
  • 36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4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山东中医药大...
  • 9篇吉林省人民医...
  • 9篇潍坊医学院附...
  • 8篇深圳市中医院
  • 7篇河南中医药大...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安徽中医药大...
  • 5篇浙江省中医院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市中医医...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75篇孙岸弢
  • 34篇王金环
  • 32篇孙伟正
  • 10篇唐旭东
  • 10篇吴洁
  • 10篇张明辉
  • 10篇张丽娜
  • 9篇刘奇峰
  • 9篇张晨
  • 9篇徐瑞荣
  • 9篇顾恪波
  • 9篇孙劲晖
  • 9篇王海霞
  • 7篇孙凤
  • 6篇王永炎
  • 5篇刘风
  • 5篇麻柔
  • 5篇许勇钢
  • 5篇刘娜
  • 4篇沈建平

传媒

  • 13篇中医药学报
  • 11篇中医药信息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医杂志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河北中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孙伟正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学术思想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孙伟正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40余年,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受到广泛的肯定与认可。孙伟正教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不泥古,辨病遣方创新功;平调阴阳滋肝肾,血安络宁得平安;离经之血则为瘀,活血方得新血生;顽症亦需祛外邪,清热解毒可告捷等学术观点。
罗正凯江利民孙岸弢孙劲晖刘富成孙伟正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
中医“意象”思维理念刍议被引量:23
2011年
"意象"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学无论是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还是在思维层面都借鉴并延伸了"意象"思维与表达方式。审视中医"意象"思维,以象说象,以象解象,因象会意,意象交融,达到立象以尽意的高度,"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可以说中医"意象"思维既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延续,更是一种医学理念的传承。
孙岸弢王永炎谢雁鸣
关键词:意象思维
雷公藤抗白血病研究进展
2025年
雷公藤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及肿瘤等均取得显著效果并形成研究热点,历久不衰。当前研究显示,雷公藤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疑难病也有一定疗效。目前发现雷公藤对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以及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转录因子Myb、调节p53-MDM2轴、抑制癌基因C-myc、调节Bcl-2家族蛋白以促进凋亡等。由于雷公藤对白血病有广谱拮抗作用,虽有一定毒性,但在临床只要科学掌握其用量、配伍及疗程,完全可以较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独特疗效。因此,雷公藤治疗白血病的前景值得期待。
顾恪波何立丽张明辉张丽娜吴洁孙岸弢张晨李琦玮
关键词:雷公藤白血病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
中医辨治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的研究探讨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浆细胞过度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与之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引起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贫血和出血倾向、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吴洁顾恪波张丽娜孙岸弢张晨张明辉吉兆奕
关键词:中医辨治骨髓瘤骨病多发性骨髓瘤MBD
文献传递
“酸甘化阴”论治贫血被引量:3
2022年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将酸味与甘味的中药合用,甘补酸敛、甘缓酸收,可以发挥这两类药物的合和化生作用,不仅起到促进吸收阴津、阴液、阴精等精微物质的“取汁”作用,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化生阴血的“变化而赤”功能。“酸甘化阴”理论可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乃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疗效明确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于孙婉琪谷梦宇何丹迪张强赵洋孙伟正孙岸弢
关键词:酸甘化阴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中医治疗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认识与治疗被引量:11
2020年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机涉及:肝郁血虚、木枯生风,水不涵木、乙木郁遏化风,中土湿寒、辛金失敛。在治疗上分别予以养血达木,息风宁血止血,以逍遥散为主;滋水涵木,缓肝息风止血,以桂附地黄丸为主;温中降逆,收敛止血,风火明显者予以敛风火,以张锡纯温降汤、寒降汤为主。糖皮质激素反复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中医认为糖皮质激素为"纯阳"之品,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形成肾阴虚及肾阳虚的病机,其治以滋水涵木,缓肝息风为法,以桂附地黄丸为主,风火明显者佐以降火敛风气。
张明辉张丽娜吴洁张晨孙岸弢顾恪波王秀娟
关键词:辨证治疗中医
补髓生血颗粒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髓生血颗粒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髓生血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再障生血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血象、骨髓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外周血象较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后除PLT外(P>0.05),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疗后与正常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疗后骨髓象虽有一定改善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再障生血片。
孙伟正邹长鹏孙晓伟孙岸弢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补髓生血颗粒剂
孙伟正辨治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被引量:1
2022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紫癜病”,饮食失宜、情志过极、久病体虚、外感六淫等病因皆可使机体阴阳失衡,进而发为该病。孙伟正教授根据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自拟验方“血安宁”“血思饮”治疗,攻补兼施,形神共调,调和阴阳,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介绍孙伟正教授辨治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王金环王斌高明洁孙伟正孙岸弢张春宇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中医药治疗ITP,尤其是CITP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很多学者又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探讨了中药治疗ITP的机理,本文将近年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启迪中医学者。
孙岸弢孙凤王春玲尚溪瀛朱云丽王芳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发病机理
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学反应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象升高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以及免疫学指标对血象升高的预测作用,以期为制定治疗方案,疗效预测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个分中心接受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的69例AA患者,按治疗6个月时血象恢复程度(包括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血象较基线值增长<50%,另一组较基线值增长≥50%,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结果(1)与HGB上升<50%组比较,HGB上升≥50%组治疗前Th2<15%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2)与WBC上升<50%组比较,WBC上升≥50%组治疗前CD_(3)^(+)CD_(19)^(-)更高,CD_(3)^(+)CD_(19)^(-)≥78%,CD_(3)^(+)CD_(8)^(+)≥41%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_(8)^(+)≥41%是WB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与PLT上升<50%组比较,PLT上升≥50%组治疗前GATA3更低,CD_(3)^(+)CD_(19)^(-)≥75%、CD_(3)^(+)CD_(25)^(+)≥7%、GATA3<4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_(19)^(-)≥75%、CD_(3)^(+)CD_(25)^(+)≥7%、GATA3<40%均是PLT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与ANC上升<50%组比较,ANC上升≥50%组治疗前CD_(3)^(+)CD_(19)^(-)更低,CD_(3)^(+)CD_(19)^(-)≥76%,T-bet<10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_(3)^(+)CD_(19)^(-)≥76%是AN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治疗前Th2<15%似可作为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后HGB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2)治疗前CD_(3)^(+)CD_(8)^(+)≥41%似可作为治疗后WBC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3)治疗前CD_(3)^(+)CD_(19)^(-)≥75%、CD_(3)^(+)CD_(25)^(+)≥7%且GATA3<40%似可作为治疗后PLT明显增长的预测指标;(4)治疗前CD_(3)^(+)CD_(19)^(-)≥76%似可作为治疗�
张耀尹何嘉琪蒋佩珍梁嘉禾王文儒丁宇斌王金环徐瑞荣邸海侠万姜维刘奇峰王海霞孙岸弢唐旭东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特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