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传林
-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磁导航辅助下切除侧脑室内脑膜瘤病例报告七例
-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辅助下切除侧脑室内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预后.方法:应用Compass Cygnus PFS电磁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侧脑室内脑膜瘤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
- 尤彬生张健费昶程彦昊宋启民姬传林戴超
- 关键词:电磁导航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方法
- 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c-myc表达与侵袭性的相关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c -myc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垂体腺瘤的MVD、c-myc表达情况 ;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MVD与c-myc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6 .78± 1.6 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3.72± 1.0 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各型垂体腺瘤中c -myc均有表达 ,总阳性率为 37.9% ;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 5 5 .5 6 % ,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率为 2 2 .5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侵袭性垂体腺瘤c -myc高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c -myc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5 5 4 ,P <0 .0 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MVD增高、c -myc高表达 ,是反映垂体瘤侵袭能力及预后的有用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与c -myc表达强度密切相关 ,提示c
- 姬传林孙炜秦艳平罗静
- 关键词:垂体腺瘤血管生成C-MYC基因肿瘤侵袭
- 跨窦硬膜外血肿15例诊治体会
- 1998年
- 姬传林朱大为孟凡兴
- 硬膜外血肿术后继发原位急性硬膜下积液2例被引量:1
- 2000年
- 姬传林秦艳平张晓飞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继发硬膜下积液
- 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诊治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25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保守治疗的3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的57例中,恢复良好43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综合考虑对冲性额叶挫裂伤和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特点,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 王兴铧李旭姬传林
- 关键词:颅内损伤对冲伤额叶挫裂伤中央型脑疝手术时机
- 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瘤细胞的凋亡与侵袭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瘤细胞凋亡 (Apoptosis)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密度 (MVD) ;应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对 38例垂体腺瘤 (12例侵袭性腺瘤 )检测瘤细胞凋亡情况 ;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对MVD与瘤细胞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6 .78± 1.6 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MVD为 3.72± 1.0 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肿瘤细胞的凋亡百分比 ,侵袭性为 11.5 2± 6 .77(% ) ,非侵袭性为 6 .0 5± 4 .82 (% )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凋亡率高 ,垂体腺瘤的异倍体率为 6 3.2 % ,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为 87.5 % ,非侵袭性腺瘤为 4 5 .5 %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MVD与瘤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 (r=0 .6 12 ,P <0 .0 5 )。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MVD增高、DNA倍增明显 ,同时肿瘤细胞凋亡也增加。
- 姬传林秦艳平孙炜罗静
-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凋亡垂体腺瘤侵袭性
- 经上颌窦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寻找经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的相关解剖标志。方法在成人尸头上采用上颌窦入路实施颅内手术,观察翼腭窝、中颅底的解剖结构及显露情况。结果翼腭窝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神经层位于后内侧,血管层位于前外侧,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是翼腭窝的重要解剖标志。围绕圆孔广泛磨除中颅窝底部,打开蝶窦后可显露眶上裂、眶尖及整个海绵窦。结论上颌窦入路手术的解剖标志是上颌神经、圆孔、蝶腭孔及翼管前孔,通过该入路可以安全显露整个海绵窦、鞍旁、鞍区及鞍下区。
- 刘焕亭刘军费昶衡雪源孟凡国姬传林
- 关键词:上颌窦翼腭窝颅底手术路径
- 快速细孔微创钻颅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快速细孔微创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的优点,并与传统开颅(conventional open craniotomy,COC)作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9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30例应用快速细孔钻颅器钻颅置管引流清除血肿,159例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结果穿刺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306例(占88.44%),预后不良者(ADLⅣⅤ级)40例(占11.56%),死亡84例,(占19.53%)。开颅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级)50例(占49.02%),预后不良占(ADLⅣⅤ级)52例(占50.98%),死亡57例(占33.96%)。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经济、微创可行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姬传林费昶张庆林张健王新功程彦昊
-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引流
- 血管压痕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压迫程度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术前磁共振微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均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在常规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中根据血管压迫神经根的程度进行分组并行不同处理(对存在明显血管压迫且有压痕的患者设为有压痕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对有血管存在且无压痕的患者设为无压痕组,先行微血管减压,为避免遗漏再行三叉神经颅内段探查术行三叉神经颅内脑池段全程松解减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压痕组和无压痕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95例患者术中均证实存在相应血管,MRI诊断敏感性为100%.95例患者术后第1天有效率为92.63%,94例患者术后第7天有效率为93.62%.56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Ⅰ级48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Ⅰ级27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4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27).55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Ⅰ级4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Ⅰ级2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3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09).结论 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其中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有明显压痕的患者疗效较血管接触神经但无压痕的患者更好.
- 宋启民戴超程彦昊姬传林费昶张建王新功李冰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中等量小脑出血(出血量10~20 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1例中等量小脑血肿患者分为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组(n=33)和小骨窗开颅组(n=28),比较2组近期(治疗后3周)和远期(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BI)等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软通道置管引流组和小骨窗开颅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小脑出血(10~20 mL)患者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
- 王兴铧姬传林杜嘉庚
- 关键词:小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