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巍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菱迪芙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难治性突聋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难治性突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47岁,病程2周~2个月.所有病例均在院外做过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个别做过高压氧、针...
- 刘苏辐魏伯俊汪学勇谢洪王佳姬巍白娟
- 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多平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多平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价值。方法:对67例多平面OSAHS患者采用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结果的比较判定疗效。结果:67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6.57%。术前与术后1年AHI和SaO2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肯定,特别是同期治疗多平面阻塞安全可靠,具有独特的优势。
- 彭洪尹金淑姬巍王瑞通
- 关键词:射频消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血清EGFL7、MTA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肿瘤转移性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病毒组织60例,其中转移患者22例作为转移组,未转移患者38例作为未转移组,以同期2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EGFL7、MTA1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EGFL7、MTA1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GFL7、MTA1蛋白与MVD、LVD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EGFL7、MTA1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血清EGFL7、MTA1蛋白及MVD、LVD水平比较结果:鼻咽癌患者转移组>鼻咽癌患者未转移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EB病毒相关抗体阴阳性血清EGFL7、MTA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患者血清EGFL7、MTA1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L7及MTA蛋白分别与MVD、LVD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以鼻咽癌患者血清EGFL7、MTA1平均值为中位数,分为低EGFL7组、高EGFL7组及低MTA1组、高MTA1组,Ka⁃plan⁃meier生存函数结果显示,低EGFL7组的MST高于高EGFL7组的MS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MTA1组MST高于高MTA1组的M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L7、MTA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关系,血清EGFL7、MTA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预后较差。
- 冯睡尹金淑谢洪姬巍刘艾竹彭洪
- 关键词:鼻咽癌预后
-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被引量:37
- 2006年
-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 李健东赵亮王佳姬巍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 血清骨桥蛋白、膜联蛋白A2与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膜联蛋白A2(ANXA2)与早期声门型喉癌(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EGC患者临床资料, 统计患者入院时血清OPN、ANXA2检测结果, 并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内复发为终点事件, 根据是否复发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 比较组间资料, 采用Cox回归, 分析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与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 分析血清OPN、ANXA2对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2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167例EGC患者中, 42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复发组), 复发时间16.00(13.75, 19.25)个月, 复发率25.15%;125例患者在2年内未复发(未复发组)。复发组低分化、肿瘤侵犯前联合占比及入院时血清OPN、ANXA2、睾酮水平高于未复发组[52.38%(22/42)比20.80%(26/125)、52.38%(22/42)比20.00%(25/125)、(24.26 ± 4.64)μg/L比(18.83 ± 4.17) μg/L、(37.62 ± 6.15) μg/L比(31.24 ± 5.56) μg/L、(27.26 ± 5.31) nmol/L比(22.85 ± 4.62) 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与肿瘤分化、肿瘤侵犯前联合及血清OPN、ANXA2、睾酮异常表达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 血清OPN、ANXA2预测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79, 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对应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40、34.72 μg/L。绘制决策曲线, 血清OPN、ANXA2对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具有预测意义, 且联合病理等级、肿瘤侵犯前联合、睾酮预测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能提高净获益率。结论 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可能与血清OPN、ANXA2有关, 血清OPN、ANXA2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早期检测血清OPN、ANXA2具有预测EGC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
- 彭振兴白娟姬巍尹金淑彭洪陈晓红
- 关键词:骨桥蛋白喉部分切除术膜联蛋白A2
- 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部位与功能康复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颞骨外面神经不同部位切断伤术后与功能康复的关系。方法将颞骨外面神经分成三级:一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面神经包括颞面干及颈面干;二级面神经分支为主干之后的面神经,大致范围是上缘自耳屏角至外眦的连线,腮腺前缘15 mm左右至下颌角前10 mm左右,此处面神经分支较多,互有交通支常见,神经干明显较一级分支细;三级面神经分支为二级面神经分支范围以远的远心段面神经分支,该处面神经离一级分支更远,神经干较二级分支更细。对31例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部位按上述分级,均行面神经吻合术,随访3~12个月,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一级伤和二级伤患者分别与三级伤康复患者比较,三级伤患者康复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同部位颞骨外面神经切断伤患者,选择面神经吻合术后,远心段的三级面神经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差。
- 刘苏辐李健东汪学勇赵亮姬巍王佳白娟魏伯俊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康复
- Multivision侧颅底手术处理颞骨占位性病变
- 目的探讨在侧颅底手术中显微镜与内窥镜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用 Zeiss NCA 手术显微镜手术治疗了12例主诉为面瘫的颞骨占位性病变,术中对显微镜无法暴露的盲区,启用了显微镜附带的 Multivision 功能,在耳内窥...
- 李健东赵亮周小红白云波汪学勇谢洪翟翼飞李娟王佳姬巍
- 关键词:侧颅底手术颞骨面瘫
- 文献传递
- 一种方便消毒晾干的耳鼻喉用器械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消毒晾干的耳鼻喉用器械架,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能容纳消毒液的盒体,且盒体内设置有竖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盒体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消毒液腔和晾干腔,且盒体的内腔...
- 姬巍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力度过大的耳鼻喉喷药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力度过大的耳鼻喉喷药器,包括注射筒、连接在注射筒右端的喷管、安装在注射筒内的活塞块以及与活塞块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的端部连接有位于注射筒外侧的向下的压杆,且压杆与注射筒之间设置有随着注射压力不断增大...
- 姬巍
- 文献传递
- 侵犯上消化呼吸道复发性甲状旁腺癌的再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侵犯上消化呼吸道复发性甲状旁腺癌的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总结6例伴上消化呼吸道侵犯的甲状旁腺癌患者首次手术方法、术后复发部位、复发间隔时间,本次手术方法及其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的动态改变。6例患者之前的手术次数分别为4次者2例,2次、3次、5次和7次者各1例,上次手术后血钙及PTH无改善者3例。本组患者本术前的甲状旁腺激素值为860~2830ng/L。行Ⅱ、Ⅲ、Ⅳ及Ⅵ区淋巴结清扫3例,Ⅱ~Ⅵ区、Ⅱ~Ⅶ区和Ⅲ一Ⅶ区清扫各1例,对术后缺损器官行一期修复。5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例患者均有上消化呼吸道侵犯,其中单纯气管食管侵犯者4例,气管、食管、喉和下咽均受侵者1例,单纯喉内侵犯1例。2例伴Ⅳ及Ⅶ区淋巴结转移。本次手术后所有甲状旁腺激素均于术后2h内恢复正常,高钙血症均于术后24h内消失。4例患者随诊11~40个月PTH和血钙均在正常范围,另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1个月再次局部复发。术后并发食管瘘和淋巴管瘘各1例,均于保守治疗后愈合。6例患者出院时均拔管。1例患者并发胸骨愈合不良。结论局部复发并侵犯上消化呼吸道的甲状旁腺癌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前准确定位和术中甲状旁腺激素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魏伯俊申虹邢小平姬巍赵亮王佳谢洪周小红尹金淑姜涛昌红石峰
-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