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
-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9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制定防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2019年白银市各县(区)上报至中国肿瘤登记平台的恶性肿瘤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2019年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率315.85/10万,男性发病率(317.30/10万)与女性发病率(314.3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05)。农村发病率(330.94/10万)高于城市(288.5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64,P<0.05);20~<25岁、30~<55岁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而60~<65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3569例(74.73%),胃癌754例(15.79%)。2019年恶性肿瘤总死亡率149.66/10万,男性死亡率(184.08/10万)高于女性死亡率(113.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06,P<0.05);农村(159.31/10万)死亡率高于城市(132.2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7,P<0.05);55~<6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死亡前10位的恶性肿瘤1885例(83.30%),肺癌522例(23.07%)。结论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其中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是发病和死亡较高的恶性肿瘤,对于男性,胰腺癌和食管癌是需要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而女性需要重点防控乳腺癌的发生。
- 周红马骥雄薛娟娟鲁朝霞刘丽君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甘肃省白银市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核查分析
- 2021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各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白银市1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信息,现场核查漏报和报告数据质量,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相关医务人员,以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白银市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漏报现象,漏报率急诊科(15.87%)高于住院部(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0,P<0.05);报告质量抽查,死亡病例报告卡的信息录入一致率和填写完整率均为80.00%,报告及时率为97.41%,身份证号和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均为100.00%,死因编码错误率1.03%;医务人员死因报告知识知晓率为77.08%。结论白银市医疗机构死因漏报主要集中在急诊科;相关部门应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提高死因报告质量。
- 秦溢阳鲁朝霞周红马骥雄
- 关键词:死因
- 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根据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率、死亡率、发病死亡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结果2018年白银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2.67/10万,中标率178.33/10万,世标率为172.91/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18.93%;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胃癌,其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前10位占新发恶性肿瘤的74.73%。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6.55/10万,中标率86.39/10万,世标率为84.5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9.29%;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其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前10位占全部死亡恶性肿瘤的84.34%。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白银市各区县发病率中标和死亡率中标最高的分别为平川区和景泰县,最低的为白银区。结论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需要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排在女性发病率、死亡率的前五位,应作为女性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
- 马骥雄马菊红周红鲁朝霞丁高恒刘玉琴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8—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所有已审核的白银市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APC=6.97%,t=5.480)、标化死亡率(APC=6.94%,t=5.263)均呈上升趋势(P<0.05);早死概率为10.31%~12.0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3,P>0.05);每年早死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5.30%,t=3.442,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较高。结论4类主要慢性病是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重点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男性是重点关注人群。
- 周红马骥雄鲁朝霞赫永虎
- 关键词:主要慢性病
- 2010-2020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死亡变化趋势及减寿年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0—2020年甘肃省居民胃癌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为甘肃省胃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肿瘤登记平台收集2010—2020年甘肃省胃癌死亡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2.0计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和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SPYLLR),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胃癌死亡趋势。结果2010—2020年甘肃省胃癌年均死亡率为51.58/10万,中标死亡率为41.66/10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3.04%、-6.44%,P<0.05)。男性死亡率(75.14/10万)高于女性(26.60/10万),城市(57.41/10万)高于农村(34.02/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年龄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PC=-11.49%,P<0.05)。2010—2020年胃癌累计PYLL为117650.0人年,AYLL为9.93年,PYLLR为5.12‰,SPYLLR为3.89‰,PYLLR和SPYLLR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7.42%、-9.59%,P<0.05)。结论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死亡水平仍较高,疾病负担较重,需重点关注男性和老年群体。
- 周红马骥雄刘玉琴丁高恒龙开冲
- 关键词:胃癌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疾病负担
- 2010-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分析
- 2024年
-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疾病负担情况,为甘肃省肺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9年的肺癌死亡登记数据,用SPSS 27.0软件计算死亡率及疾病负担等相关指标,采用Joinpoint 5.2软件进行率的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0-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死亡率为23.71/10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分别为22.45/10万、18.02/10万,0~74岁累积率为2.19%,35~64岁截缩率为23.33/10万。男性肺癌死亡率(31.21/10万)高于女性(15.81/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9年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7.97%,P<0.05)。肺癌死亡率在0~<45岁年龄组均处于较低水平,45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快速上升,男性、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人群均在80~84岁组达到死亡高峰,女性人群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65岁及以上人群肺癌死亡率在2010-2019年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5.66%,P<0.05)。2010-2019年甘肃省肺癌所致人群潜在减寿年数为41 847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39 138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11.34年,潜在减寿率为1.55‰,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1.45‰;肺癌所致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39 025人年,标化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36 746人年,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14.56年,潜在工作损失率为1.41‰,标化潜在工作损失率为1.33‰。结论 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疾病负担较重,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肺癌筛查,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与疾病负担。
- 鲁朝霞马菊红马骥雄周红薛娟娟丁高恒刘玉琴王引弟吕珍
- 关键词:肺癌疾病负担
- 工业地区333例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工业地区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止致伤、致残、致死制定有效的预防烧伤措施。方法收集333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烧伤与年龄、性别、致伤物及伤口愈合时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工业地区以21~50岁男性烧伤患者居多,占52.56%。烧伤原因以工业烧伤最多,占42.04%,热液烫伤次之,占41.14%,烧伤时间以夏季居多,占31.53%。治疗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8.93±11.69)d。不同年龄、就诊方式、烧伤类型、创面面积和深度烧伤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长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工业地区工业烧伤是今后干预的重点。社会、工厂、学校、家庭要共同增强责任意识,防止和减少烧伤的发生。
- 杨素萍雷彩霞周红
- 关键词:烧伤
- 2018—2020年甘肃省白银市肿瘤发病漏报专题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登记平台与医疗机构发病漏报情况。[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CRM)方法开展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登记发病漏报调查,计算全市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总体漏报率。调查白银市综合医疗机构肿瘤漏报情况,计算医疗机构漏报率。对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相关负责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分析漏报原因。[结果] CRM法估计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发病11 249例,矫正发病率为216.14/10万,漏报率为14.51%;医疗机构总体漏报率为16.48%,市、县级医院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面访谈调查发现,市级A医院在HIS系统中对肿瘤报告对象进行了强制上报控制,漏报个案均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其他5家医疗机构则主要以白银市常见恶性肿瘤为主;市级C医院有漏报自查制度,但只将住院患者纳入自查,未对门诊患者进行自查,仍存在漏报。[结论]为了获得可靠、完整的肿瘤登记数据,可通过收集医保部门数据进行补充;医疗机构设置HIS系统自动拦截报告功能、定期组织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自查以减少漏报,对提高报告数据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 李江涛鲁朝霞张入学何涛马骥雄周红秦溢阳
- 关键词:肿瘤登记漏报调查捕获-再捕获
- 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2020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2010-2020年变化趋势,为甘肃省胃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肿瘤登记平台,导出2010-2020年甘肃省恶性肿瘤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按性别、城乡和年龄分组计算胃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20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胃癌5746例,发病率44.68/10万,标化发病率27.28/10万,居发病谱第一位;发病率男性(66.17/10万)高于女性(22.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740,P<0.05);标化发病率天水市张家川县最高(95.54/10万)、庆阳市庆城县最低(12.65/10万);2020年胃癌发病率在45~49岁开始随年龄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75~79岁达到峰值,45~49岁至80~84岁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0—2020年胃癌发病率(AAPC=-2.98%,t=-2.647)、标化发病率(AAPC=-5.78%,t=-4.598)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甘肃省胃癌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关注胃癌高发地区,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和宣传教育工作,以巩固和扩大防控成果。
- 周红马骥雄鲁朝霞薛娟娟张万鹏孔慧娟刘玉琴丁高恒
- 关键词:胃癌发病率
- 白银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肌酐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已成为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并且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因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三者合并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为了解白银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糖、
- 杨素萍万国生周红梁晓华
-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异常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