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0年
-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 周志平施鑫
- 关键词:骨肉瘤血管生成因子预后
- RECK、MMP-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RECK、MMP-2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01年至2004年我院49例骨肉瘤患者组织标本中RECK、MMP-2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特点,进而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49例骨肉瘤患者组织中RECK与MMP-2表达相关(r=-0.603,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亚型与RECK、MMP-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转移及复发状况相关(P<0.05)。49例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期与RECK、MMP-2表达相关(P=0.003,0.028)。结论RECK、MMP-2与骨肉瘤转移、复发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骨肉瘤复发、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徐建达施鑫吴苏稼张先燎周志平
- 关键词:RECKMMP-2骨肉瘤预后
- CT灌注成像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点,对其生长、侵袭及转移起到关键性作用。早期已有研究证实抑制血管生成可以增强治疗肿瘤的疗效。但传统分析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准方法为组织病理学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有创且间接评估肿瘤血管,不能提供体内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信息。CT灌注成像(CTPI)作为一种无创、定量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活体内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监测抗血管生成疗效,本文就CTPI在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周志平施鑫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抗血管生成
- 骨肉瘤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 第一部分 CT灌注成像对评估原发性骨肿瘤血流灌注的意义
目的
1.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原发性骨肿瘤的血管特征;2.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骨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3.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原发性...
- 周志平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肿瘤灌注血管生成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对S180肉瘤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对S180肉瘤C57BL/6鼠模型以及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肉瘤C57BL/6鼠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顺铂+恩度联合组,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9的表达。结果成瘤后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顺铂+恩度联合组中的VEGF及MPP-9表达H评分分别为51.4±2.5、48.4±5.3、41.4±5.2、32.3±3.9和47.2±3.6、46.1±6.1、36.5±6.4、31.3±3.2;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和联合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顺铂组与联合组之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能够显著抑制VEGF及MMP-9的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肉瘤浸润及转移。
- 张先燎施鑫吴苏稼徐建达周志平
- 关键词:顺铂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骨肉瘤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参数与骨肉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6例经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的患者,治疗前均行CTPI检查,从而获得骨肉瘤患者肿瘤及正常肌肉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灌注参数。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计算治疗前骨肉瘤穿刺标本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对肿瘤组织和肌肉组织灌注参数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灌注参数与MVD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骨肉瘤中的BF、BV、TTP以及PS值分别为46.6±25.1mL/(100g·min)、61.8±29.5mL/100g、122.9±26.2s和44.5±14.6mL/(100g·min)。而正常肌肉组织的BF、BV、TTP以及PS值分别为5.2±6.6mL/(100g·min)、9.6±7.3mL/100g、115.5±33.1s和17.0±29.3mL/(100g·min),骨肉瘤组的BF、BV和PS高于肌肉组,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但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肉瘤组的BF、BV以及PS值与MVD的r值分别为0.83、0.87和0.63,P<0.05,呈明显正相关性,而TTP与MVD的r值为-0.02,P=0.93,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TPI能够很好动态地评价骨肉瘤的血流灌注,并可以反映血管生成及MVD的表达。
- 施鑫吴苏稼靳激扬周志平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肉瘤灌注血管生成
- CT灌注成像对评估原发性骨肿瘤血流灌注的意义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I)可以得到体内动态的定量血流参数,但用于骨肿瘤的研究报道很少。文中通过应用CTPI来评价各种原发性骨肿瘤的血流灌注,并进一步探讨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治疗前行CTPI检查,获得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和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灌注参数。其中28例为骨肉瘤,11例为软骨肉瘤,8例为骨巨细胞瘤。对3组间灌注参数基础值数据用one-way 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TDC明显不同,且3组间BF、BV、TTP和PS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肉瘤组与骨巨细胞瘤组的BF、BV及PS值显著高于软骨肉瘤组(P均<0.05),而TTP值显著低于软骨肉瘤组(P均<0.05)。骨肉瘤组的BF、BV及TTP值与骨巨细胞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PS值显著低于骨巨细胞瘤组(P<0.05)。结论CTPI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有价值的方法来评估原发骨肿瘤的血流灌注。
- 周志平施鑫靳激扬
-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灌注肿瘤