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婷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溶解氧
  • 2篇千岛湖
  • 2篇系统设计
  • 1篇滇池
  • 1篇滇池外海
  • 1篇迭代
  • 1篇迭代计算
  • 1篇信息共享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偏误
  • 1篇语用失误
  • 1篇跃层
  • 1篇在线管理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水动力模型
  • 1篇水华
  • 1篇水量平衡
  • 1篇水体
  • 1篇题写

机构

  • 7篇云南大学
  • 3篇普天信息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昆明市滇池高...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孙婷
  • 3篇陈岚
  • 2篇李慧赟
  • 1篇吕恒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湖泊水量平衡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获取湖泊水位、面积和库容数据,建立水位‑面积‑库容曲线;步骤二、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根据模型计算模拟库容变量值;步骤三、根据每日模...
罗潋葱龚发露赵海霞罗纯良李加龙张如枫陈岚武桂竹张舰孙婷
贵阳供电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非常活跃和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技术应用领域,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通过网络,组织机构内部的人员可跨越时间、地点协同工作。使用办公自动化系...
孙婷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供电局系统设计工作流信息共享
千岛湖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结构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2017年1月—2020年2月千岛湖大坝前水质高频监测数据与湖心区气象数据,使用Lake Analyzer(LA)软件计算了水体稳定度指标(“施密特稳定度”和“浮力频率”)和热分层指标(“温跃层深度”和“温跃层厚度”),并与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氧跃层深度”和“氧跃层强度”)结合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存在时间长且稳定的热力分层和溶解氧分层,分层期为每年4—12月,根据结构变化可分为形成期(4—6月)、稳定期(7—9月)和减弱期(10—12月)三个阶段。水体稳定度指标、热分层指标和溶解氧垂向分布指标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混合状态是影响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重要因素,湖体存在热分层则是氧跃层出现的根本原因,水体稳定度升高与热分层结构形成均阻碍溶解氧的垂向交换,促进氧跃层的形成。基于回归分析,发现温跃层深度与氧跃层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精度高(R^(2)=0.81,N=25),说明在千岛湖可通过温跃层深度推断氧跃层态势。研究结果同时证明LA在千岛湖的可适用性,以及在其它湖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水体稳定度和热分层指标定量化计算的工具。
张如枫兰佳王裕成满小明吴松涛吴志旭李慧赟罗潋葱李加龙龚发露殷鑫星孙婷
关键词:溶解氧千岛湖
2002—2018年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21
2023年
为弄清滇池外海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滇池外海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基于2002—2018年期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演的水华面积,分析了上述3个区域蓝藻水华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7—2018年水文、气象和出入流数据,构建了外海三维水动力生态模型(AEM3D),并计算了各区域的水力滞留时间。通过冗余分析(RDA)、随机森林(RF)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以上区域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2—2018年期间,整个滇池外海区域年平均水华面积比(水华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空间上由北向南依次递减,整个外海水华暴发面积最大主要发生在秋季。在外海北部区域,其东部水华较西部更为严重,而在中部和南部区域,呈现西部水华较东部更为严重的空间分布模式。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发现,风速、水温和日照时长是上述各区域中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水华暴发期间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且上述区域的水华面积比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外海各区域,水力滞留时间与水华暴发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空间上水力滞留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风速和风向是影响蓝藻水华空间分布规律和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李加龙罗纯良吕恒许佳峰罗潋葱潘珉何锋满小明张如枫龚发露孙婷陈岚武桂竹
关键词:滇池蓝藻水华
利用高频监测数据分析千岛湖溶解氧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025年
水质高频监测手段能有效捕捉水质参数在小时尺度上的快速变化信息。为深入了解千岛湖近年水质变化,基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千岛湖湖心表层溶解氧(DO)及其他环境因子的高频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DO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并用随机森林(RF)和相关性分析(CA)甄别了影响DO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DO各季节均呈明显昼夜变化规律。秋冬季节,DO最大值出现在18:00左右,尔后下降,次日9:00达最小值后再上升,呈正弦形峰谷交替模式;春夏季与秋冬季相反。水温(WT)、叶绿素a(Chl-a)、大气复氧速率(F)、浊度(TURB)、藻蓝蛋白(PC)和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影响DO变化的主要因子。除Chl-a和PC外,其余因子均与DO呈负相关。利用RF对DO及其影响因子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WT(31.6%)>Chl-a(15.8%)>FDOM(9.9%)>TURB(9.3%)>PC(8.4%)>F(7.8%)。不同季节上述因子的贡献率略有差异,春夏秋冬各季最大贡献率因子分别为FDOM(30.9%)、PC(25.4%)、Chl-a(20.5%)、F(28.8%)。2015—2019年间,DO季节均值呈现“春(9.9 mg·L^(–1))>冬(9.8 mg·L^(–1))>夏(8.6 mg·L^(–1))>秋(8.4 mg·L^(–1))”的模式。RF方法在千岛湖的成功应用,能为其他类似环境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借鉴,所得结论能为千岛湖水环境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孙婷王裕成兰佳罗纯良罗潋葱吴志旭李慧赟李慧赟张如枫龚发露武桂竹陈岚陈岚满小明
关键词:溶解氧千岛湖
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光盘在线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光盘在线管理系统是针对光盘管理的实际需要,采用面向对象等相关技术,充分考虑与现有的图书馆Sulcmis SystemⅢ系统的结合,以ASP.NET为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
孙婷
关键词:系统设计逻辑结构
云南大学“2+2”项目留学生“泰国文化介绍”的汉语主题写作偏误研究
云南大学对于“2+2”项目的泰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考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文学创作;一部分是泰国文化介绍。泰国文化介绍部分侧重于留学生的专题写作能力和对汉泰文化的了解程度,考查留学生的深层书面表达能力。本文基于泰国文化介...
孙婷
关键词:语言偏误语用失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