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怡

作品数:28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儿童
  • 5篇助听器
  • 4篇听性
  • 4篇综合征
  • 4篇耳聋
  • 3篇导抗
  • 3篇新生儿
  • 3篇中耳
  • 3篇声导抗
  • 3篇术后
  • 3篇听觉
  • 3篇听力筛查
  • 3篇听性脑干
  • 3篇听性脑干反应
  • 3篇脑干
  • 3篇脑干反应
  • 3篇宽频
  • 3篇基因
  • 3篇耳聋基因
  • 2篇新生儿听力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8篇周怡
  • 26篇刘海红
  • 22篇金欣
  • 20篇李颖
  • 11篇李靖
  • 10篇倪鑫
  • 9篇郝津生
  • 9篇陈敏
  • 9篇张杰
  • 7篇赵雅雯
  • 7篇杨扬
  • 6篇刘薇
  • 5篇郑军
  • 3篇张亚梅
  • 3篇刘冰
  • 2篇张莉
  • 1篇耿江桥
  • 1篇陈天明
  • 1篇王秋菊
  • 1篇窦珍珍

传媒

  • 9篇听力学及言语...
  • 5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软带骨锚式助听器使用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软带骨锚式助听器(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BAHA)对儿童使用者的效果,为软带BAHA适用人群的选择及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3例双侧外耳畸形儿童为研究对象,月龄5~135个月,平均35.52±36.60个月。对受试儿童进行裸耳听阈和助听听阈测试,并在选配软带BAHA前后分别以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bility rating,SIR)、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lltEARS auditory guestionnaire,LEAQ)进行听觉感知及言语表达能力评估。结果受试儿童配戴软带BAHA后,在0.25、0.5、1、2和4kHz处听阈值平均降低了34.13、37.36、36.39、31.52和27.22dB;选配软带BAHA前患儿的IT-MAIS/MAIS得分明显低于选配后3、6、12个月(均为P<0.05),选配软带BAHA前LEAQ得分仅明显低于选配后12个月时(P<0.05);选配软带BAHA后患儿MUSS得分提高,其选配前的MUSS得分与选配后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儿童各时期SIR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带BAHA可显著改善外耳畸形儿童听力水平,可作为BAHA手术植入前的替代听觉装置;佩戴软带BAHA后患儿听觉感知能力发育迅速,言语表达能力在佩戴后12个月时发育迅速。
李颖刘海红李靖金欣赵雅雯周怡郑之芃郑军张杰陈敏郝津生杨扬刘薇
关键词:儿童听觉感知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残余听力与早期听觉言语发育的影响作用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及听觉言语能力的评估,探索术后残余听力对早期CI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 共有24名CI儿童参与本项研究,所有受试儿童全部...
李颖刘海红郑之芃赵雅雯金欣李靖周怡郑军张杰陈敏郝津生杨扬刘薇
铂类化疗药对儿童实体瘤听觉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铂类药物在实体瘤儿童化疗过程中对听力的影响,考察铂类化疗药导致听力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化疗的实体瘤儿童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化疗过程中均使用铂类化疗药,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共纳入0.2-12.5岁实体瘤患儿47名,共计94耳,进行化疗的平均次数为5.4次(3-10次)。ABR检查中以任意一耳听阈大于30d B n HL为听力损伤,第6疗程听力异常发生率为6.4%(6/94),与基线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疗程ABR阈值与基线水平相比,ABR阈值明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TA检查中第6疗程6k Hz、8k Hz测听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应阈值明显提高;DOPAE提示第6疗程6k Hz、8k Hz,通过率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是铂类药物耳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0.912),提示年龄越小铂类药物的耳毒性越易显现。结论铂类药物用于儿童实体肿瘤化疗可引起听力损伤,在高频部分(6-8 k Hz)尤为显著。DOPAE、纯音测听及ABR可作为监测、评价铂类药物耳毒性的重要指标。儿童年龄越低则铂类药物引起听力损伤的危险越大,低龄儿童使用铂类药物时更需加强听力监测。
王生才马晓莉周怡唐力行陈敏张杰刘海红邰隽刘原虎倪鑫
关键词:铂类药物儿童实体瘤
万古霉素对幼儿听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的使用对幼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急性感染患儿,治疗方案中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22名,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听力学检测,分析患儿用药前后、伴随用药、不同用药时长的听力阈值、阈值潜伏期情况;比较万古霉素近期药效对听力的影响;分析用药后肝肾功异常情况与听力学的关系。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月-59月患儿22名,中位数年龄为28月,所有患儿用药前后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用药组(13例)和非合并用药组(9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依据肝肾功能结果分正常组(14例)和异常组(8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依据用药时长分小于10天组(12例),大于10天组(10例),组间听力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万古霉素中短期的使用对幼儿的听力无明显损害;2)合并用药、用药时长。
杨扬周怡张杰刘冰刘海红张亚梅刘世琳张晓絮陈敏
关键词:万古霉素听力学儿童
基于0 daPa宽频声导抗技术评估鼓膜置管状态
2025年
目的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0 daPa 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0 daPa)曲线,建立鼓膜置管状态的判断依据,辅助医生确定鼓膜置管状态,确定拔管时机。方法对43例(62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正常组10例20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12月以上儿童,置管通畅组11例(19耳),置管堵塞组22例(23耳);共获得107个频率的WAI-0 daPa。利用Kruskal-Wallis H和Nemenyi统计法,比较三组WAI-0 daPa结果。结果鼓膜置管通畅组在226~66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置管堵塞组在226~500 Hz处WAI-0 daPa显著低于置管通畅组(P<0.05),中耳功能正常组在2000~3364 Hz、672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置管堵塞组(P<0.05)。低频区WAI-0 daPa低于20%时,置管堵塞的可能性大。结论利用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曲线低频区域吸收率,可判断鼓膜置管状态,辅助医生确定拔管时机。
郑之芃王雪瑶周怡李颖金欣史吉峰刘薇刘海红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儿童声诱发短潜伏期负波特征分析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低龄儿童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波(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
赵雅雯周怡金欣李颖张莉郑之芃刘海红倪鑫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573例的特征与转归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 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史吉峰刘海红窦珍珍郭凌云冯文雅周怡李颖金欣胡惠丽郑之芃刘冰胡冰陈天明郭欣陈荷英刘钢
关键词:听力随访研究
听力正常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听性脑干反应波形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究听力正常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征及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ASD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方法 (1)将55例(110耳)听力正常ASD儿童和月龄、性别相匹配的55例(110耳)典型发育(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按月龄分为≤24月龄(22耳)、25~36月龄(40耳)、37~48月龄(28耳)及>48月龄(20耳)四个亚组。比较听力正常ASD儿童与TD儿童的ABR潜伏期和波间期是否存在差异。(2)根据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将ASD儿童按照严重程度分级,探究听力正常ASD儿童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其严重程度分级是否相关。结果 (1)≤24月龄时,ASD与TD儿童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5~36月龄时,与TD儿童相比,听力正常ASD儿童波Ⅲ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显著延长;37~48月龄时波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显著延长;>48月龄时波Ⅴ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显著延长(P<0.05);(3)ASD严重程度分级越高,ASD儿童波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越长(P<0.05)。结论 自25月龄起听力正常ASD儿童与TD儿童的听觉脑干通路发育水平便显现差异,听力正常ASD儿童的听觉脑干发育水平显著落后于同龄TD儿童。听力正常ASD儿童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其严重程度分级相关。
林智涵周欣王雪彤李颖王雪瑶金欣郑之芃周怡史吉峰刘海红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听性脑干反应儿童
0~6岁听力正常儿童听性脑干反应演化规律及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的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索0~6岁儿童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潜伏期及波间期的正常参考范围,分析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Click-ABR的临床特征。方法:分别对1791例(3582耳)0~6岁听力正常儿童及176例(258耳)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进行Click-ABR。分析不同月龄听力正常儿童Click-ABR各项参数的差异,同时比较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Click-ABR波Ⅴ反应阈与潜伏期及波间期的相关性。结果:波Ⅰ潜伏期与月龄不相关,波Ⅲ潜伏期、波Ⅴ潜伏期、波Ⅰ-Ⅲ间期和波Ⅰ-Ⅴ间期均与月龄呈明显负相关;波Ⅲ潜伏期自25个月起不随年龄增长而缩短,波Ⅴ潜伏期自37个月起不随年龄增长而缩短。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在80 dB nHL刺激声下波Ⅰ潜伏期与听阈呈正相关,波Ⅰ-Ⅲ、Ⅰ-Ⅴ间期与听力正常儿童标准值无差异。结论:0~6岁儿童Click-ABR波Ⅲ、Ⅴ潜伏期及波Ⅰ-Ⅲ、Ⅰ-Ⅴ间期随年龄增长而缩短,本研究建立了本实验室0~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Click-ABR潜伏期及波间期的正常参考范围;结合Click-ABR听阈以及80 dB nHL刺激声下波Ⅰ潜伏期,可初步筛选出声传导功能异常儿童,同时应进一步补充其他听力诊断组合。
李颖王雪瑶周怡金欣郑之芃史吉峰刘海红
关键词:儿童听性脑干反应
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对选配助听器的低龄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汉语普通话版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auditory questionnaire,LEAQ)调查评估低龄听障儿童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分别在助听器选配前、助听器佩戴后3、6和12个月对162例3.0~48.0月龄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进行中文版LEAQ问卷调查,LEAQ问卷由儿童直接看护人完成填写,问卷包括35个问题,涉及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三方面,满分35分,得分越高,其听觉语言能力越好。结果 162例听障儿童助听器选配前、佩戴后3、6和12个月LEAQ总分平均分分别为10.47、17.73、20.64和26.47分,呈显著增长趋势(F=23.68,P<0.001);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得分显著增长的助听器佩戴时间分别为3、6和12个月;LEAQ得分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助听器选配月龄、儿童居住环境、看护人文化程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儿童助听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及前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低龄听障儿童在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12个月内LEAQ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早期行助听器放大干预、看护人文化程度高和居住城镇地区有利于低龄听障儿童早期听觉行为能力发育;LEAQ是临床监测低龄儿童前语言时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发育进程的有效工具。
刘海红金欣周怡李靖刘璐璐倪鑫
关键词:低龄儿童助听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